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陈毅传》由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立项,中共南京军区党委、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编写,倾十年之功,综合千余人次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口述、回忆及无数档案、文献资料,以谨严平实的文笔还原了博学多才、兼资文武的陈毅元帅的一生。书稿经中共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和中共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委员会两级审定。
《陈毅传》由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书名。本书由于永波主编。
文摘
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27年(辛丑)7月13日,陈毅出生于
四川省中部
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一个小地主”家里。
陈毅,字仲弘(也写作仲宏),原名陈世俊,在陈家按“尧、舜、禹、汤,文、武、荣、昌,世、德、延、远,福、寿、绵、长”排列的谱系中,是“世”字辈。小名秋江。
陈家原籍
湖南省新宁县,是
清代“湖广填川”时迁到四川的。到汤字辈陈汤读书赴考,中了个拔贡,陈家曾经上升为有田产800亩的地主。
陈毅的祖父辈有兄弟两人,父辈兄弟5人。陈家是“耕读传家”、“义门世家”,家风和顺。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在5兄弟中读书最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懂一些,对陈毅的中文学习颇有影响。陈毅的母亲黄培善(陈毅姑祖母的女儿嫁回陈家的)是陈毅少年时期品德的主要培育者。自从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到陈毅出生前的这60年间,由于
清朝的腐败,中国已在
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变化中,陈家也逐渐败落。陈毅出生前后几年间,
四川省又连年遭受水旱灾荒,再加苛捐重税,陈家的败落加速。陈毅出生时,陈家已降落到相当于上中农的经济地位。堂兄陈修和回忆:陈毅的祖父和5个儿子共有田40亩,出租8亩,自种32亩,主要劳力为两个
叔父,平时雇一长工,忙时全家参加劳动。
从陈毅的祖父陈荣盛开始,大伯陈昌仁、父亲陈昌礼、母亲黄培善都憧憬着陈家的中兴发达,对陈毅他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
陈毅在堂兄弟辈中排行第五,亲兄弟中则是老二。同胞兄弟姐妹5人。陈毅3岁开始跟着两个哥哥背诵《
三字经》,5岁开始由父亲课读《千字文》,半年后,进入私塾就学。
陈毅7岁那年,外祖父黄福钦捐200两银子得了个
湖北省利川市建南司“巡检”的小官。
黄福钦要女婿去帮办文书,并把外孙带一个去。陈毅于是随父亲到了外祖父的任上。
巡检司专司“捕盗贼,诘奸”的职责。衙门里三天两头残酷拷打“犯人”。黄福钦还让陈毅去认干爹,拜老庚,结交当地权贵。后来,陈毅得知那些被外祖父拷打的“犯人”多半是交不起租谷的穷苦农民,有的还是打富济贫的人物。1942年3月8日陈毅在给
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信中,曾这样回忆这段生活:“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在那里过了两年多时间,……官府中腐败黑暗的情况,引起我极端的厌恶……”1910年(
宣统2年)春夏间,9岁的陈毅由父亲带回
四川省,经
乐至县老家到了
成都市。还在1909年,陈家已将40亩田产抵押掉由乡下迁到省城,居住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
陈家迁居都市,主要是为了给陈毅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陈毅的祖父和大伯都认为时势变了,科举已经废止,新学堂已经兴起,陈家要重振家声,只有学“声光化电”,搞工矿实业,而这些,在乡下不如都市便利。
在上河心,他们从地主家租了200来亩地耕种。居住的房子,也是租自那个外号叫“林四顽子”的地主的。
陈毅到成都后,和堂兄陈修和、胞兄
陈孟熙等一起进了锦官驿两等小学,开始学习新学。和
乐至县乡下比起来,
成都市当然算是有现代科技设施的地方了。他们上下学都经过陆军部四川兵工厂门前,厂里全部是
德国进口的机器,附近还有一座大铁桥;加上来去
利川市途经
重庆市看到过的大
轮船、大兵舰,便陈毅对科学和工业的神奇力量惊叹不已。他对新学的各门课程学得都很认真。
头年秋天,由于突发大水,租田被淹,陈家无租可交,被“林四顽子”以“恶佃罢租”的罪名告到官府,陈毅的大伯陈昌仁一度曾被拘留。结果,租田的押金被扣,陈毅的祖父陈荣盛也在败诉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陈家更迅速地破落下去。
第二年,1911年(
宣统3年辛亥),开春不久,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席卷了
四川省全剩陈家的住地上河心一带,是保路同志军过往和驻屯的地方;陈毅读书的学校附近
九眼桥、三官堂一带,是革命党人宣传革命最活跃的一些场所;东门牛市口一线,是保路同志军与清军作战最激烈的地段之一。
成都市各大中小学,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课,并组织了“学生军”,参加了斗争。10岁的陈毅虽然没有参加学生军,但从罢课开始的整个斗争他几乎全部都经历了。他还亲见焚香请愿的群众遭受清军排枪屠杀的惨景。后来,陈毅在《给罗生特的信》中说:“我当时还不懂得革命的政治意义,但是暴动的事实为我所亲见,在我童稚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
家庭的遭际和革命风暴的荡涤,使陈毅对封建王朝的腐朽又有了深一步的感受。当他和胞兄孟熙路过桌台衙门,看见人们在剪辫子以示对
清朝的反叛时,他们也毫不犹豫地上前把自己的辫子剪掉了。
由于时局混乱,这年──1911年秋天,陈毅和孟熙回到
乐至县乡下的外婆家寄读,上了青海寺的学堂。陈毅格律诗词的基础是这时打下的。青海寺的陈玉堂老师比较同情和支持当时的革命,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陈毅后来曾赋诗纪念这位老师:“
青海省设帐启幼蒙,博文约韵坐春风。出国归来先生逝,只忆音容难寻踪”。
1913年初,母亲带着他和孟熙回到了
成都市。这年,陈毅12岁。家庭的经济已十分困难。
华阳县(当时成都分为
成都县和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小学(简称华德高)规定每班的前三名学生可以免费。下半年,他和孟熙考进了华德高。陈毅读书刻苦,和孟熙各在自己的班级里每学期都考取了前三名。校长冯湛恩是成都有名的古文家,对陈毅的影响颇大。这段时间,读了《
古文观止》、《古文辞类》、《
千家诗》、《
唐诗集解》以及《
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书籍,奠定了文化基幢。陈毅作文课成绩优异。P1-5
