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冷杉(学名:Abies ernestii Rehd.):
乔木,高达60米,胸径达2米;树干枝下高较长,树皮暗灰色,纵裂成薄块状;树冠尖塔形。叶在枝条下面列成两列,上面之叶直立或斜上伸展,条形,弯镰状或直,不反曲。雌
球花紫褐黑色。
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淡褐黄色或淡褐色,稀紫褐黑色;苞鳞短,不外露;种子斜三角形, 长7-9毫米,种翅
褐色或紫黑色,边缘有波状细缺齿。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为
中国特有树种,产于
四川省西部及北部、
西藏自治区东部,为分布区内分布较低的一种
冷杉。模式标本来自四川康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60米,胸径达2米;树干枝下高较长,树皮暗灰 色,纵裂成薄块状;大枝平展,上部的枝条斜上伸展,树冠尖塔形; 一年生枝淡褐黄色、黄色或黄灰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生短柔毛,二、三年生枝呈黄灰色、灰色或灰褐色;冬芽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有树脂。
叶在枝条下面列成两列,上面之叶直立或斜上伸展,条形,弯镰状或直,不反曲,长1.5-3.5厘米,宽2-2.5毫米,幼树之叶长达6厘米,先端有凹缺,果枝之叶先端微凹、微尖或尖,上面光绿色,无气孔线,稀近先端有2-4条气孔线,下面有2条淡绿色或灰白色的气孔带;横切面有2个边生树脂道,上面皮下层
细胞二层,内层不连续排列,两端边缘一至二层,下面中部二层,内层连续或间断排列。
雌
球花紫褐黑色。
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长5-10厘米,径3-3.5厘米,有短梗或近无梗,成熟前绿色、淡黄绿色或淡褐绿色,稀紫褐黑色,熟时淡褐黄色或淡褐色,稀紫褐黑色;中部
种鳞宽倒三角状扇形、扇状四方形或肾状
四边形, 长1.7-3厘米,宽2.2-3.5厘米,上部宽圆较薄,边缘内曲,中部收缩或微收缩,两侧薄常突出,稀楔形,边缘有缺齿,下部圆截形,基部窄成
短柄状,鳞背露出部分密生短柔毛;苞鳞短,不外露,长及种鳞的1/3-1/2,上部圆、微凹或平,边缘有细缺齿,背面中上部有纵脊,先端有急尖的短尖头,尖头长1-2毫米;种子斜三角形, 长7-9毫米,种翅
褐色或紫黑色,上部宽8-12毫米,边缘有波状细缺齿,连同种子长1.5-2.7厘米。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600-3600米、气候较温和、棕色森林土的山地及山谷地带。
冷杉属耐阴性强,可以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在年平均温度3-8%的地区可正常生长。适应年相对湿度85%以上的环境。适宜使用
土层深厚、肥沃、含沙质的酸性土壤。
分布范围
主要变种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和贮藏。
球果采集后,曝晒脱粒,收集种子,风选后装入袋中,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堆放种子的地方、墙壁和麻袋用药剂消毒处理。
播种圃地选择庇阴凉爽、士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士壤。播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春季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7%以上时进行播种,播前1个月用温水浸种6h,采用条播或撤播,播后覆土,并搭塑料拱棚保湿、保湿。幼苗出士后,应及时搭盖透光度50%的荫棚,以防日灼。
栽培技术
在
冷杉属幼苗生长期进行适量追肥,浓度宜稀,有机肥不超过10%,
尿素不超过5%。网地过湿时应注意排水,以利扎根。幼苗木质化期不施氮肥,可追施磷、钾肥,促进木质化。苗木封顶休眠期,应搭盖塑料棚,防寒保温,利于安全越冬。
冷杉幼苗主根长,侧根、须根少,为了促使根系发达,培育壮苗,应将2~3年生的原床苗换床移植,行距15~20cm,株距2.5~3cm。冷杉在小苗期间生长缓慢,移栽时要多带原生土,移栽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在全光下培育2年,经过移床培育的苗木生长粗壮、根系发达,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幼苗移床应在芽萌动前进行,起苗后应摆正、压紧,并浇水,使表土保持湿润。
病虫防治
幼苗猝倒病:幼苗出土期,每周喷洒0.5-1%的
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期可用0.5-1%的
硫酸亚铁防治。
立木腐朽病:改善林地的卫生条件,将林地病腐木及时清除。
蚜虫:蚜虫于有露水的早晨,喷施0.1%
乐果水剂防治。
主要价值
黄果冷杉的材质轻软,均匀细致,易干燥,易切削,且
切面光滑,钉着力弱,油漆和胶粘性中等,可作一般建筑和
造纸等用。
近种区别
E. H. Wilson 认为
云南省西北部的黄果冷杉与
四川省西部的黄果冷杉同属一种。而 H. Gaussen 与 O. Borderes-Rey 则认为两者属不同的
种群,他有根据俞德滚7952号标本鉴定为新种,命名为
冷杉属 salouenensis Borderes-Rey et Gaussen.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之叶一般较长,较厚,上面中脉凹下明显,果枝之叶的先端多二裂,
球果较大,
种鳞与苞鳞亦较宽长。他们还认为过去曾被鉴定为A. chensiensis
Van Tieghem 或A. beissneriana Mott. 的
云南省西北部的冷杉标本,可能均属这一新种。经研究采自云南西北部、
四川省西部及北部的大量标本与A. salouenensis 的同号模式标本,我们认为,虽因这类
冷杉较当地的其它几种冷杉的垂直分布较低,其小枝的颜色、毛的有无及凹槽中毛的疏密,球果的形状及大小,种鳞与苞鳞的形状及长短等形态性状均有一定的变异,但其基本的形态特征是一致的。除A. salouenensis 之叶较厚、通常较长、上面中脉凹下较明显,
球果通常较大外,两者没有其他性状的差异,应视为同一
种群的两个类型,故将
云南黄果冷杉改为黄果冷杉的变种。
H. Handel-Mazzetti,M. Y. Orr,A. B. Jackson,S. G. Harrison 等将
秦岭冷杉(学名:Abies chensiensis Tiegh.)与黄果冷杉合并为一种。我们认为这两种之间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各有其稳定的形态性状及其不同的分布区,应分为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秦岭冷杉果枝之叶的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
球果的
种鳞肾形,苞鳞长及种鳞的3/4,种子较种翅为长。
常与
华山松、
红豆杉、毛牛白蜡、华白杨等
针叶树、阔叶树组成次生林,黄果冷杉则常为上层林木。
最新动态
2022年5月18日消息,第二次
青藏高原科考“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专题的中科院植物所团队在西藏
察隅县考察时,发现了成片高大的
云南黄果冷杉原始森林。经
无人机吊绳多次测量,其林冠高度达70米,最高的一株高度83.2米、胸径207厘米,刷新了曾报道的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
台湾杉(72米)、
墨脱县的
不丹松(76.8米)和
台湾省的秃杉的中国最高树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