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隶属自治区教育厅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为原宁夏商业学校、宁夏经贸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学院组建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形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业、生以成材为志”的办学理念。
学校介绍
学院坐落于自治区首府
银川市,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6126平方米。固定资产3949万元,馆藏图书44万册。现有教职工2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6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37人,
高级技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42人。学院面向全国9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18人。设有7个党政机构,9个教学教辅后勤机构。开设有
计算机信息管理、
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商贸英语、
电子商务、
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烹饪工艺与营养、
机电一体化、
物流管理、
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化工、物业管理等21个专业,涵盖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财经、土建、公共事业、旅游、文化教育、
交通运输等九大职业门类,其中酒店管理、烹工艺与营养、
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五个专业为第一批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拥有5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有3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0个
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共有座位1008个;共有教学用
计算机622台。学院拥有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中心,现有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生1615人。拥有一个清真烹饪技术培训中心,同时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牌子,面向全区开展十三个工种初、中、高、技师、
高级技师五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学院被确定为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特许授权考试站。经过多年不懈地奋斗和拼搏,学院现已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的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学院紧紧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努力造就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下得去、受欢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一万多人,培训鉴定一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三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先进单位”;被
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教育成果奖”;被自治区
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厅、劳动和
社会保障厅等授予“9·10教育奖状”、“技能人才培养奖”等荣誉称号。
“十一五”期间,学院整体迁建,计划新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力争把学院建成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宁夏及周边地区有影响的自治区示范性高职学院。
学院建筑面积近 50000 平方米,新建的实训大楼配备区内乃至国内领先的
计算机室、
多媒体教室、电子电工实验室、
单片机数控实训室、电子实操室及财会、烹饪、旅游、客房服务等专业所需的模拟训练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副教授56 人,讲师 90 人,拥有中华名吃牌匾获得者、著名面点大师张天禄老师,“中华名厨”称号获得者张新宁老师、崔拯壁老师,第四届全国清真烹饪大赛面点银牌获得者王红艳老师,“中华名师”称号获得者鲁琳雯老师,全国计算机大赛
二等奖获得者张洪迪老师等,另有国家级考评员 42 人。
学院已形成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于一体,学制灵活的办学格局。开设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计算机与
信息管理、
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旅游与
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会计电算化等 22 个专业。学院把学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在区内外7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学院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2003 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
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学院”, 2004 年被自治区劳动和
社会保障厅授予“就业和再就业先进集体”。
本着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学院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专业、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将学院办成一所现代化的、在区内及周边地区有影响的一流高职学院。
历史沿革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宁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宁夏商业学校、宁夏经贸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示范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9月更为现名。
原宁夏商业学校是宁夏商业中专学校、宁夏商业
技工学校、宁夏商业管理干部学校三校合一的学校,商业中专学校成立于1979年3月,当时定名为宁夏财经学校商业分校,同年9月正式开学。当年开设财会、统计、物价三个专业,以后以陆续开设了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等专业。1981年5月更名为宁夏商业学校。商业技工学校成立于1980年4月,1980年10月正式招生,开设五机(收音机、录音机、扩大机、电唱机、电视机)修理两个专业,招收城镇
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82年改招初生毕业生,又陆续开设了烹饪、商品经营、餐旅服务、电工电子等专业。商业管理干部学校成立于1983年11月。1996年宁夏清真烹饪技术培训站并入,承担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学校2000年前隶属自治区商务厅,后划归教育厅管理,管理干部学校同时撤销。
原宁夏供销学校成立于1979年9月,隶属于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1983年11月并入宁夏商业学校,原供销学校改名为宁夏商业管理干部学校。1984年10月,供销学校分出复校。建校初期,只开设了
财务会计专业,以后陆续开设了畜产品经营、供销经营、商品经营、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餐旅经营、航空服务等专业。
原宁夏经贸学校原系宁夏粮食局所属的一所以成人中专和技工为主兼有函授大专、短期培训的综合学校。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宁夏粮食干部训练班,1983年改为宁夏粮食职工学校,1984年更名为宁夏粮食干部学校,同年招收中专生。1996年更名为宁夏粮食学校,2002年更名为宁夏经贸学校。1987年招收技工生,1989年成立宁夏粮食
技工学校。自建校以来,先后开设了粮食加工、储检、会计、统计、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财会电算、商务、
市场营销、饭店服务与管理等10余个专业。
学院成立后,坚持服务宁夏经济,立足第三产业,面向第二产业,专业发展到21个,涵盖了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财经、土建、公共事业、旅游、文化教育、
交通运输等九大职业门类,已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的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校徽校训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徽整体形象设计主要是由一枚方孔古币演化而来,它清晰体现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人文底蕴。
校徽中环绕的四个弧形意在表达学院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而其形成的四个通道则蕴涵了学院广开办学渠道,广纳人才、以高职教育为主多层次办学的办学特点,又寓意了学院注重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办学宗旨,以及致力于向社会各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校徽核心是由一枚
商周时期铲形货币向一个“人”字象形演化的艺术概括,铲形货币象征着先进的工业
冶炼和发达的商业贸易,蕴含了“工商”之意,“人”字象形传达出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人”字铲形货币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凝练和现代设计元素的巧妙结合,又寓意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整个校徽结构严谨,韵味浓厚,浑然围绕核心,在表达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携手同进,共创佳绩的同时,也蕴涵了学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校徽圆中有方,体现了学院团结活泼的办学精神中融着严谨的规章制度,严肃而又不失生动。
在颜色上红色代表学院在党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的办学热诚,蓝色则代表了学院走在职业教育前沿引领科学办学的理念,色调沉稳含蓄。校徽整体设计简洁稳重,个性突出,易于识别。
厚德: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一语出自《
周易风水》,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前一句“天行健”(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阐述强者应当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后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与前一句紧密联系,意思是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要求有出息的人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厚德: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勤学:勤学苦练。也就是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不懈怠懒惰,不投机取巧。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社会,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后于时代,不落伍于社会。
敬业:爱岗敬业。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意思是说,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尽心尽力,专 心致志。人们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专心致志,尽职尽责,勤奋认真,这种态度就是敬业。何谓敬业?从词意上解释,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感。这种道德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强能:强化技能。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牢固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其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特别要强化学生自身的技能训练,使他们在毕业时能掌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