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Linxian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山西省吕梁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吕粱山西侧。西濒
黄河与
佳县、
吴堡县隔河相望,东依连枝山、汉高山与
方山县毗连,南与
离石区、
柳林县接壤,北与
兴县为邻。截至2023年,临县下辖13个镇、10个乡。截至2020年,该县常住人口394713人。总面积2979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设在临县太和南路。
临县地处晋西边缘,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吕梁山地向
黄河峡谷的延续,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高西南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河流均属
黄河水系,有
湫水河、月镜河、青凉寺河堡等8条支流,地表水量1.983亿立方米/年。临县历史悠久,夏属
冀州,
春秋时属
晋国。
西汉属西河郡,汉末属太原郡。隋开皇年间,为
太和县。唐武德年间,改为
临泉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临县。清因明制,属汾州府。民国时期,属
冀宁道。2004年7月
吕梁市撤地设市,临县由吕梁市管辖至今。
临县第一产业主要由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组成,粮食种植以红枣、枣芽茶、
枣花蜂蜜等为代表。临县工业主要有煤炭产业、
食品加工等,煤炭产业是临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临县第三产业主要有零售和批发行业、
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业等。2021年,临县地区生产总值153170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111元。三次产业结构比3.9:64.7:31.4。2021年,临县经济总量在吕梁市的十三个县市中排名第七。临县是交通枢纽要冲,境内铁路、高速、国道、
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纵横交错,是
连通中国中东部与
大西北的重要通道。
临县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丰富,彰显着黄河文化的特色。临县伞头秧歌、临县道情、临县大唢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临县被命名为“中国伞头秧歌之乡”。临县
碛口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区
西湾村、
李家山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截至2022年,临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拥有中国传统村落13个。口景区、义居寺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临县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2021年,临县荣获“中国
蜂蜜示范县”,枣芽茶、
枣花蜂蜜、核桃、肾型大豆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名称由来
蒙古至元年间,迁临泉为州,
临州于兹问世;明洪武年间,降临州为县,临县由此得名。据光绪《
光绪山西通志》,临县,以县城东临湫水(又名临川河)为名。
历史沿革
先秦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夏属
冀州。临县在周初属
太原市。
春秋时属
东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临县归
赵国。
秦庄襄王二年(
公元前248年),属太原郡。
秦汉至南北朝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在临县城关北16千米黑峪塔村古城梁置陵水县,属西河郡。
王莽时期,临水县曾改监水县。
东汉,复名临水县。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郡36县并为13县,郡治(
平定县,即今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境)南徙509里置于
离石区。临水县并入离石县,仍属西河郡。汉末,西河郡并入太原郡。三国初,仍属太原郡。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仍属西河郡。
两晋时辖于离石,为匈奴占领。十六国时期,属离石镇。
南北朝时期,
北周时置乌突郡、乌突县,故治在今县城南15千米府底村。临南(三交镇以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县孟门镇。临东(三交镇以东)置窟胡郡、窟胡县,故治在今方山县南村。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乌突郡改为太和郡,乌突县改为太和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太和县为
临泉县,属石州。故治在今城北25千米故县村。县境南部仍为定胡。
五代十国因之。
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隶属石州,属河东路。
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改属晋宁军。金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复名为临水县,废晋宁军,郡治在陕西葭县葭芦岩。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定胡县改孟门县,区域未变。金贞佑末年(公元1217年),赐临泉为大定府。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冯天羽聚众起义。蒙古
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改临水为临泉,属太原郡。蒙古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
临水县升为
临州。
明清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临州降为县,属
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至今未变。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临县改属汾州府。明代末年(公元1644年),农民高加讨、田科、田福、郁小飞率众起义。
清因明制,县属汾州府,
