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画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威武的战士们向红旗行注目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
南京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画面具有浓郁历史感和使命感。形象的真实性、独特的表现魅力和审美追求交织在一起,使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画面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经历和性格的普通解放军战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历史丰碑。处在中心的是三位战士,其中的一个扯下了千疮百孔的
中国国民党党旗,正挥臂展开红旗准备升起。另外两名战士,一个帮忙牵引绳索,另一个则是处在画面最前方的小战士,双手紧握步枪昂首挺立,威武地向红旗行注目礼,凝视守护着这一神圣的时刻;后面的一群士兵争相向前,能够见证这一历史的瞬间足已令一生无憾。面对着阳光下鲜血染红的旗帜,老战士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指挥员伸出戴着手表的手腕,为的是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响过胜利的号声,他激动地脱下军帽,目不转睛地向红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画面右方的一个战士,额前还留着昔日出生入死的弹片,今天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回头召唤同伴们赶快上来参加这个胜利的盛典,左侧的一队战士,一面往上冲,一面为迎风飘扬的红旗而欢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
南京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越过
长江天堑,势如破竹,向
中国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发起攻击,荡涤尘埃。23日,南京宣告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一部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解放军战士迅速登上总统府楼顶,将一面鲜艳的红旗高高升起。至此,统治
中原地区22年之久的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宣告灭亡。油画《攻占总统府》,寓意着一个旧政权被踩于脚下,将一去不复返;而一个新政权,随着冉冉升起的红旗,即将诞生。
该画作是
陈逸飞和
魏景山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解放战争馆的陈列而创作的。在接到创作任务后,两位作者决定选取以人民解放军占领蒋介石的南京伪总统府的情节来表现主题。经过多次在南京搜集素材并设计了多种创作构恩后,他们最后把构图定成一群战士已经冲上伪总统府即将把革命的红旗升上旗杆。因画面采取的是凌空俯视的构图,在实际环境中无法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写生。于是两位画家做了一些小雕塑,以便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构图的效果,同时小雕塑也利于修改人物的姿势、处理他们的动态和安排他们的位置。小雕塑还解决了在俯瞰的
透视下人物形体出现的变化,以及人物与建筑物的比例关系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油画小稿在各种画面细节都确定下来后,正稿的放大制作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油画《占领总统府》,构图的视平线定得较高,既便于塑造主体的人物形象,又能在背景上展现宏大的场面,可将远处的钟山和南京城的建筑尽收眼底。画面着力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丰碑。处在中心的那一位是身经百战、老练精悍的战士,他扯下了千疮百孔的
中国国民党旗,正挥臂展开红旗准备升上高空,面对着阳光下鲜血染红的旗帜,老战士禁不往热泪夺眶而出;指挥员伸出戴着手表的手腕,为的是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响过胜利的号声,现在他激动地脱下军帽,目不转睛地向红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处在画面最前方的小战士,双手紧握步枪昂首挺立,威武地向红旗行注目礼;画面右方的一个战士,额前还留着昔日出生入死的弹片,今天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回头召唤同伴们赶快上来参加这个胜利的盛典,左侧的一队战士,一面往上冲,一面为迎风飘扬的红旗而欢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
南京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画面浓郁的历史感,形象的真实性,油画独特的表现魅力与英雄主义理想和审美追求交织在一起,其社会影响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陈逸飞(1946-2005):浙江镇海人。擅长油画。1965年毕业于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创作员。主要作品有《攻占总统府》、《
黄河颂》、《开路先锋》等。合作油画《攻占总统府》曾发行过
邮票。
魏景山(1943-):浙江宁波人。擅长油画。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创作员。主要作品有《攻占总统府》、《行程万里》、《智慧与毅力》等。合作油画《攻占总统府》曾发行过邮票。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彭莱:该画作对大场面的安排、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雕塑式的造型,以及严谨造型中透露出唯美的宁静,使得该画作有着直抵革命主题的力量,却毫无浮夸的虚饰感。
该画作跳出当时几乎一致的仰视地表现伟岸的构图法则,突破旧规,以当时少见的俯视视角画面形式表现了革命胜利的喜悦。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用艺术的手段记录了新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时刻,而且在于它的构思与手法,在当时美术界尚未脱离“文革”时期封闭单一的艺术路线的束缚的大背景下,能够走出脸谱化、公式化的刻画套路,探讨写实语言与形式的完美,使得该画作有着开风气之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