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垣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新垣,1927年11月7日出生于衡东县,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2年刘新垣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河北医科大学任教;1963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2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建立了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被评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2004年担任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2005年担任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刘新垣的研究方向为:超级干扰素研究,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研究。
人物经历
1927年11月7日,刘新垣出生于衡东县草市镇的一个中农家庭。
1948年,刘新垣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2年,刘新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北医科大学担任助教。
1957年,刘新垣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
1963年,刘新垣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1963年至1979年)、副研究员(1979年至1983年)、研究员(1985年晋升)。
1983年,刘新垣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工作1年半(至1984年)。
1991年,刘新垣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刘新垣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建立了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一个下海的院士。
2000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新垣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刘新垣被评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
2004年,刘新垣担任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5年,刘新垣担任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兼任Richard J. Roberts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刘新垣主要从事核糖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在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取得一定的成果;发现了免疫细胞介素-2的镇痛作用,并证实它能与鸦片受体结合,这为免疫因子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一次提供了新证据;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是刘新垣己独创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0月,刘新垣总共发表论文435篇,其中1978年之前发表11篇,1978年-2018年发表424篇,编有《刘新垣论文集》16卷。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1月,刘新垣共获各种奖励40多项,其中不少为科技一等、二等奖
人才培养
截至2014年,刘新垣已培养硕、博士生60多名,全组师生及进修生共约20人,其中有的学生获得各种奖励,包括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翟琦巍,2000年一等奖;邹卫国,2001年二等奖,2002年一等奖;王晋慧,2002年二等奖;张紫莱,2004年二等奖,2005年一等奖;褚亮,2007年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褚亮,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辉瑞奖学金(卫娜,2010年一等奖;曹欣,2011年二等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刘新垣的父亲在1927年湖南省发生农民运动后,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后来成为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将领。
人物评价
刘新垣是中国干扰素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抗病毒效果极好又具极强抗癌能力的超级干扰素的共同发明者。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新策略的创建者。 (南开大学评)
20世纪70年代刘新垣参加了王德宝院士领导的举世闻名的酵母Ala-转运RNA人工全合成工作,他巧妙地创建了用合成酶PNPase和水解酶RNaseT,协同作用,合成了化学方法无法合成(或极难合成)的三个含稀有碱基寡聚核苷酸片段(且产率高达90%以上),故为完成此项任务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宝贵贡献,功不可没。 (何梁何利基金评)
参考资料
刘新垣 男 博导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01-04
刘新垣院士的科学春天.中国科学院.2019-01-04
刘新垣.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服务中心.2022-01-12
奖助保障 » 历年获奖情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9-01-04
刘新垣 分子生物学家.何梁何利基金.2019-01-0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