冀宁道。清朝末年(公元1840年~公元1912年)义和团活动波及临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废除府州,县直属省辖,仍置冀宁道。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中共汾阳特支委派李伯生、王森在碛口镇西头村建立中共临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陈九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来到临县白文镇,宣传抗日救国纲领,砸了官盐局,并开仓放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活动在晋西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临县胜利会师,临县解放,成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10月,为抗日战争所需,将临县分为临县、临南两个县。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月,南北合并,仍被称为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管辖。1952年划归榆次专署(后改晋中专署)。1971年吕梁地区组建行署,由晋中专署划归吕梁行署管辖,2004年7月吕梁撤地设市,仍由
吕梁市管辖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临县位于
山西省西部,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吕粱山西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52″~38°14′19″,东经100°39′40″~111°18′02″。西濒
黄河与
佳县、
吴堡县隔河相望,东依连枝山、汉高山与
方山县毗连,南与
离石区、
柳林县接壤,北与
兴县为邻。县境南北长85千米,东西宽80千米,总面积2979平方千米。
气候
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伴随着东北高而西南低的地势特征,形成东北寒凉、西南热暖的明显气候差异。
境内年平均气温为9.2℃,最高年为10.5℃(1998年、1999年),最低年为7.9℃(1967年)。一年中1月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8℃,极端最高12.4℃,极端最低-24.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2℃,极端最高37.4℃,极端最低11.1℃。县内年平均无霜期为191天,初霜日在10月7日前后,终霜日在5月3日前后。年均日照时数介于2427.6~3029小时之间,平均为2720.7小时。历年降水量平均482.9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7~9月份,这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1.51%。县境内蒸发量多年平均为2149.8毫米,是降水量的4倍,高于吕梁地区其它各县。年内蒸发量的极大值出现在5、6、7三个月,月均367.5毫米,为同期降水量的6.5倍。年内主导风向是南风,冬半年多偏北风,夏半年多偏南风。风速年平均为2.6米/秒,最大风速为19米/秒,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春季占51%。
地质
临县西部属
鄂尔多斯市断块的东缘,东部属吕粱-
太行山地断块西缘,其间以
离石区大断裂(北段)为界。总观全县为由东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具体构造区划为紫金山-碛口褶辅群、
芦芽山风景名胜区赤坚岭梭形
向斜背斜、断裂。
紫金山-碛口褶辅群分布于紫金山毫碛口广大地区内,褶皱群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褶曲的走向近于南北。卷入的
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三叠系。其次为石炭系、奥陶系。在褶皱群东部边沿出露有界河口群,寒武系等地层。根据褶皱方向分为南北向褶皱和东北向褶皱。芦芽山-赤坚岭梭形向斜背斜位于上述背斜南端西翼,在离石断裂以东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界河口群,野鸡山群与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呈长条状展布,地层倾斜度较缓,倾角9~15。汉高山以东断裂本断裂走向总体呈近南北向,局部偏东或偏西,被切断的地层有前长城系至寒武系、奥陶系,主要有刘家沟
逆断层、郝家岔-柳家沟逆断层、杨湾逆断层。汉高山以西断裂本断裂主要有湍水头正
断层、车赶逆断层、杨家岭正断层。
临县境内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东到西,由老到新逐渐变化。其地层出露主要有中太古界界河口群;下元古界
环颈雉山群,黑茶山群;中元古界长城系汉高山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
临县境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早元古代
吕梁市期火山岩-鸡山群变质火山岩,中晚元古代晋宁期火山岩-汉高山群火山岩,中生代
燕山中期碱性中性杂岩体-紫金山碱性中性杂岩体。
地形地貌
临县地处晋西边缘,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是
吕梁市山地向
黄河峡谷的延续。临县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过多次地壳运动、
地层变化,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连绵,沟壑纵横。最高点在东北部
城庄镇柏榆庙山,海拔1924米;最低点在西南部
碛口镇黄河滩头,海拔657米,相对高差为1267米。根据地貌形态可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中部大面积
黄土丘陵沟壑区、西部
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和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5%、65%、28%、2%。全县共有山头9400余个。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临县境内河流均属
黄河水系,黄河自北向南从县境西部边界流经,河道总长度92千米。临县水系的发育有两个特点,一是以
湫水河为主河道水系呈羽毛状,向北北西,北东东向放射;二是以紫金山为中心向东、南、西呈扇状发育。县境注入黄河的支流有湫水河、月镜河、青凉寺河、曲峪河、兔坂、八堡等8条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湫水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湫水河,其年平均年径流总量1.117亿立方米。
湫水河是临县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兴县白龙山湫水寺(
黑茶山南麓),从阳坡入境,纵贯县境中部,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白文、曜头、城庄等12个乡镇,80个自然村,至
碛口镇注入
黄河。全长122千米,县境内长90千米,河床宽100~400米,系常流水河。境内流域面积14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多年平均流量3.216立方米/秒,最大月平均流量54.5立方米/秒,最小月平均流量0.01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7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洪水流量l3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1.117亿立方米。河水平均流速0.5米/秒,最大流速5.1米/秒。结冰期120天左右。
