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镇新四军纪念馆是隶属于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也是茅山国家5A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
江苏省镇江市
句容市城东南20千米处的茅山镇。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
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了以
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纪念馆于1985年9月2日落成开馆。1995年建成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1998年在原址基础上翻建新馆;2005年实施纪念碑二期扩建工程;2008年实施纪念馆新展厅扩建工程;2019年建成开放茅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心。全馆占地0.16平方千米,
建筑面积2万余平万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由主馆陈列区、国防教育区、纪念瞻仰区和茅山爱国主义活动中心4个部分组成。馆藏文物、史料等1万余件(套)、书画作品600余幅和红色图书1万余册,拥有中共七大代表证(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等70余件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纪念馆下辖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驻地遗址、新四军
韦岗伏击战遗址、新四军后方医院遗址、新四军修械所遗址和新四军水坝遗址等6个省市县级文保单位。
纪念馆建馆30多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3000多万人次;现年均接待观众150万人次,已与320余家单位共建,曾接待李岚清、李瑞环、曾庆红、吴官正、彭冲、张震、迟浩田等30多位党、国家领导人和罗志军、李强、娄勤俭等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以及周克玉、万海峰、刘源等大军区级以上军队领导人。2008年起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强化社会
公共服务,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
红色旅游目的地。茅山
新四军纪念馆荣获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社科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荣誉称号,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新四军抗战精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历史沿革
为了缅怀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省委批准,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翻建。新馆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
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陈列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展馆造型别致,雄伟壮观,既表现了
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现了革命前辈业绩光照千秋的气势。陈列内容分为“
苏南人民奋起抗击
日本侵略军”、“
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种
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3000余件。
馆舍重建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于1998年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新馆的重建工作,整个工程历经一年半紧张设计,修建与布置之一,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茅山
新四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新四军老战士,原中顾委委员会江渭清同志于1998年坐着轮椅仔细地看完了全馆的陈列内容后,感慨地说道:"这个陈列馆已达到了新四军纪念馆中的一流水平,可以说是华东第一家。"
传统教育
整个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地反映了以
茅山为中心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和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风貌。开馆十多年来,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平均20万人次左右,已成为南京、常州、
镇江市等一些大专院校、部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德育教育基地。92年以来先后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全民
国防教育基地”等。96年以来被评为镇江市“文明单位”。2001年4月被评为“
江苏省优秀博物馆”,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月被批准为“省级文明单位”。
馆舍荣誉
馆内还先后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队等高级领导干部,
新四军老干部,老战士达一万人次;根据
有关部门的安排,原新四军领导
吴仲超、王必成、段焕竞、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纪念馆院内。近年来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德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等。
从1985年开馆以来,每年平均接待20万人次左右的国内外观众,许多大中小学、部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与纪念馆结成德育基地共建单位。纪念馆先后获得“
镇江市文明单位”“
江苏省优秀学校德育基地”“江苏省优秀博物馆”“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获得中央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一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2日,国家民委公布“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镇江茅山
新四军纪念馆位列其中。
2020年9月1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入选第三批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21年6月22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党支部被中共
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主要展馆
步入
新四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主体展馆,馆外占地达数百亩的广场,
雪松属环绕,绿茵似毯,平整的草坛之上分别陈列着当年新四军在茅山抗战期间使用和缴获的各类飞机,
火炮等大型武器。馆内展厅建筑立面以
茅山三山为造型,整座建筑庄重大方,展厅共有两层,楼下门厅中屹立着陈毅同志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的古铜色全身
塑像,在他身后的展厅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苏南人民奋起抗击
日本侵略军,主要介绍芦沟桥事变,国共全作,
淞沪会战,日军在苏南的暴行,以及苏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日自卫武装揭竿而起等史实,让我们对
新四军挺进茅山以前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是
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茅山后,靠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和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群众,广泛抗日游击战争,组建地方党和各种抗日团体,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投入抗日斗争洪流,在茅山取得立足点,开辟茅山根据地的史实。
第三部分是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主要介绍1939年至1940年10月期间,新四军苏南部队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攻势作战,不断扩大抗日阵地,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统一了苏南党政军的领导,基本建成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以茅山地区为出发点,东进北上,开辟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史实。
第四部分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主要介绍1940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间,党领导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伪,顽长期反复夹击的严重形势下,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投入到尖锐残酷而艰巨复杂的斗争中,取得反扫荡,反摩擦,反清乡,反清剿的胜利,牢牢地坚守了苏南抗战阵地,并获得新的发展的史实。
第五部分是
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主要介绍1943年11月到1945年10月期间,新四军第16旅先后发动高,
长兴县,周城等战役和战斗,解放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新沦陷区,并与南下的
新四军第一师合编,成立苏浙军区,胜利进行
浙江天目山三反战役,收复大片失地,迎来
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史实。
苏南基地
茅山抗日抗日根据地一般是指茅山山脉所在的
句容市、
镇江市(
镇江市)、
丹阳市、
金坛区及其相邻的
溧水区、
溧阳市、
江宁区、
宜兴市、
高淳区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广义上则指以
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毛泽东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白山、
五台山、
太行山、泰山、
燕山、茅山等地山区抗日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 。5月4日,毛泽东在《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的电文中指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该准备分兵一部进入
苏州市、
镇江市、
来空法师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度江进入江北地区”。根据党中央、毛泽东指示精神,1938年夏,粟裕、陈毅、张鼎丞等先后率
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到达茅山地区,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以
茅山为基地东进、北上,开辟
苏南东路和
苏北扬泰地区。从此,
茅山抗日根据地成为
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的前进基地和战略通道。
皖南事变后,抗日斗争形势严峻,茅山抗日根据地历经艰苦坚持、巩固建设和数度向外扩展阶段直至抗战胜利。
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
华中地区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背景故事
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经省市批准,在距纪念馆东300余米的望母山顶建成一座高36米的“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1997年冬,发现“纪念碑前放鞭炮,纪念碑下听军号”的奇观,参观瞻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根据这个物理现象,当地的人们编造了一个关于一名
新四军小号手的故事,认为这是新四军小号手显灵,看见革命胜利了,吹起军号欢庆胜利;为了纪念这位小号手,后来又建了一座小号手的
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