后记
张衡赋“二京”,左思赋“三都”,均历时10年。
刘勰慨叹:“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陈毅传》是在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关怀、指导下,在中共南京军区党委、军区政治部的具体领导下编写的。我们认为,一位革命的伟人,在总体上都是值得崇敬和歌颂的,但他也有其局限性,为其立传也不应一味地崇拜和歌颂,而要坚定地实事求是地步入传主的实际。陈帅博学多才,兼资文武。要为这样一位开国元勋立传,作者与传主之间的距离岂是10年行程所能消弥的!仅仅为了尽可能缩减这个距离,我们不得不“长行军”、“强行军”;但也深信,凭借陈帅声震寰宇的赫赫功名和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德望,编写工作定是多助而能逐步完成的。
立传的首要条件是充分占有真实材料。编写组自1979年冬成立后,便千方百计地“抢救‘活’材料(口述、回忆),发掘‘硬’材料(档案、文献)”。我们效法
蜜蜂属采集花粉,奔向陈帅的亲友、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人(包括部分过去的敌人)采访。10年访问,超过1000人次。其中包括数十位颇有威望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许多老人的忆述是从病榻上获得的。有的访问未竟,人已谢世,更使人悟到抢救任务之迫切。我们又学钻井采矿,频繁进出于“勘探”现场──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革命纪念馆、史迹陈列馆、地方史志办公室,以及中共党史资料征集研究系统和政协系统的文史资料部门,查阅档案文书及图片、实物。一旦发现“矿苗”,立即开发,锲而不舍,务求见底。当然这“底”并非朝夕之功所能见到的。
中央军委决定为陈帅立传是得人心的事。我们采访,处处“绿灯”。热心的人们积极讲述历史故事,提供资料线索,引导实地调查,展示研究成果,帮助核对史实,安排食宿交通……可谓无微不至。10年间,各档案馆(如中央、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解放军、外交部、中共上海市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等档案馆、处)、博物馆(如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解放军画报社资料室,以及有关的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办公室等等提供的档案资料;许多盛市、自治区(尤其是部分革命老区,如
江西省的
赣州市、
吉安市,闽西的
龙岩市,粤北的
韶关市,湘南的
郴州市,陕北的
延安市,以及苏南的
茅山,苏北的盐阜、淮海,皖北的
埇桥区、
淮北市,
皖南的
芜湖市、
宣城市,
山东省的临沂、泰安,还有陈帅的故乡──四川乐至等等)的党、政机关及所属各级组织作出的巨大帮助;各大军区、国防大学和有关的省军区、集团军、军分区、
人民武装部给予的有力支持;还有许多从书信、电话中传输而来的珍贵史料、编写意见和关怀、鼓励。这一切给了我们以必要的条件,使我们能在《当代中国》丛书及国防军事卷两级编委会、办公室的组织指导下,整理素材,编制纲目,撰写书稿。
传记纲目经南京军区党委讨论通过后送审,得到许多党、政、军领导人的认可,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更欣然为《陈毅传》题写书名。在初稿完成后,国防军事卷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书稿讨论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等单位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一批老革命家或亲笔修改,或当面指点,或函、电教正,帮助极大;而长期以来不断给我们以真诚帮助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研究组、传记组提出的许多意见都是富有建设性的。
经过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两级审定,在《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及其编辑部的主持下,《陈毅传》得以作为《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的一卷出版了。这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早有的要求和广大读者的愿望,也是10年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和军区政治部历届领导人连续努力、加强领导的成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又是陈毅元帅诞生90周年,我们谨以此书向党献礼,并纪念陈帅。《陈毅传》如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有助于人们对陈帅的了解与研究,那末,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和我们一起,向曾经直接、间接地给予编写工作以指导、帮助和支持的所有机关、群体和个人致谢!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就没有这部《陈毅传》。
《陈毅传》的出版,仅仅是对陈毅元帅系统认识和综合研究的初步而不是完成。伟大时代造就了一代英雄。陈帅是当之无愧的一位大英雄。“陈毅”这个大题目的内蕴是很丰富的。更广、更深、更艰巨的材料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工程有待加倍努力。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书中会有不少缺陷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来日修订。
序言
在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史上,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变,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震荡之深刻,促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史,是一部地覆天翻的历史转折的壮丽史诗。
作为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此为界石,大致可以说,本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从旧民主主义进到新民主主义一,是为争取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奋斗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为谋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本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