地下水
临县境内地下水含水类型主要有
变质岩裂隙水、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碎屑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层间隙
溶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坎状岩类裂隙水以及砂
页岩裂隙水等。这些地下含水组,均受地质构造、地形、岩性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其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动力特征和类型,可分为四个含水大组,13个亚组。临县地下水总量为0.767亿立方米/年,其中浅层地下水为0.66亿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为0.107亿立方米/年。
水利
临县的
水利工程包括堤坝工程、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和引水工程。境内堤坝工程包括
湫水河堤坝工程、
黄河堤坝工程、河道堤坝工程等。临县湫水河河道堤防水毁修复一期工程新建河坝458米,护基425米。引水工程有湫水河灌区、曹家岭灌区,并且全县共兴建小型蓄水工程86处,开挖固定渠道81条,133.2千米,发展水地7500亩。临县境内蓄水水库始建于1958年,至1982年共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7座,其中3座为国办工程,5座为社办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58.1平方千米,总库容338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2599亩。截至2022年,临县有阳坡水库、曹家岭水库、太平水库等水库。
阳坡水库位于
湫水河上游
白文镇阳坡村东500米处,1958年4月动工,1959年7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243平方千米,总库容1840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采用水中填土松动爆破,高线运土方法施工,坝高30.2米,坝长700米,顶宽5米。输水管位于右岸基岩上,进口为斜坡卧管,最大输水量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2.38万亩。
土壤
临县土壤共划分为2个土类,7个亚类,27个土属,69个土种。2个土类为灰褐土和草甸土。灰褐土包含五个亚类,分别为淋溶灰褐土、山地灰褐土、灰褐土性土、灰褐土亚类、粗骨性灰褐土。灰褐土是临县地带性土壤,遍及全县的阶地、丘陵、山地,面积3916867亩,占土壤总面积的99.4%。草甸土包含2个亚类,分别为灰褐土化浅色草甸土和浅色草甸土。草甸土是临县的一种隐域性土壤,它受气候影响较小,主要是在地下水干湿交替作用下形成的,其剖面下部有育层。分布于湫水河两岸的低阶地和黄河滩上,面积23828.6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6%。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临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耕地387.05万公顷,园地63.12万公顷,林地611.67万公顷,草地305.72万公顷,湿地4.9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2.8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8.8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77万公顷。
矿产资源
临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主要有17种,主要分布在县境的东部和东南部,北部
紫金山也有分布。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炭、天然气。金属矿产有
铁矿、
铝矾土。非金属矿产有
石灰岩、含钾岩石、
花岗石、
大理石、紫金山花岗岩矿、架尔梁山黑色花岗石矿、郝家岔大理石矿、银洞山大理石矿。除以上矿产资源外,还有软质耐火粘土、
重晶石、
天青石、
白云母、
白云岩、紫砂
陶土、石墨、
石英砂岩、彩色粘土、
煤成气等。
截至2014年,该县煤炭储量约有311亿吨,煤层气储量4000亿立方。截至2021年,该县原煤年产量、煤层气年产能分别达到 1200万吨、6.2亿立方。此外,该县境内石灰岩储量约为25亿吨,含钾岩石储量为10亿吨,
花岗石和
大理石总储量为2亿立方米,紫金山花岗岩矿储量为9461.37万立方,架尔梁山
黑色花岗石矿储量2亿立方米,郝家岔大理石矿储量60750立方米,银洞山大理石矿储量2100000立方米。
水资源
临县境内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量。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7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983亿立方米/年,占水资源总量的72.1%,地下水0.767亿立方米/年,占水资源总量的27.9%。地表水资源中,清水流量为0.55亿立方米/年,占地表水总量的27.2%。地下水资源中,浅层水为0.66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量的86%,深层水为0.107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量的14%。每人每年水资源占有量为623.7立方米。该县年共需水量为3269.9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8.6%。其中农田灌溉需水2071万立方米/年;工副业需水348.2万立方米/年,人畜饮用需水609.53万立方米/年;
渔业用水133.4万立方米/年;建筑等其它需水107.77万立方米/年。
森林资源
截至2021年,临县森林覆盖率为25.1%。针、
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有
油松、
华北落叶松、
侧柏、
白桦、
山杨、
蒙古栎等多分布在县境东北部的洞山至汉高山一带及紫金山地,还有
沙棘、
黄刺玫、
虎榛子、
胡枝子、自
羊草等草灌。
生物资源
临县药用植物有177种,以甘草、
款冬、
马兜铃、
马齿苋、
北柴胡、
远志、
知母、
黄芩等为代表。药用动物有鹿、麝(
原麝)、
岩鸽、乌鸦、
喜鹊、斑鸠、蝙蝠、全虫(
蝎子)等。境内经济类植物有
花椒、
酸枣树、枸杞、葡萄等,经济类动物有
红原鸡、
石鸡、鸽子、鲤鱼、鲫龟、
草鱼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临县有野生植物78科382种,包括
亚种和变种,其中草本植物有272种,占植物种类的71%,
木本植物有109种,占植物种类的29%。
蕨类植物门3科3种;裸子植物3科7种;
被子植物门72科371种。种类较多的
菊科有48种,
禾木科有41种,蔷薇科有37种,
豆科有35种。境内乔木以
油松、
白桦、杨、槐,柳、榆为主。灌木以
沙棘、
柠条锦鸡儿、
紫穗槐、
杞柳、
胡枝子为主。主要乔灌木种类有
松科、
柏科、杨柳科、
胡桃科等。截至2018年,临县有十颗三级古树被列入保护名录,分别为国槐、
