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
青海省大通县辖镇
桥头镇,隶属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18年末,桥头镇户籍人口143114人。
1949年前,是县属的一个堡。1949年,建立桥头乡,属第五区管辖。1956年6月,将桥头和向阳乡、闇门滩乡、小煤洞乡合并建立桥头镇。1958年,与良教乡合并成立五星公社。1960年,改五星公社为桥头公社。1961年,从桥头公社分出良教公社。1984年,改为桥头镇。2019年10月,桥头镇辖11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
2018年,桥头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历史沿革
1952年建桥头乡,1956年设桥头镇,1958年改五星公社,次年更名桥头公社,1965年复设桥头镇。1996年,面积33.6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6.2%,藏族占3.2%,辖胡基沟、向阳堡、红河限、暗门滩、元树尔、小煤洞、大煤洞7个行政村和人民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桥东、牦牛山、园林北路、园林南路7个居委会。2001年,原新城乡和元朔镇的老营庄、毛家寨、贺家寨、毛家沟、大湾、水泉湾6个村并入桥头镇,总面积121.8平方千米,总人口1013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954人。原元朔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千米。地处河谷平原,北川河沿境西向南流过。民国六年(1937)设元朔乡,1951年改第五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元朔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管辖,1960年复归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设元朔公社,1984年改元朔乡。1996?年,面积52.8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上鲍堡、鲍家寨东、鲍家寨西、水泉湾、毛家寨、老营庄、贺家寨、新添堡、毛家沟、大湾10个行政村。2001年撤镇,将老营庄、毛家寨、贺家寨、毛家沟、大湾、水泉湾6个村并入桥头镇,新添堡、上堡、鲍东、鲍西4个村并入长宁镇
原新城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千米。地处河谷平原,北川河沿境东向南流过。民国廿五年(1936)设永安乡,民国三十四年改新城乡,1951年改第五区第一乡,1952年复设新城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管辖,1960年又划归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设新城公社,1984年改为新城乡。1996?年,面积59.2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6.4%,辖新城、上关、后庄、南关、古城、上庙、下庙、窑庄、后子沟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桥头镇地处西宁市北部,东接朔北藏族乡,南与长宁镇相连,西邻良教乡,北与塔尔镇接壤。人民政府驻大通县建国路29号。桥头镇行政区域面积120.15平方千米。地处河谷地、山地,北川河沿境东向南流过。
地形地貌
桥头镇境内地形属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窄、东南宽,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280米。
气候
桥头镇气候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短。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雨热同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2.8℃,1月平均气温-11.3℃,极端最低气温-27℃(1976年1月6日);7月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4℃(2004年7月2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4.7℃。生长期年平均190天,无霜期年平均134天,最长206天,最短143天。年平均日照市时数2605小时,0℃以上持续期156天(一般为4月4日~8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555毫米(1992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410毫米(2009年)。
水文
桥头镇境内降水量比较充沛,年降水量451.2—820毫米之间。镇域内泉水资源丰富,河流均属北川河水系。
自然灾害
桥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霜冻、雷击等。
自然资源
桥头镇以煤、建材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镇域内主要矿产为红色黏土及黄土,分布在桥头镇以北。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桥头镇辖人民路南、人民路北、解放路南、解放路北、园林路南、园林路北、八一、元朔、矿山、小石山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安门滩、红河限、向阳堡、胡基沟、大煤洞、小煤洞、元树尔、老营庄、毛家寨、贺家寨、大湾、水泉湾、新城、南关、上关、后子沟、毛家沟、上庙、下庙、古城、后庄、窑庄22个村民委员会。
2019年10月,桥头镇辖11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桥头镇辖区总人口11.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43万人,城镇化率65.8%o另有流动人口1.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5.8万人,占51.3%;女性5.5万人,占48.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土、蒙古、藏等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2011年,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4.3‰。
2018年末,桥头镇户籍人口14311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桥头镇财政总收入849.9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农业
2011年,桥头镇耕地面积3.9万亩,人均0.3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92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
2011年,桥头镇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889吨,其中小麦275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3.4万吨,主要品种有油菜、食用菌、番茄、大葱、黄瓜等,其中油菜0.6万吨,大葱0.6万吨,番茄1.1万吨。
2011年,桥头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4万头,年末存栏1.6万头;羊饲养量0.9万只,年末存栏0.6万只;家禽饲养量14.9万羽。
工业
2011年,桥头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
2011年,桥头镇工业企业40家,职工8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2018年,桥头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个。
商业
2011年,桥头镇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争取省市资金550万元,招商引资4500万元。
2018年,桥头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交通
桥头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境内有青海省境内第一条支线铁路——西宁市至大通铁路(简称宁大铁路)106国道、宁张公路贯穿桥头镇南北方向。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桥头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基层点22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2.4万册;社火队5个,朝山会1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桥头镇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3196人,专任教师112人;小学10所,在校生9759人,专任教师5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968人,专任教师39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
医疗卫生
2011年,桥头镇有卫生室22个,卫生院2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7233人,参合率97.07%。
体育事业
2011年,桥头镇有村健身广场7个,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6个村安装了篮球架等体育器材。
广播电视
2011年,桥头镇有22个村实现“村村通”,电视入户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桥头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5337户,人数13510人,月发放保障金175万元。
2011年,桥头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835户,人数255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71.9万元。落实项目资金1276.4万元,完成832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项目。发放五保户供养金、老党员生活补助、农村老干部生活补助、大学生贫困救助款31万元。
2011年,桥头镇发放民政对象各类救助金95万元。为受灾户发放救济面粉40吨。
桥头镇扶贫项目
2011年,桥头镇有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9万人,参保率89.83%。
发展建设
桥头镇人大开展走访慰问人大代表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根据镇人大《关于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月”活动的安排意见》和“三联系”制度的要求,8月29日—30日,镇人大开展走访慰问人大代表活动。镇人大主席赵持位、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治邦参加了慰问活动。
此次走访慰问活动以村、社区人大代表为主,共走访慰问市、县、镇代表8名,送去了价值达3000元的慰问品。通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深入了解和掌握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为进一步密切镇人大与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走访慰问中,镇人大主席赵持位与代表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代表履职和对镇人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要求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开展调查研究和走访选民活动,认真准备议案和建议,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桥头镇集中整治环境卫生
7月25日至27日,桥头镇组织新城片区5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党员、群众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畅通”的要求,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脏、乱、差治理力度,确保“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扎实推进。
桥头镇按照全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的要求,组织新城片区5个村党员、群众300余人集中在村庄内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一是清理了巷道内柴草、垃圾、沙石等杂物;二是清理了排水沟污物;三是对巷道内两侧砖墙乱贴乱画的标语广告进行彻底清理。同时,投入资金对庄点沿途沙石等人力难以清理的杂物,雇用大型铲车进行了重点清理。
在此次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活动中,共投入劳动力386人(次),动用车辆4台(次),清理整治巷道19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和乱堆乱放56处,清运垃圾50余方,整治排水沟及污染源16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整治氛围,使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为桥头镇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做出了样板,起到了表率作用。
旅游
古迹有明代古建筑边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交通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广播电视
社会保障
桥头镇扶贫项目
发展建设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