吴义雄,男,1962年9月生,安徽桐城人。
中山大学历史系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基督教研究社兼职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在近代中外关系史和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研究成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
安徽大学历史系学习, 获
学士。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任职经历
1986年7月至1988年10月,任广州
中山大学历史系助教。
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任中山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00年7月至今,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2001年1月,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2003年至今,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2003年,兼任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基督教研究社兼职研究员。
2017年5月23日,中山大学历史系任命
谢湜为历史学系主任,任命
江滢河、
安东强为历史学系副主任,原行政班子成员职务自然免去。吴义雄也就不再担任历史系主任。
学术兼职
广东省宗教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档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进修经历
1. 2013.10-2013.12 美国
耶鲁大学 University(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2. 2010.8-2010.9 荷兰Leiden University(
莱顿大学)访问学者。
3. 2003.7-2004.7 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ampaign Urbana (伊力诺伊大学,香槟校区)访问学者。
4. 2002.8-2002.10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5. 1999.8-1999.10 美国University of Hawaii(
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6. 1996.8-1997.7 美国Kent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
肯特大学)访问学者。
教育科研
教授课程
本科课程: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国近代史文献选读》
硕士课程: 《近代中外关系史》
博士课程: 《近代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
研究方向
1.近代中外关系史
2.中西文化交流史
3.近代思想文化史
研究课题
清代广州口岸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主持
中国近代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参加
口述史实践与中国近代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广东省教改项目 主持
广州市地区所藏澳门历史文献目录
澳门理工大学合作项目 2010-2013 主持
耶鲁大学藏
容闳文献整理与研究
珠海市合作项目 2010-2013 主持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知识体系演变 广东省社科项目 2008-2012 主持
传教士与近代西学东渐(资料编)国家清史工程子项目 2005-2007 主持
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以岭南区域为中心的考察 广东省“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04-2007 主持
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02-2011 主持
在华英文媒体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国家社科项目 2002-2007 主持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 1998-2001 主持
1.
清代广州口岸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主持
2.
中国近代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参加
3.
口述史实践与中国近代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广东省教改项目 主持
4.
广州市地区所藏澳门历史文献目录
澳门理工大学合作项目 2010-2013 主持
5.
耶鲁大学藏
容闳文献整理与研究
珠海市合作项目 2010-2013 主持
6.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知识体系演变 广东省社科项目 2008-2012 主持
7.
传教士与近代西学东渐(资料编纂)国家清史工程子项目 2005-2007 主持
8.
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以岭南区域为中心的考察
广东省“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04-2007 主持
9.
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02-2011 主持
10.
在华英文媒体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国家社科项目 2002-2007 主持
11.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 1998-2001 主持
出版著作
1. 《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 《
地方社会文化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论文集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 《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
5. 《开端与进展——华南基督教史论集》,台北宇宙光出版公司,2006年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6. 《早期澳门史》(译著 合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发表论文
1. 《传教士视野下的清朝政治——\u003c中国丛报\u003e与中国政治研究》,《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2.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
史学月刊》2013年第10期。
3. 《信耶稣的国民:民族主义与1920年代中国基督徒的身份问题》,《
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4. 《民元前后基督教传教士对改革与革命的认识与反应——基于三种基督教出版物的考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5. 《王道的再发现——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学术研究》2012年第5期。
6. 《\u003c镜海丛报\u003e反映的晚清澳门历史片段》,《
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7.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
史学月刊》2012年第3期。
8. 《鲍留云与致富新书》,《
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9.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佚文评介》,《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0. 《动荡年代的变迁——从教会名册看20世纪前期的广州基督教》,《地方社会文化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论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1. 《略议鸦片战争前的买办、通事及其在近代的转化》,《被误读的群体-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论文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年8月版。
12. 《
印中搜闻》与19世纪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3. 《在华西人报刊与鸦片战争》,《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5期。
14. 《印中搜闻》导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5. 《\u003c中国丛报\u003e关于中国社会信仰与风习的研究》,《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16. 《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知识在华传播与本土化》,《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7.《鸦片战争前来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8. 《西方人眼里的徐继及其著作》,《
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9.《邓廷与广东禁烟问题》,《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20. 《\u003c中国丛报\u003e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1. 《\u003c中国丛报\u003e与中国历史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2. “Chen Xiangfan and Christian Education in the 1920s”, in Christian Responses to Asian Challenges: A Glocalization View o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07.