刺槐、家槐等。珍稀树种有银杏等树木。
动物
临县共有鸟类、猎
鸟纲、野兽类、
爬行纲4大类35小类,主要有狼、
狐属、
黄鼬、
灵猫科、
草兔、山猪、山羊、
欧洲狗獾、蛇、
蝎子、
猫头鹰、
八哥、
黑枕黄鹂、
啄木鸟科、杜鹃、雨雁、燕子、老鹰、斑鸠、
苍鹭等动物。截至到2018年,临县有动物资源共224种,其中
褐马鸡、
金钱豹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老鹰、雕、鹃、黑卷尾属国家三级保护野生动物。
自然灾害
临县境内自然灾害频繁,为害最大的是干旱,其次是洪涝、冰雹、
霜冻、风、虫和地震等。其中干旱是临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春旱年年有,伏旱3年2次,秋旱6年1次。故有“十年九旱”之说。临县境内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雨所致。洪灾频繁,涝灾较少,是仅次于干旱的自然灾害。霜冻出现日期在县境内东北部早,西南部晚。终霜则相反,西南早而东北晚。其危害较为严重。还有冰雹灾害较为频繁,几乎年年都有,多发生在夏秋,系局部地区。
2012年7月27日上午,临县遭遇暴雨洪水,3小时内降水197毫米的特大暴雨,造成6人死亡4人失踪。2022年8月22日,临县安业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罕见大暴雨,发生洪涝灾害,导致2人死亡,3人受伤。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临县下辖13个镇、10个乡。县政府驻地设在临县太和南路。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临县常住人口为394713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3412人,占33.80%;乡村人口为261301人,占66.20%。人口出生率8.47‰,死亡率6.08‰,自然增长率2.39‰。男性人口208697人,占总人口的52.87%,女性人口186016人,占总人口的47.13%。0~14岁68373人,占17.32%,15~59岁243678人,占61.74%,60岁及以上人口为82662人,占20.94%。
民族
截止2007年,临县有
回族、
藏族、
满族、
壮族四个少数民族的15人,占临县总人口的0.00259%。都为女性,其中有满族7人,回族5人,藏族2人,壮族1人。临县是一个
汉族聚居的内陆地区,少数民族较少。截至2020年,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临县共有少数民族20个,人口120人。
方言
临县方言是汉语方言晋语区的一个地点方言。由于临县历史上交通不便、建制固定等原因,临县方言受外地语言影响较小,
内部一致性很强。语音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当地人凭语感把临县方言按地理划分成了三小片:上川片、下川片、西首片。三片方言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有无儿化音、有无尖音、白读音的不同等几个方面。临县城区话属上川片。元明以来就是县城所在地,是临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所以临县城区话成了临县方言的当然代表。其中临县方言有24个声母、有39个韵母。临县方言的“圪’’为入声字,其基本用法有两个,一是表音的,作词头或词嵌,二是带有
副词性的,表示某种
语法意义。
宗教信仰
临县的宗教有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截至2023年,临县宗教活动场所有九凤庵、莲花山道观、
东林寺、
正觉寺、
善庆寺、清净寺等。
佛教
佛教传入临县起于汉唐时期,
唐朝至
清代,佛教在境内盛行,此期间广修寺院,建筑较早规模较大的寺院,官府注册的有十三官寺九下院。民国时期,寺院大都毁坏湮没。尚留部分建筑的有善庆寺,义居寺、皇宿寺、
正觉寺、西云寺等。1989年成立佛教联络组,主要活动点为正觉寺和善庆寺庙。
道教
道教于宋代传入临县。最早的明真观建于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清代比较出名的道观有6处,民国年间大都被毁,现在尚存的有碛口卧虎山黑龙庙,克虎寨东南的
宝珠山道观。清
乾隆,与临县隔河相望的
佳县白云山修建道观时,临县信徒捐资在自云山修建五龙宫等道观。
天主教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天主教传入临县。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太原教区又委派一
意大利神甫来临县。先后在高家嫣、大岭上;张阳沟、杨家山、碾子沟、歧道、黄白塔、天池沟、李家沟等村建教堂12所。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陈国砥在前青塘购到庄园一处,建起教堂一所,后经意大利神甫扩建,占地500多平方米,从此青塘堂口成为临县中心堂口,天主教徒发展到3500多人。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为天主教鼎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境内天主教徒参加了“三自革新运动”,由于贯彻了党的宗教政策,各种教务活动正常进行。
基督教
基督教亦称耶稣教。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挪威籍牧师胡心得来临县传教。民国六年,挪威又派传教士荷以诺(女)来临县,与胡牧师一起传教讲经,有数徒40余人。到民国二十二年,教徒发展到1800余人。分布于湫水河沿川。民国二十三年,挪威籍谭牧师亦来临帮办教务,至此基督教趋于兴盛时期。教徒每年夏秋两次聚会,“夏聚会"会期3天,“秋聚会’’会期7天。
经济
综述
临县第一产业主要由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组成,粮食种植以红枣、枣芽茶、
蜂蜜等为代表,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该县工业主要有煤炭产业、
食品加工等,煤炭产业是临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该县第三产业有零售和批发行业、
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业等。2020年2月27日,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临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170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174894万元,第二产业总值为895656万元,第三产业总值为46115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111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3.9:64.7:31.4。2021年,临县经济总量在
吕梁市的十三个县市中排名第七。
第一产业
临县第一产业主要由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组成,粮食种植以红枣、枣芽茶、
蜂蜜等为代表。
临县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中原地区红枣产业龙头县”,
临县红枣年产值突破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红枣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21年,临县荣获“中国