社会主义则是为建设人民共和国而奋斗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为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
时代赋予的宏伟的历史使命,落在亿万中国人民的肩上。无论是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自然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事业,都是必须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宏图大业。也正是在这种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才涌现了一大批反映群众需求、体现群众意志、凝聚群众智慧的杰出代表。如同历史上一切重大变革的时代一样,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杰辈出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伟人;也正是历史伟人们坚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才最充分地体现着潮流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动地反映着奔腾前进的伟大时代。他们一生的业绩,恰恰构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缩影。正因为这样,修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一代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其意义自是远远超越记述个人身世的范围。这套传记丛书,无疑应当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远矗立于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
社会主义的奠基史、创业史。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人士的传记。这批传记的主人公将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传记,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各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
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
国际主义战士,等等。毫无疑问,他们既是当代中国最卓越的代表,同时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历史巨人。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必然会具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短处,一生中也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某些过失。但是,所有这些,当如日月之蚀,堂堂正正公之于众亦无损于他们形象的光辉。他们为中华民族创建的功业,他们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们的鸿才睿智、嘉言懿行,无不震古铄今,垂范后世。这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摄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必将成为培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爱国主义精神和
社会主义信念的最好教材。
现在,中国人民正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宏伟设计,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在本世纪达到小康水平,而努力奋斗。愿人们从这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革命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
一九九一年五月
内容概梗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
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
国际主义战士。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第一次动荡
第二节 西方文明的启示
第三节 入团入党
第四节“踏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第二章 为创建党的武装而奋斗
第二节 武汉军校
第三节“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第四节 疾风劲草
第五节 湘南暴动
第三章 探索正确路线
第二节 重振雄风
第三节“败军气犹壮”
第五节 党中央“训练班”
第六节 坚决纠正错误思想
第七节 血的教训
第四章 坚持南方革命阵地
第一节 战略大转变
第二节 树海红旗
第三节 反“清剿”
第四节 巩固我们的堡垒
第五节 新阶段
第六节 又一次战略大转变
第五章 东进北上(上)
第一节“寇能往,我亦能往”
第二节 面对“牢笼”和“陷阱”
第三节 东进东路北上江北
第四节 断然的抉择
第六章 东进北上(下)
第二节 东进黄桥
第四节 独立歼韩
第五节 军政全胜
第七章 陈代军长(上)
第一节 临危受命
第二节 反投降,反“扫荡”
第三节 强攻程道口
第四节 捉放韩德勤
第八章 陈代军长(下)
第二节 会见毛泽东
第三节 外交战线初露锋芒
第四节 准备反攻
第九章 大战华东
第一节 胜利果实属于谁
第二节 从和谈走向战争
第三节 艰苦备至的转折
第四节 宿北、鲁南大捷
第六节“孟良崮上鬼神号”
第七节 在战略大转变关头
第十章 传檄到中原
第一节 四千里路风尘雪
第二节“小住杨沟一月长”
第三节 大动作
第四节“军委代表”
第五节 团结战斗
第六节 总前委继续指挥
第十一章 新上海市长
第一节 务求军政全胜
第二节 反投机、反封锁、反轰炸
第三节 团结各方,除旧布新
第四节 利用,限制。改造
第十二章 到中央工作
第一节“事久见人心”
第二节 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第三节 第一部“农民宪法”
第四节“汉藏一家叙别情”
第五节 向知识分子行“脱帽礼”
第十三章 外交风云
第一节 历史选择了他
第二节 独立自主反帝反霸
第三节 边界与邻邦
第五节 朋友遍天涯
第六节 风涛激荡中的雄鹰
第十四章 最后的军礼
第一节“乾纲独断”和坚守岗位
第三节“事情最终会大白于天下”
第四节“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陈毅生平大事年表
后 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