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大白鱼
黑龙江省密山市地理标志产品
兴凯湖大白鱼学名为翘嘴红鲅,又名岛子、噘嘴岛子、噘嘴鲢子、翘嘴巴、翘鲐子,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鲉亚科。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长江珠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是我国四大名家鱼之一、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历来被称为上乘水鲜,曾闻名于清朝,是清朝皇室供品。
兴凯湖大白鱼个体大、生长快,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为上等经济鱼类,有“赛蟹肉”之称,松花江流域名贵鱼类“三花一岛”中的“一岛”指的就是兴凯湖大白鱼。它有适应范围广、饲料易解决、生长快、抗病力强、上网率高等优点。
产品特点
生物学特征
兴凯湖大白鱼,即兴凯湖鲌、翘嘴红鲌。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还有翘壳、翘嘴白鱼。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至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繁殖。
兴凯湖大白鱼体长25.5—72厘米的兴凯湖大白鱼,背鳍Ⅲ7,臀鳍Ⅲ21—27,侧线鳞83—94,鳃耙24—28,下咽齿三行,2×4×4—5×4×2(2×4×4—5×3×2)。头长为体长的19—22.6%,体高为体长的21—24.7%,尾柄长为体长的14.8—18%,尾柄高为体长的7.8—9%,吻长为头长的29.5—36%,眼径较大,下颌厚大,眼径为体长的14.1—25.3%。侧线略居中轴线。鳞片较小,易脱落。背鳍条小于头长。胸鳍不及腹鳍基部。尾鳍分叉较深。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部和两侧浅棕色或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色或灰黑色。腹腔膜银白色,鳔三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品质特性
兴凯湖大白鱼被誉为中国北方四大淡水名鱼之首,在许多鱼类志中均有兴凯湖大白鱼这一品种的记载。兴凯湖大白鱼生活在兴凯湖独特的水域环境中,使其在生理性状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种群
兴凯湖大白鱼体色银白,体长侧扁,翘嘴,大眼,背部和两侧浅棕色或青灰色,肉质洁白细嫩,味美而不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特别在清蒸后品尝有一种蟹香味。
营养价值
兴凯湖大白鱼位营养成分为: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粗脂肪≥3%,不饱和脂肪酸≥70%,镁≥220毫克/千克,锌≥9毫克/千克,钙≥1000毫克/千克,铁≥10毫克/千克,磷≥1600毫克/千克。
产地环境
位置境域
密山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介于北纬45°01′至45°55′,东经131°14′至133°08′之间。东北与虎林市相邻;北与宝清县接壤;西北与七台河市毗连;西南与鸡东县为邻;东南与俄罗斯水陆相接,国境边界线长265千米,其中:水界235千米。密山市总面积784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25%、水面占23%、耕地占50%,故密山素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兴凯湖位于密山市东南,距密山市35千米,属中俄界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中国,南部属于俄罗斯。
土壤地貌
密山市属于低山丘陵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于地质时期受新构造运动和湖泊沉积影响,呈高低相间型地貌特征,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漫岗、冲积平原、湖积低平原四种地貌类型。中南部是穆棱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开阔,土地肥沃,支流河、泡沼众多,海拔在90至200米之间。南部是兴凯湖积低平原,由于地质时期湖泊沉积影响,在这一地区形成碟形洼地和带状沙岗等多种微型地貌,海拔65至80米,是境内海拔最低的地区,地势宽广平坦,河流纵横,泡沼和浅水洼地密布。
气候情况
密山市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季严寒、干燥;春季多大风、降雨少;夏季降雨集中、温热、湿润、日照长;秋季短促、降温急剧,常有早霜。气温、降雨、无霜期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2.5至3.1℃。年降水量510至600毫米。无霜期106至151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467至2576小时,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情况
密山市水域辽阔,总水面为26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23%。有自西而东横贯全市中部平原的干流穆棱河,流经两岸12个乡镇,支流沟壑纵横交错,泡沼水库星罗棋布,盛产鲤鱼、鲫鱼、鲇形目、狗鱼等20多种鱼类。穆棱河两岸,地势低洼、泡沼众多,是密山市水域的一个主要特点,且杂草丛生,富含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殖量大,天然饵料丰富,是鱼类摄食洄游、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
兴凯湖是世界上少数无污染的大型湖泊之一,南北长达100多千米,东西宽达60多千米,总面积438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湖区水质清新、pH值7.5左右,呈微碱性,总硬度3°—4°德国度,总碱度1.09—1.81毫克当量/升,耗氧量9.2—10.2毫克/升,饵料生物丰富(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34毫升/升,高峰时为3.11毫升/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13毫升/升,高峰时为1.58毫升/升),属营养型水域,湖中生活的鱼类有28种,盛产翘嘴红鲌(兴凯湖大白鱼)、红鳍鲌(麻连)、花鱼骨、拟尖头红鲌(红尾)、兴凯青梢红鲌(罗锅)、鲤鱼、鲫鱼、花、花、哲罗、胡罗、乌鳢、狗鱼、鲇形目黄颡鱼等多种鱼类,其中兴凯湖大白鱼被誉为中国北方四大淡水名鱼之首。
历史渊源
大兴凯湖由6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小兴凯湖在大湖20万年以后变迁过程中湖水退缩形成。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