枣花蜂蜜示范县”,枣芽茶、枣花蜜、核桃、肾型大豆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该县建设润农公司生猪智能养殖示范区,打造全县产能100万头生猪产业集群;建设白文草原牧业循环
农业产业园区和牛农牧养殖园区,统筹发展
奶牛、湖羊、蛋鸡等养殖。
2021年,临县第一产业总值为174894万元。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265752万元,其中农业134616万元,林业32204万元,牧业86208万元,渔业8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2643万元。粮食产量133434吨,其中玉米89457吨,大豆7493吨,马铃薯86195吨;
油料产量1033吨,其中花生186.7吨,葵花子499.8吨;中药材产量202.8吨;蔬菜48478吨;水果125918.4吨。生猪年出栏产能达78万头。
第二产业
临县工业主要有煤炭产业、
食品加工等。煤炭产业是临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还左右着临县税收总量和增长速度。临县有煤炭开采洗选企业25户,煤炭运销企业百余户,基本形成了一条以煤炭开采洗选为主,销售运输为辅的产业链。食品加工业以
临县红枣、青塘粽子、
干馍馍、食用菌为代表,青塘粽子已成为临县的品牌产品,以临县
前青塘村的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最为有名。临县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兔坂
大枣产业园区,建成红枣
电子商务园区、红枣贮藏中心、枣系列深加工生产线厂房、红枣饮品生产线厂房、红枣食品生产线厂等配套服务模块,为进驻园区的红枣企业提供收购、销售、分选、清洗、分级一条龙服务。
2021年,临县第二产业总值为895656万元。工业企业38个,
资产总计4854514万元,营业收入1822837万元。原煤14936422吨,洗精煤6596498吨,天然气产量11.4亿立方米。
建筑业总产值11124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5472平方米。
第三产业
临县第三产业主要有零售和批发行业、
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业等。零售和批发行业是该县的重点行业,在第三产业中贡献最大。2021年,该县成功申报为省级农村电商强县,电子商务进农村“临县模式”被省政府充分肯定并要求全省推广。该县设有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临县数字经济创业园,其中电商企业43家,累计销售额1.2亿元。成功创建
碛口镇、
义居寺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结束了临县没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
2021年,第三产业总值为46115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118万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9914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020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2亿元。
经济功能区
临县数字经济创业园的前身是临县电商扶贫创业园。园区建设有办公区、生活配套区、服务中心等总建设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区域,成为集跨境
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农产品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网上人力资源市场、互联网微型工厂创业就业基地、直播电商孵化基地为一体的新型电商五位一体化创业园。园区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特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电商人才培训孵化中心、电商
大数据中心均投入使用。入驻
行业协会2个,跨境、农产品等电商企业43家,成功带贫2977人,提供就业岗位389个,举办直播带货60余场,销售额达1.2亿元。
重要企业
山西新民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坐落在临县
大禹乡善庆峪村,是集能源、医疗、教育、农业、金融、科技、贸易和公益事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2010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33.91亿元。该集团下设子公司有山西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临县华烨选煤有限公司、
临县新民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山西新民能源投资集团逸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灵水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其中山西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所生产的焦炭机械强度、热强度非常高,倍受用户青睐,被誉为“工业精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临县共有各类中小学校84所、各类幼儿园124所、在校学生51239人。截至2021年,该县专任教师总计4418人,其中中学教师2192人、职高教师204人、小学教师1510人、幼儿园教师499人。截至2023年,该县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2021年,该县二本B类以上达线1735人,近年来有12名优秀学子被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录取。
临县第一中学校于2009年成为
山西省示范高中,创建于1952年,在校生3000余人,占地73亩,在编教职工269人,运动场面积1600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5.1万册,配有12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以及音体美专用教室。2019年9月该校被中共临县县委、临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卫生事业
截至2015年末,临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18所,其中医院3所,妇幼保健院1所,乡(镇)卫生院23所,社会办医院2所,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健康教育所1所,卫校1所,
村卫生室631所,个体诊所53所。全县共有医疗床位1114张,其中