23.《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酝酿与尝试》,《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4. 《双重使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知识结构的演化》,《史料与视界-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论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5. 《谢卫楼与晚清西学输入》,《
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6.《兴泰行商欠案与鸦片战争前夕的行商体制》, 《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27.《权力与体制-义律与1836-39年的中英关系》,《历史研究》 2007年第1期,
28. 《华南循道会的本色化之路――以20世纪前期为中心的考察》,《
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9. 《美北长老会与华南基督教教会的本色化过程》,《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兴起》论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0. 《基督教道德与商业利益的较量-1830年代来华传教士与英商关于鸦片贸易的争论》,《学术研究》 2005年第12期。
31.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
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32.《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税则谈判》,《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3. 《内因与外力-试论民初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历史背景》,《东亚基督教再诠释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 《民族主义运动与华南基督教会的本色化》,《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35. 《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早期文化活动略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
36. 《自立与本色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之演变》,《
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37. 《在粤英商团体与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8.《广州外侨总商会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西关系》,《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9. 《王学与梁启超新民学说的演变》,《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0. 《简论19世纪前期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文化活动》,《中西文化研究》(澳门)创刊号,2002年6月。
41.《关于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探讨》,《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42.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世界宗教研究》 2002年第2期。
43. 《关于1821-1839年鸦片贸易的再研究》,《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2月。
44. 《关于梁发与洪秀全思想关系的几个问题》,《韩山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5.《“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46.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第3期。
47. 《理学与戊戌前后康有为的思想体系》,《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
48. 《鸦片战争前后今文经学试探》,《近代中国社会思潮论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49.《译名之争与早期的圣经中译》,《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50. 《罗孝全索赔事件及其影响》,《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
51. 《互联网上的基督教新教》,《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3期。
52. 《开创中国毒品史和禁毒史的研究——近几年几部有关著作述评》,《
史学月刊》1999年第6期。
53. 《古老的理想与维新的意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54. 《马礼逊学校与容留美前所受的教育》,《
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55. 《美国传教士卢礼华在华活动述论》,《
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56. 《清末广东对外交涉体制之演变》,《
学术研究》1997年第9期。
57. 《康有为与理学初论》,《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58. 《重论康有为与孔子托古改制论》,《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59. 《孙中山与近代大同学说的终结》,《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第1期。
60. 《清代中叶今文经学派学术思想论略》,《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61. 《鸦片战争前后的今文经学与中国近代思想》,《
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62. 《洋务运动的批判者——郭嵩焘》,《学术研究》1990年第2期。
63. 《试论戊戌前后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1期。
64. 《关于一八三八年禁烟争论的再探讨》,《
福建论坛》1985年第6期。
荣誉获奖
科研类
1. 2013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
二等奖(教育部颁发,著作类,获奖著作《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
2. 2010年,获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广东省政府颁发,著作类,获奖著作《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
3. 2007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颁发,论文类,获奖论文《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海关税则谈判》)。
4. 2006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0年被评为优秀。
5.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 2003年,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二等奖(教育部颁发,著作类,获奖著作《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
7. 2003年,被确定为
广东省宣称思想战线“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8. 2001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
教学类
2. 200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
宝钢教育基金会联合颁发)。
3. 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省教育厅颁发,集体奖,排名第三)。
4. 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教育部颁发,集体奖,排名第二)。
5. 2001年,获
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颁发,集体奖,排名第二)。
6. 2001年,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广东省政府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