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属(拉丁学名:Musa L.),是芭蕉目
芭蕉科下的一属植物,有30种及很多变种,主产
东半球的
热带地区,中国约10种,分布于西南部至台湾。
芭蕉属代表植物有香蕉M. nana Lour. [M. acuminata Colla(AA A)]、
香蕉树M. sapientum L. (M. acuminata Colla x M. balbisiana Colla),为
广东省、台湾重要果品之一,此外,福建、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
红花蕉M. coccinea Andr.间有栽培供观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
草本,具
根状茎,多次结实。假茎全由叶鞘紧密层层重叠而组成,基部不膨大或稍膨大,但绝不十分膨大呈坛状;真茎在开花前短小。叶大型,叶片长圆形,叶柄伸长,且在下部增大成一抱茎的叶鞘。花序直立,下垂或半下垂,但不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扁平或具槽,芽时旋转或多少
覆瓦状排列,绿、褐、红或暗紫色,但绝不为黄色,通常脱落,每一苞片内有花1或2列,下部苞片内的花在功能上为
雌花,但偶有
两性花上部苞片内的花为
雄花,但有时在栽培或半栽培的类型中,其各苞片上的花均为不孕。合生花被片管状,先端具5 (3+2) 齿,二侧齿先端具钩、角或其它
氧化镁或无任何附属物;离生花被片与合生花被片对生;
雄蕊5;子房下位,3室。
浆果伸长,肉质,有多数种子,但在单性结果类型中为例外;种子近球形、双凸镜形或形状不规则。
染色体数目:X=10或11,稀7或9。
分布范围
约40种,主产
亚洲东南部。我国连栽培种在内有10种;此外据记载台湾还有M. formosana (Wall.) Hayata 及 M. insularimontana Hayata 2种,因标本未见,未收入本志。
生长习性
香蕉树原产东亚
热带。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
物种简介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
芭蕉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主要价值
香蕉树最适宜植于小型庭院的一角或窗前墙边,假山之畔。不宜成行栽植,宜散点或几株丛植,绿荫如盖,炎夏中令人顿生清凉之感。
芭蕉属植物为
热带亚热带地区一类重要的植物资源。
蕉麻(马尼拉麻)的假茎纤维可供制作耐海水浸泡的绳缆。栽培的香蕉(或大蕉)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著名水果之一,亦可用以代粮,主要制成蕉干(或蕉粉)以供食用。芭蕉干或芭蕉粉的营养相当丰富(据粗分析:淀粉74%,
蛋白质3.7-4.2%,脂肪0.51%,水分1.2-1.9%),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当高,芭蕉淀粉特别易于消化,含
维生素甲、乙、丙都丰富,完全适于作人类的主食。
同时
香蕉树作为一种作物,还有很多优点:产量高(亩产平均5,000斤,去皮后净肉重 3,000斤,可得淀粉1,000斤;国外亦有报道其亩产量比马铃薯还要高),可连续收获 4-8年,省劳力,全年收获,忙闲均等,加工容易,可种在山地,不占水田,病虫害少,水旱灾影响不大。
从综合利用的角度来讲,芭蕉果皮可喂猪,
雄花可作蔬菜,芭蕉干心除可喂猪、酿酒外,尚可制粉;假茎纤维可作麻并可织布(称蕉葛),也可烧灰制碱,叶可包物或提取
蜡粉,可以说全身无废物。野生种类的
香蕉树可作遗传育种上的原始材料,其中有些种类花苞红色鲜艳)可供观赏,惟其果实及花、嫩心、根头常有毒,不能食用。
药用价值
主治: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5、
血淋涩痛。用
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生长繁殖
(l)繁殖:用分株繁殖。当秋末蕉叶凋萎,剪去枯叶,壅士护根。残留茎杆用稻草从茎杆基部向上包扎。到次年4月上旬再将稻草解除,当根上长出许多幼株时,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时于坑中施入有机肥为底肥。
(2)栽培:生长期间应随时剪去黄叶,以烧徒耗养分,并影响美观。同一地点,栽植过久,易产生爱满不复现象,应更换栽植地点。平时不用特别仔细管理。
下级分类
芭蕉属
大蕉
岛山芭蕉
树头芭蕉
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