公立医院480张,社会办医疗机构8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9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86张。全县共有卫生工作人员1508人,卫生技术人员1208人,执业医师708人(在编执业医师567人),注册护士916人(在编执业护士316人)。全县各医院门(急)诊人次为31.025万人次,出院人数为1.2838万人次,手术例数5455人。
临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80张,总编制513人,是一所标准化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院总人数706人,正式人员308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员267人。该院拥有
西门子股份公司1.5TMRI诊断仪、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数字血管造影机等约6000多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建有符合规范的百级、千级、万级、正负压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供应室、手术室均为先进的层流净化
工作区域。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临县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中小企业技术中心2家。2022年,该县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建成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临县研发基地,新建成年产300万袋可供2000万菌棒使用的优质菌种生产基地。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临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民俗博物馆、美术馆各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广场610个、活动室631个。成功举办首届
吕梁市文学季碛口分会、古村镇大会、“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2022年,临县文化馆举行合唱培训班、舞蹈培训班、二胡培训班,共计培训学员二百余人。2020年5月,黄河人家乡村旅游季活动在临县举行,为期3个月,精心挑选6条特色线路、25条县乡村旅游线路和40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9月23日到25日,由临县主办的中国·碛口第八届“枣儿红了”红枣旅游文化节在
碛口镇圆满举办,临县县委书记
范亮珍宣布开幕,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姚树山致辞。
临县民俗博物馆位于临县碛口镇寨子山村,成立于2016年9月28日。该馆馆内共收集临县近现代农业耕作、家庭纺织、食物加工、厨房设施、计量器具、商业票账、民俗礼节物品、日常家具、生活用品等2000余件物件,展馆面积达800多平方米。该博物馆的落成,对当地民间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临县有塑胶跑道12986.69平方米,总长度为10.33千米。建成临县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686万元,占地面积1525平方米,内设标准化篮球场、
羽毛球场、毽球场、乒乓球台以及体育健身器材等。2015年4月8日,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第十三届
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来自山西临县的高晓阳在男子
双节棍对练、长棍对练、双节棍单棍三个项目实战比赛中脱颖而出,勇夺三枚
金牌。2018年9月19日,临县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县直各系统、各行业的42支代表队,开幕式文体表演近万人参与,现场观众达7000余人。2022年6月4日,“美丽
吕梁市、绿色骑迹”环保骑行活动在临县碛口圆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0名业余自行车选手按照年龄及性别分精英组、公开组、女子组进行比赛,从临县碛口出发到临县
丛罗峪镇,全程24.3千米。
环境环保
2020年,临县投资1.8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占地面积38.68亩,污水处理能力可达到4.5万立方米/日,城区生活污水将全部实现应收尽收。出水化学需氧量、
氨氮、总磷三项指标严格执行
地表水V类标准,其他指标达一级A标准。截至2021年,临县累计增绿102.6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8.3%提高到25.1%,空气
二氧化硫含量由0.78毫克/立方米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6平方千米,年泥沙流失量从3400万吨减少到2040万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工程750处,累计建成“
四好农村路”1376.1千米。跟据《2023年3月山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临县
湫水河水质为优质(Ⅲ类)。截至2023年,临县清扫保洁面积达145万平方米,每日清运垃圾180余吨,实现了
日产汽车公司日清、五净五无的目标。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临县造林120万亩,累计实施
经济林提质增效52万亩,惠及19.1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建成安置点18个,搬迁40004人,11个安置点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建成扶贫车间10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工程750处。累计培训
吕梁山护工等5.98万人,临县成为全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县。开发公益岗位2.29万个。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3.24亿元,惠及2.72万贫困户。实现大病保险城乡全覆盖,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8万人,参保率提高到98%。截至2022年,城镇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1868元提高到331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水平由55.68元提高到161.52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580元。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05张。
交通
综述
临县交通枢纽要冲,形成铁路、高速、国道、
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网络化大交通格局,成为
连通中东部与
大西北的重要通道。截至2022年,临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923.9千米,境内有
