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
邓中夏五言律诗
1920年3月,邓中夏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确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不久,他写了一首《过洞庭》,高歌自己的信仰与奋斗目标。
这首诗写于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邓中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这一年他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组建马克思主义社团而忙碌着,3月,他与李大钊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又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当时他因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沙市、汉口之间,目睹洞庭湖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过洞庭》。
本诗用词朴实,通俗易懂,头尾连贯,前后呼应,是这首诗的另一特征。这首诗分为上、下两段,每段的开首结尾相呼应,不但能琅琅上口,而且加深读者对作者思想的理解。“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朴实的词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言尽了空间的广大和时间的迅速。“我行适我素”一句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尤其是“适”字,更显示了作者不受外来环境的影响,不畏艰巨、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诗词原文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
问将为何世?共产主义均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
注释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
禽——即豺虎。
我行我素——《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我行我素”,即自行其是,不管人家怎样,只顾按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惨淡经营——即苦心经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邓中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这一年他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组建马克思主义社团而忙碌着,3月,他与李大钊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又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当时他因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沙市、汉口之间,目睹洞庭湖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过洞庭》。
诗词鉴赏
诗分成上下两段,从洞庭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由此引发出两种感慨。上段的洞庭湖,狂风怒吼,乌云密布,阴森可怕,好像有无数的恶鬼在嚎叫。“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这是什么世道啊?接下去作者就自问自答,“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这是一个豺狼当道的世界,军阀横行,中原地区社会一片黑暗,作者引用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形象地揭露了这个当今黑暗世界,表达了他的愤懑之情。怎么办?作者写道:“禽你歼除之,我行适我素。”凡一切黑暗的。邪恶的东西,统统把他们一扫光,绝不姑息养奸,我就是要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下段则是洞庭湖另一番景色,“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这是多美的一幅图画,秋水映照着夕阳,彩霞如火,天地一片红通通。身在这幅美丽的画中,不禁遐想,这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共产主义均贫富”,作者当时想象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么一幅如画的景色。“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为实现这个理想要惨淡经营,努力奋斗。
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是这首诗的鲜明特征。读了这首诗,我们不禁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也描写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及“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以此来刻画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得志与不得志的心情,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两种意境,来形容两个不同的世界,以此表达了他坚决与黑暗势力斗争的气概以及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心态。
用词朴实,通俗易懂,头尾连贯,前后呼应,是这首诗的另一特征。这首诗分为上、下两段,每段的开首结尾相呼应,不但能琅琅上口,而且加深读者对作者思想的理解。“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朴实的词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言尽了空间的广大和时间的迅速。“我行适我素”一句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尤其是“适”字,更显示了作者不受外来环境的影响,不畏艰巨、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
邓中夏(1894-1933),宜章县人。中原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在五四运动中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发起和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1923年,任上海大学校务长。1925年,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二月大罢工以及省港大罢工。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同年9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参考资料
过洞庭.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2024-04-01
目录
概述
诗词原文
注释
创作背景
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