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女,
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人,革命先驱李大钊之长女。
1918年夏,李星华随全家一起在北京居住。1927年她与李大钊一道被军阀
张作霖逮捕,在法庭上与军阀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后被释放,随母亲返回乐亭居住。1931年夏,李星华带弟弟妹妹到
北平市复学,1932年考入
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学习,开始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加入反帝大同盟,多次参加反帝爱国的群众游行示威,经常奔走营救被捕的同志。1933年,李星华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李大钊举行葬礼,大批学生、工人、市民冒着白色恐怖参加了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1937年夏,李星华在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1942年夏,李星华奔赴
延安市,从事党的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星华先后在
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李星华从事
民间文学工作,在中国民间文学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部负责民间故事收集、整理、编辑工作。李星华著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搜集整理了《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文化大革命”中李星华遭受残酷迫害,致使双目失明。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
河北省乐亭县。1918年夏,李星华随全家一起在北京居住。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
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在监狱被关押二十多天。4月29日,警察才把母女放出监狱。回到家才知父亲在前一天已被绞死。顿时,家里乱成一团,母亲伤心过度,晕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晕过去了。李大钊就义后,同时
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遗属限期离京。家人重新到宣武门外下斜街长椿寺把父亲装殓过,然后将灵柩暂停在妙光阁街的浙寺里。5月11日,全家人启程回
乐亭县乡下,离开了北京
1927年5月10日,李星华全家被迫回
大黑坨村。她从此辍学,在农村照料重病的母亲。一直到 1931年的暑假,李星华才又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复学。1932年,李星华升入了
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生活无法维持时,她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勤工俭学、给学校刻印法文讲义蜡版,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用。
1932年春天,李星华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李星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她借给学校刻印讲义为掩护,为党刻印革命传单。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参与营救被捕同志。
1932年初冬,因情况变化,李星华失掉了党的关系。1933年4月23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星华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父亲35天后,母亲
赵纫兰病逝。李星华在亲友的帮助下,将母亲和父亲并排葬在万安公墓。同年暑假,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
1935年12月,李星华投入了“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次年,李星华与
贾芝结婚。1937年夏天,李星华在
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李星华到达陕北延安。到
延安市后,她选入
鲁迅美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李星华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
1945年,李星华重新入党。1947年9月,李星华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
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
1956年,在
新中国成立后李星华到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区采集民间文艺、抢救
白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一人,开创了大理白族民间文艺抢救的先河。那时没有录音机,李星华只用笔一个字一个字记录,有段时间李星华住在
洱源县一个废弃的仓库里,白天出去采录,晚上进行整理,生怕因过夜而有半点遗漏或耽搁。她尽可能地做到忠实记录,将动人的白族民间故事用文字传承下来。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星华一家受到残酷迫害。因郁愤成疾,她双目失明。在
失明的情况下,李星华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
北京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还是她通过口述的方式整理完的。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华一家受到残酷迫害。因郁愤成疾,她双目失明。在
失明的情况下,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