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朝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辽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又称兴开湖,是当地赫哲语肯卡的偕音,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兴凯”是满语,“兴凯”的意思为“水耗子”,说明当时兴凯湖中水鼠很多。兴凯湖北面有小兴凯湖,又名达巴库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清初,兴凯湖作为满族龙兴之地,曾被“禁封”200多年。清末解禁后,陆续有垦荒者来到这里。
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在此开发北大荒。因为地处边境,人烟稀少,加之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兴凯湖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兴凯湖水域辽阔,湿地广袤,是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兴凯湖大白鱼历来为兴凯湖水域的捕捞鱼类,但由于数十年来过度捕捞,自然产量下降,已难于满足消费者需求。
1986年,黑龙江省省政府批准在兴凯湖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
20世纪90年代,密山市开展了兴凯湖大白鱼人工繁育攻关试验。
2003年,兴凯湖大白鱼人工繁育试验获得成功,2005年获得了人工驯化养殖试验并进行了推广养殖,并在2006年实现了人类首次向兴凯湖放流10万尾兴凯湖大白鱼苗的历史突破。
2008年,密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大兴凯湖大白鱼综合开发,加速兴凯湖大白鱼产业化进程。
生产情况
2010年,兴凯湖大白鱼保护面积12.27万公顷,年产量780吨。
产品荣誉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兴凯湖大白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兴凯湖大白鱼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中国境内大、小兴凯湖,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4°44′至45°24′,东经130°59′至132°51′。
质量技术要求
兴凯湖采捕兴凯湖大白鱼自然原种,依托已有的兴凯湖大白鱼人工繁育养殖试验科研成果,采取人工产孵、驯化饲养等综合技术措施,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兴凯湖大白鱼的人工繁育与养殖生产,采取人工增殖措施和生物措施保持兴凯湖大白鱼种质和种群
兴凯湖大白鱼大中水面增殖技术:
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中小型野杂鱼十分丰富,适合放养兴凯湖大白鱼,可将低值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高的兴凯湖大白鱼,优化水域鱼类品种结构。根据黑龙江省大中型水域的特点,每亩投放规格8—10厘米的兴凯湖大白鱼鱼种5—30尾。这样从第三年开始即可形成产量,捕捞规格一般在800—1500克,可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捕捞的规格,北方地区消费者喜欢大规格的兴凯湖大白鱼。兴凯湖大白鱼在大中型水域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回捕率一般在30%—60%。水域面积越小,回捕率越高。另外,由于兴凯湖大白鱼在静水中不能自然产卵,因此在除大兴凯湖以外的湖泊、泡沼等大中水面可人为控制其种群数量,不至于形成敌害种群。
形态特征
兴凯湖鲌: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鲤形目鲤科亚科鲌属。俗称:大白鱼、翘壳、翘嘴白鱼、翘嘴鲌。翘嘴鲌体长,甚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
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
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
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进行繁殖活动。产卵后大多进入湖泊摄食或在江湾缓流区肥育。幼鱼喜栖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较缓的沿岸,以及支流、河道与港湾里。冬季,大小鱼群皆在河床或湖槽中越冬。
分布区域
翘嘴红鲌分布甚广,产于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台湾、珠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翘嘴鲌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江河、湖泊中天然产量不少。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其营养成分为: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6克,脂肪4.6克,热量116千卡,钙37毫克,磷166毫克,铁1.1毫克,维生素B20.07毫克,烟酸1.3毫克。
传说
相传唐朝有位皇帝南巡,御舟行至湖北江凌府界内时,忽有一尾大白鱼跃出水面,落在御舟之甲板上,只见鱼儿活蹦乱跳,阳光照射,银光熠,逗人喜爱。皇帝令御厨烹,品尝之后,对白鱼的美味大为赞美,从此,江陵府产的大白鱼就被列为贡品。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曾形容“白鱼如切玉”,可见白鱼历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春夏季捕获之白鱼,全鱼可入药,其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治疗消瘦浮肿、产后肌肉痉挛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47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3-03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生物学特征
品质特性
营养价值
产地环境
位置境域
土壤地貌
气候情况
水文情况
历史渊源
生产情况
产品荣誉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形态特征
分布区域
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