太佳高速公路、西纵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全长达323.945千米。拥有
临县站、白文站、临县北站3个火车站,有晋中南出海通道、
太兴铁路、太中银吕临支线3条
铁路干线。三条铁路两条高速,贯穿临县东西南北。上太佳高速2小时可达省城
太原市,距离吕梁机场仅有30分钟车程。
公路
截至2022年,临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923.9千米,乡村公路2164.9千米,国道、
省道全长达323.945千米,实现全部乡镇通油路、631个行政村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全覆盖。境内高速公路有两条,分别为
太佳高速公路、西纵高速。主干线为339国道、218省道、248省道、349省道,日均流量达1万余车辆,339国道(
滨州港—榆林公路)长83.912千米,218省道长72.5千米,248省道(三大线)长26.5千米,349省道(冯碛线)长6.78千米,县道13条长330.052千米,乡道60条长649.842千米,村道605条长1508.693千米。年运货量达到50万吨,客运量万人次。
铁路
临县境内有
临县站、白文东站、临县北站3个火车站,其中临县北站为煤炭运输专用站。临县白文东站位于临县
白文镇郝家坡村以南、218省道东侧,占地面积18.86公顷,总投资约1.5亿元,为四级客运站,日发送旅客约1000人。白文火车站的建成,结束临县无火车客运的历史,标志着该县形成对外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大交通格局,将对全县煤炭、红枣等各类资源的外运、货运的集散,流通创造优越的条件。 途经县境的铁路有三条,分别为晋中南出海通道、
太兴铁路、太中银
吕临支线。太兴铁路位于
山西省中西部地区,沿湫水河南岸抵经吕梁临县,在临县阳坡水库南侧向西行并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白文站。新建镇城底至临县白文段铁路,线路长度112.56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临县拥有临县公交公司,其成立于2011年6月,于2011年10月开通营运,地址位于临县
临泉镇前麻峪村。该公司内设6个科室(办公室、财务科、综合科、维修科、调度科、IC服务中心),有职工89人,营运车辆28台,营运线路6条,站点165个,线路总长98千米,日均运营里程4275千米。截至2021年,临县100辆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投入运营。
人文
综述
临县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彰显着黄河文化的特色和博大精深。临县伞头秧歌、临县道情、临县大唢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1年临县被命名为“中国伞头秧歌之乡”。
碛口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区
西湾村、李家山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截至2022年,临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拥有中国传统村落13个。临县特色美食有
临县大烩菜、锄片饼、临县莜面等。临县的特产有
临县红枣、临县豆腐、临县枣芽茶等。
饮食
临县日常饮食主要以
南瓜两吃、西葫芦、箩卜、豆角、马铃薯、红薯为主,吃菜习惯于熬“混混菜”,即将豆腐、
粉条、肉类烩成一锅。招待亲朋好友时,除了“混混菜”以外,还会准备拉面和
油糕,意为拉面将友情越拉越长,油糕使友谊越处越高。临县特色美食有临县大烩菜、锄片饼、临县莜面等。
临县大
烩菜,简称烩菜或大烩菜,是山西临县一道著名的汉族小吃,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大杂烩是当地老百姓最为普遍的一种吃法。
烩菜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所谓大烩菜,其实就是土豆块、豆腐块、烧肉疙瘩、圆
粉条子,外加青菜少许。而今烩菜经过烹大师的多年发展,成为当地
名菜。它选本地的土猪肉、
土鸡肉、山羊肉配以有名的麻裕豆腐、临县粉条、土豆和十多种配料、辅以新鲜蔬菜。
锄片饼是山西临县城关街头卖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叫油锄片或临县饼子,因其形状酷似农夫的锄片,故名锄片饼。饼中的面酥是用白面炒至焦黄色,加上盐,用食油调成面团,香味扑鼻。现在的锄片饼中,有的还加上薄荷叶或枣泥。
临县莜面由
莜麦炒熟磨成粉而成。可捏角(包馅,一般为羊肉
胡萝卜馅),可做,可搓鱼鱼,可用河捞床制莜面河捞,佐料以辣椒、醋、蒜沫、香菜、花椒面、柿子酱、羊肉
打卤等为主。莜面口味奇特,口感坚韧。
习俗
临县婚俗中有逗翁翁的习俗,俗称逗“炒面神"。凡娶儿媳妇在酒店宴请宾朋时,至亲好友要将当翁爹的戴上毡帽,穿上
旗袍,挂上炒面布袋,炒面匙,或箩子等装成各种模样的“炒面神”,让儿媳给翁翁斟酒并当众人之面叫爹,逗笑取乐,当翁翁的也认可,以当“炒面神”为荣。
临县人对丧葬很注重选择吉日,吉日择定,即发讣告,通知亲戚朋友。葬后第三日,孝子亲属坟前安放石饭桌(或墓碑),再行哭祭,叫“复三’’。以后隔七天上坟祭奠一次,直到七七,叫“过七”。葬后百日,再次上坟哭祭,叫“过百日’’。
腊八节日为嘉平节,俗称腊八。佛教称为释迦牟尼成道日,故正觉寺、善庆寺等大刹,取红枣、香谷,大软米煮“
腊八粥"以供佛,后逐渐通行于民间。是日,家家食“腊八粥”,俗称“软米粥,并以粥供佛,以驱邪恶,讨吉祥,祝丰收。
艺术
临县文化艺术极为丰富,比较出名的有临县秧歌、三弦书、临县大唢呐等。还有临县传统彩塑,其以黄土、红胶泥、土沙等为基础材料,以泥塑、彩绘形式为特征,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文化底蕴深厚,技艺表达繁复。
临县大唢呐,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大西北黄土风味。最初的
唢呐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是河北吹歌、山东吹乐、辽南鼓吹、潮州大锣鼓和山西八套等地方音乐离不开的乐器。
临县三弦书是一种
山西省的传统
曲艺。相传在
清代咸丰年间由
柳林镇传入临县,所以也称柳林调。临县三弦书,流行于吕梁山区诸县。是由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祭祀演变而来,初为广大民众求神降福、敬神还愿等而表演。祈愿的多为个户,由个户延请说书人作为代言人
说唱表达和进行祭祀活动,以村为单位进行祈雨,盲人代言进行说唱。后来逐渐在农闲时间,便由好事者或众人以各种形式凑钱请来说书人,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临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
伞头秧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极富特色,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
陕北高原,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伞头秧歌的最初功能是祈福和驱邪,歌舞的目的是娱神祈丰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秧歌的娱神功能愈来愈淡化,借娱神以娱人的目的愈来愈明显,且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当地
