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交,即今城关镇(城关镇政府),又名老合水、合水老城、
合水镇。在今合水县城东北、合水川(县川)中段的北山麓。距县治三十五公里。
古城始建于唐初戍寅之岁(公元六一八年),以城在大小乐蟠二水(即今县东川及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交汇处得名.此后直到一九四九年九月县治迁西华池止,共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县级建治历史。
蟠交古城,又名“葫芦城”。据府、县史志记载描述,城建于大川之北,
建水县(今县川河)之阳,北负尖岭、面向平岗。北垣依山,高五丈,南在
平陆县,东西顺山势而壁立,高三丈,厚丈五;东西最长一百一十五丈,南北(平地)最宽九十五丈,周长三华里零九丈,登高北望俨若葫芦.当地群众对此城曾有生动的比喻:其根扎于城西北清水沟湫之中;其蔓由山后察家湾、万家湾顺山梁蜿蜒而上;其把在城首北山之巅大有方丈之地;东西二垣起于葫芦把,顺坡而下层,中有细颈形呈葫芦腰;南垣傍河而长,收作葫芦底;东西二关之外,地势开阔平坦,似两片葫芦叶。整个葫芦扎于北山之颠,座于河川之台。
古城东通富、延,西经庆、环,南达
宁县;左挈子午山,右抱珊瑚水,群山环抱,水带萦绕,横断山道,景色瑰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今通商之要道,亦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昔建有堀门二,皆有捐额,东曰“绥安”,西曰“庆宁”,近年拆除。宜兰公路从中穿过。古城在历史上经过多次战争破坏,历代都曾加以重修。据现存资料记载,自唐初建城以后,于宋
熙宁中再建,明洪武初重修。
崇祯年间遭兵,城垣残破,公署民房焚毁,清顺治间重修。
雍正帝九年(公元一七三一年)建城楼,
爱新觉罗·弘历间重建县署,
光绪五年(公元八七九年)以乱,多倾,复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