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竹君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章竹君(1938年1月5日-2023年3月9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无党派人士。
人物生平
章竹君教授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后在西北大学任教。1979年后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后同时在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1991年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还被聘为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第四届和第五届评议组成员、化学计量学及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现代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冶金分析》及《岩矿测试》等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编委、新罕布什尔大学客座教授、纽约科学院高级成员。从1992至今连续8届被选为欧洲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常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章竹君教授长期从事分析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领域涉及分离科学、微量化学、分子发光光谱、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临床化学等。在教学方面,为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法、高等分析化学、现代光学分析、现代电学分析、分离科学、分析化学中的溶液平衡、误差理论、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课程,已培养了120名硕士研究生和21名博士研究生。他严谨治学,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一贯注重严谨的组织教材、认真的撰写讲稿、努力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他搜集了国内外大量课程教学提纲,多种版本教材,多种考试试题,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体现出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的特点。他面对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对某个有争议的论点,他会把不同学者的见解、观点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进行对比,和学生一起讨论,使课堂教学扣人心弦,实现了师生同时交融的双边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他语言生动,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听者兴趣盎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水平,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创造性人才,他从改革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提出研究生专业课应以原版教材为主,教师授课部分用英文并过渡到全部用英语教学;提倡研究生用英语撰写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鼓励他们科研选题以国际前沿攻坚课题为主展开。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他们的民族责任心和自豪感。
所获成就
章竹君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睿智、勤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对真理执着追求。他辛勤工作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涉足于一个又一个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并多有卓越的建树。他是最早在我国开展化学发光分析的学者,曾建立了40多种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和生物发光新方法,提出了电位溶出化学发光分析和电生试剂化学发光分析新技术,并成功地用于多种药物的测定,药物蛋白反应的研究和环境毒物及药物在动物体内实时、在体检测。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化学和生物发光检测器的研究并成功地用于多种复杂药物的快速分析。在发光免疫分析方面,完成了LAK细胞、TIL细胞、LICC细胞等抗癌细胞毒细胞的发光免疫分析;提出并发展了偶合反应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新方法,自由基生物发光反应的研究,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研究。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快速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和仪器研制等,研究工作己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在化学发光分析领域发表论文的篇数(SCI源刊)居全世界第一。
从1982年开始他还对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了各类传感器响应的理论模式,研究了多种传感膜基质如LB膜、聚合物膜和脂质膜的膜结构和传质动力学,实现了各种分子识别物质在这些膜基质上的固定化,阐明了传感膜的传感机制,并完成了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的41种传感器的设计,这一项目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既是这项新技术创立和奠基的主要文献,也是这一技术迄今为止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国内、国际化学界公认对这一新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曾应邀在美、加、法、德、日、意、俄、乌、比、荷、波、奥等国及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同济大学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处讲学。
人物逝世
2023年3月9日20时30分,章竹君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市逝世,享年86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科研成果
所获成就
人物逝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