民俗音乐、舞蹈、民歌、戏曲、技、武术等艺术,融合成一种有歌有舞的综合性民间歌舞艺术。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临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碛口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碛口镇境内,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
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
太原市、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为
山西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列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地质公园。碛口镇于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善庆寺位于临县歧道乡府底村,创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古称善训府。该寺坐北向南,依山而建,现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廊房等,依中轴线排列,殿宇前后层叠。东西廊房,左右对峙,井然有序。正殿为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纵深八橡,悬山顶建筑形式,斗拱为五踩单翘单。主尊释迦牟尼,旁立
阿难陀、
摩诃迦叶两大弟子。东佛药师,西佛阿弥驼佛,释迦牟尼背后,塑观音座像一尊。正殿之下东西两廊,东有七佛殿。西有菩萨殿,主尊地藏王菩萨。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其中正殿主体建筑运用了元代减柱法的营造法式。2006年5月,
善庆寺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国传统村落
截至2022年,临县有中国传统村落13个,分别为碛口
李家山村、西湾、寨则山、寨则坪、尧昌里、白家山、垣上、招贤小塔则、渠家坡、林家坪南圪垛、三交孙家沟、安业前青塘、曲峪白道峪。
西湾村位于临县
碛口镇镇东北2千米处,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该村是碛口鼎盛时期经济力辐射所及村庄之一,因是当时巨商陈家的家属宿舍,所以又有“陈家大院”之称。西湾村的历史大致可追溯到明朝。据西湾陈氏家谱记载:始祖陈先谟,字师范,于明朝末年从
方山县岱坡村迁于西湾。当时西湾北有侯台、南有碛口,皆为经商好地方,
陈先谟选此好地形开始创业兴基。初时,陈家并无窑洞居住,仅有毛庵草舍,后随生意越做越大,特别是第四代“三”字辈时出一俊杰陈三锡,是碛口商贸举足轻重的人物,经商发达后,大兴土木,建设豪宅,陈家大院渐有雏形,后陆续修建,才成今日所见豪宅大院。
寨则山村位于临县县城南部50千米处,与
碛口镇只有一桥之隔,处在离石、
柳林镇、临县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区位优势。全村共有300户960人,耕地面积960亩。该村是该县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融入碛口旅游景区的一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村落坐东向西,四周环山,依
湫水河而建。现存院落20余座;传统建筑约6000平方米。村内古建的木、砖、石雕、牌匾工艺独特。2006年,寨则山村被评为“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特产
临县位于北纬37度,属
温带气候,是水果生产的黄金带,日照和温度都比较适合红枣生长。红枣在临县已经生长了2000多年。临县红枣种植面积达82万亩,每年产量接近4亿斤。临县枣,有一个独到的特点是酸,
有机酸含量和
维生素含量比较高。
临县豆腐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家有正规工艺标准的豆腐。经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临县卤水豆腐标准》成为山西省首个豆腐工艺标准。在临县,最正宗的豆腐是麻峪豆腐。麻峪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豆腐村,村里一多半的人家都是做豆腐的。临县豆腐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纯白、质地精细、软而不脆等特点誉满晋西。
临县枣芽茶是临县的特产,2021年被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临县阳府井枣芽红茶荣获2023“中国好茶”金奖。临县阳府井枣芽茶系列产品以其“好喝好睡下午茶”的独特养生保健特点,被评为
山西省药茶“十大创新品牌”。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临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省级“
黄河人家”6个,市级“黄河人家”5个。
重要景点
义居寺景区
义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三交镇,总面积5.6万平方米,主景区面积1.1万平方米。景区背山面水,五十余处建筑,气势雄伟,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碛口镇紧邻,距高速公路口3千米。义居寺旧称“佛堂寺”。由于寺院处于县辖“义居都”,又称“义居寺”。义居寺始创于
北魏,兴盛于宋代,几经修缮,现存古迹有北魏石窟、宋代壁画、明清殿宇、万历皇帝藏经序碑、历代高僧闭关、圆寂石和罕见的石雕顶绘,中国第一代印度取经人慧达法师纪念堂、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中国最后一部官刻汉文《
乾隆大藏经》等。
碛口景区
碛口景区位于
吕梁山西麓的碛口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明清至近代,凭借
黄河水运,长期占据北方商镇龙头位置,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也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碛口镇一度是
山西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西接陕、甘、宁、蒙,东连
太原市、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它不仅是东西南北货物的集散地,也是晋商商铺、字号密度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还有密密麻麻排列着的数十家旧店铺遗址,大型粮油货栈、四十眼窑院、贸易局、厘金局等。碛口的
客栈里外两进院,上下两层,具有很强的山西民居特色。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4
机构简介.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11-21
公司简介.山西新民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3-11-21
通知公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