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竹,别名笛竹、丛竹、
孝顺竹、蓬莱竹等,是湖北
蕲春县主要特产之一。蕲竹原产于蕲春附近的麒麟山、百家治山和县北的
浠水三角山、大桴山一带,数量不少。蕲竹是全世界约一千多种竹中的一种最珍稀的良种竹,其色泽晶莹,竹节稀疏,形状奇特,久负盛名。
蕲竹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
白蜡树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
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
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
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
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
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
颖果未见。
蕲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种,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蕲竹有大小之分,大蕲竹有茶杯大(
蕲春县文化馆保存一段蕲竹,长五尺许,直径二寸许),小蕲竹只有手杖粗。大蕲竹色泽晶莹,有如琉璃、
美玉,质地坚韧,劈蔑如丝,用于作簟,柔软如绵,折叠如布。热天,人睡在上面,既透凉,又爽汗;起身后,耳机经久不更。故而在
唐朝就有许多文人写诗赞美它。
韩愈诗曰:“蕲州竹簟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环奇。”唐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卧簟蕲竹冷,风襟卭葛疎。”宋
苏轼《四时词》之三:“新愁旧恨眉生绿,粉汗馀香在蕲竹。”明代弘治《
黄州府志》载:“蕲竹,亦名笛竹,以色莹者为簟,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用它做的竹笛、萧管,音质清幽柔和,有细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盘之妙。白居易形容它“笛愁春尽梅花里,簟冷秋生薤叶中。”
李时珍《
本草纲目》记载蕲竹药用有清热、泻火、熄风等作用,并按其形态、功能称“桃枝”、“堇竹”、“笛竹”。入药用堇竹,次用淡
苦竹,蕲竹为竹类入药首选品。又载“堇竹叶,气味苦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煎汤,熨
霍乱转筋。堇竹沥主治风”。“在百病主治药”治疗“痒风”病“风热湿热”中记载“堇竹叶主痉风,竹沥去痰热子冒风痉,金疮中风、破伤中风、产后中风、小儿中风、发热口禁、反张欲死,饮一二升,或入
姜汁。”治疗“咽喉”病“风痉”中记载“
紫荆堇竹叶,百草霜并煎服”。蕲春民间还有将蕲竹根、茹、箨、实等入药的习惯。
据史料记载,蕲竹制品源于
西周,兴盛在唐宋,没落于清末。蕲竹所织竹席,称“蕲簟(席)”,质软如棉,折叠似布,人卧其上,百病痊愈,不仅是皇宫王室珍藏的珍品,也是文人墨客吟诵对象,相赠佳品。据《蕲春县志》(1997)载,民国初年,蕲春篾匠叶彩华用蕲竹编织二床具有双面图案(一面为二龙戏珠,一面为丹凤朝阳)的蕲簟,1915年送
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参展获金奖,仍珍藏在
英国大英博物馆中。蕲竹所制的竹笛,音响清亮,有着“蕲春笛竹天下知”的美誉。据传,
张昌宗善吹蕲竹所制的箫,声音幽雅,沁人心肺,博得了
武则天的钟爱。蕲竹所制的手仗,造型奇特,工艺精致,被称为“蕲仗”、“神异品”。还有蕲竹扇、蕲竹筷等物,均为珍品。蕲竹是“蕲春四宝”之一,是湖北
蕲春县特产。《
山海经》载:“番冢之山,嚣水之上,多桃枝,今蕲人批取……”,《顾命》指出:“桃枝竹,皮滑而黄,可以为席,即今之蕲竹也”,
李时珍《
本草纲目》载:“笛竹一节尺余,出吴楚(蕲州有楚尾吴头之称)”。另外晋代戴凯之《竹谱》、元代
李衡《竹谱祥录》、《
辞海》(1989)及湖广、湖北、
蕲州镇等地方志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