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后镇
云南省洱源县下辖镇
乔后镇,位于洱源县西北部,地处东经99°46′10″,北纬26°6′,东连茈碧乡,南接炼铁乡,西毗云龙县长新乡市,北壤剑川县弥沙乡、沙溪镇。国土总面积455.08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地乔后村委会,平均海拔高度为1870米,距洱源县城71公里。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7290人。
历史沿革
乔后原属丽江木知府剑川县所辖,至民国时期仍属剑川县,1949年4月成立乔后区委,是月划归剑川县建制,但纳入西山特区活动范围,12月云南省解放,乔后正式划归剑川县建制。1949年8月建立乔后区人民政务委员会,9月改称人民政府,1950年8月改称为第五区,1958年11月改乔后为胜利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剑川县撤大县为剑川县、洱源县(含原邓川县),同时将原属剑川的乔后公社划归洱源县。1962年改称乔后公社,10月改为乔后区公所,1969年底改称人民公社,1981年1月改设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改称为乔后区公所,至1990年撤乔后区公所改设为乔后镇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乔后镇辖有乔后、大集、源安邑、柴坝、大树、温坡、丰乐、文开、永新县、黄花坪、新坪共11个村委会,其中柴坝、大树、温坡、丰乐、文开、永新、黄花坪、新坪共8个村委会为贫特困村,乔后、大集、源安邑三个村委会为山区贫困村,全镇共有135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
全镇常住人口21485人(2017年),现有10个民族,其中白族汉族回族彝族傈僳族为世居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7290人。
地理环境
乔后镇地处云岭南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多山,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800米,多为高山峡谷,全镇除乔后河谷区外其余是高寒分散山区,澜沧江支流黑江横向流经乔后,将全镇切割为两半。
气候特征
主要河流为黑潓江,境内山脉为西罗坪山山脉支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乔后形成了特殊的河谷性气候,其早晚温差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400小时,无霜期290天,年平均气温14.6℃,最低气温7.6℃,最高气温超过30℃。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现有土地总面积509.4平方公里(764061.8亩),人均占有土地37亩,已利用土地面积约611249.4亩,占80%左右,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利用总体水平不高。
生物资源1、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496640.2亩,森林覆盖率65%,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云杉冷杉属等,生长着粉木、红豆杉等一些珍稀物种。2、野生动物有猴子、獐及熊等。3、野生菌类资源:年均出产大量的菌类,其中美味牛肝菌松茸等一批野生菌类有极高的药用价值。4、兰花资源:乔后地区拥有十分悠久的养兰历史和十分丰富的养兰经验。以兰花品种多、名贵而享誉滇西。现正在开发着泡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兰花资源,其它蕴藏丰富的野生绿色资源,仍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矿产资源有岩盐、铅锌、铜、煤、石膏大理石等矿产资源,铜矿正处在进一步的探测之中,煤矿开采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铅锌、铁及石膏、大理石矿产资源仍有待于开发。
能源资源乔后镇红塘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现乔后已开发小型水力发电2600千瓦,但仍有许多水资源有待于开发。
人力资源乔后镇2002年末总人口20731人,其中劳动力为14420人,占总人口的70%,其中男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51%,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旅游文化资源乔后镇现有10个民族,在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如乔后城区灶城八十灶,乔后四合五天井建筑风格,彝族歌舞及族歌舞等一些民族文化资源和清净寺、高寺等一些佛教、道教旅游资源。
农田水利2002年末,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0万元,组织实施了小流域治理8平方公里,新修水利工程40件,新建小水池(窖)2937个。建成贫困人口基本粮田3100亩,进行坡改梯2600亩。
设施建设 境内有省道平甸线、弥合线,乡村公路120公里,11个村民委员会都已通公路,解决了6个特困村的交通运输困难。建成了容量1000门电话的程控交换机,全镇程控电话数接近900户,建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个移动电话基站和小灵通基站,进一步改善了通讯条件。完成了乔后到炼铁35KV线路的架设及乔后降压站前期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了农网改造工程,投资28万元新建输电线路12公里。基本实现了“三通”的目标。
经济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8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112万元,工业总产值445万元,地方财税收入61.4万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农业乔后是典型的农业镇,农业人口占87%,有林地面积496640.2亩,耕地总面积25758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其中水田面积4214亩,人均占有0.2亩,其余均属旱地。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包谷、大白芸豆等粮食产品和泡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果及猪、牛、羊为主的畜产品。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量为733.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360公斤,粮经比例为84:16;烟叶收购3180担;大牲畜存栏12880头,生猪存栏22343头,羊存栏35988只,肉类总产2436吨,畜牧业总收入达950万元。近几年来,在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乔后镇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特别是1991年以来,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在全镇内推广,已经成为支柱产业.2002年止,全镇经济林果达2万亩,林业总收入42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业乔后镇境内有省属乔后盐矿,该矿历史悠久,以盛产矿盐驰名滇西北,生产食盐和工业盐两种。2002年全镇建成了白水河电站、舍下河电站和文开电站三个私营电站,现正建设的有大树龙潭电站和金鸡鸣电站,装机容量6400千瓦的龙底电站和装机容量8600千瓦的柴坝电站已完成前期堪探测绘工作,现正在引资。
非公有制经济2002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57户,私营企业发展6户,集体企业1户,上缴税金23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26%。
扶贫攻坚乔后镇作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镇之一,在扶贫攻坚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间投资280多万元新建了40件水利设施,改善和解决3296人和1720头牲畜饮水问题,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100亩,架设了56.6公里输电线路,净增乡村公路120公里,投资66万元对220户农户住房实施安居工程改造,完成了大树村委会河西村温饱示范村建设及丰乐村委会大坪村和黄花坪村委会黄花村的温饱村建设工程,并完成了山区坡改梯和基本农田地的建设任务。
社会
顺利通过了“普六”、“普九”和“两基”的验收。认真开展科普宣传,培训了一批优秀乡土科技人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改善,镇文化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1个村委图书室进一步得到充实,卫生工作以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为重点,提高医疗质量为中心,恢复了11个村级卫生室,初级保健得到加强,传染病、地方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9‰。全镇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局面已形成。救灾救济、拥军优抚、助残帮困、养老保险为主的民政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显著,积极配合县级部门完成了“三五”普法工作并积极主动的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配合政法部门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斗争,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教育了群众,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全镇涌现出了乔后法庭、大树村党总支部等先进集体及一批先进个人,县级文明单位8个,州级文明单位1个。
地址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经济
社会
地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