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桑褐刺蛾的成虫体长约15-18毫米,翅膀展开宽度约为31-39毫米。它们的身体颜色从土褐色到灰褐色不等。
前翅靠近2/3处以及接近肩部和臀部的位置,各有1条暗褐色的弧形横线。这两条横线内部有一条阴影状的带状图案,外部横线较为垂直,铜色斑点不明显,只有在臀部呈现
梯形。
雌性的茶树桑褐刺蛾的颜色比
雄性更浅淡。
茶树桑褐刺蛾的幼虫体长约35毫米,呈黄色,背部线条为天蓝色。每个节段在背线上下都有1对黑色斑点,亚背线上的每个节段都有一对突出的部分,其中后胸和第1、5、8、9节的突出部分最大。
茶树桑褐刺蛾一年能繁殖2-4代,以老熟
美国白灯蛾的形式在树干附近的土壤中结茧过冬。在三代地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出现。这些成虫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它们通常在叶背上产卵,每次产卵可达300多颗。幼虫孵化后会在叶背面聚集并开始取食叶肉,大约半个月后就会分散开来继续危害叶片。当幼虫成熟后,它们会进入土壤中结茧化蛹。
茶树桑褐刺蛾的幼虫主要危害茶叶、
桑树、
柑橘、桃树、梨树、柿子树、
板栗树、
响叶杨等植物。它们会啃食植物的叶子,导致叶子只剩下表皮和叶脉,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对于一些
刺蛾科种类,如丽
丽绿刺蛾、漫绿刺蛾、纵带球须刺蛾等,其幼龄幼虫常常群集取食,受害的叶子会出现白色或半透明的斑块,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斑块周围发现大量的幼虫,及时摘除带有虫子的树枝和叶子,然后进行处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许多刺蛾的老熟幼虫会沿着树干向下移动,最终到达树根或地面上结茧。可以通过在树干上捆绑稻草等方式来及时清除这些虫茧。为了防止受到虫茧上的毒毛伤害,可以将虫茧埋在深度约30厘米的土坑里,压实后再掩埋。
刺蛾科的越冬代
美国白灯蛾期长达7个月以上。在这个时间段,农业和林业工作相对较少,可以根据不同刺蛾种类的越冬地点的不同,采用敲打、挖掘、修剪等方法来清除虫茧。对于已经清理出来的虫茧,可以用纱布覆盖,以便让害虫的天敌能够顺利羽化出去。为了避免接触茧上的毒毛,可以将茧埋在30厘米深的土坑中,踩实后再掩埋。
针对茶树桑褐刺蛾的幼龄
美国白灯蛾,可以选择使用一般的触杀剂来进行防治。例如,90%的
敌百虫晶体8000倍液可用于防治纵带球须刺蛾,而1500倍液则适用于
黄刺蛾。对于
窃达刺蛾、黑眉刺蛾、白德姹刺蛾,可用1000倍液的溶液进行防治。80%的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可用于防治纵带球须刺蛾,而1000倍液则适用于枣刺蛾、揭边缘刺蛾、白痣姹刺蛾。50%的
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可用于防治球须纵带刺蛾及黑眉刺蛾。2.5%的
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可用于防治揭边缘刺蛾,而5000倍液则适用于黑眉刺蛾。20%的
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可用于防治黑眉刺蛾。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50%的
杀螟松乳油、50%的
辛硫磷乳油、50%的
对硫磷乳油、25%的
亚胺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的
敌百虫粉剂及3%的
西维因粉剂进行防治。
茶树桑褐
刺蛾科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丰富,其中包括
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
小蜂、
上海青蜂、爪哇刺蛾姬蜂、
健壮刺蛾寄蝇以及一种绒英蜂(学名待确认)。对于纵带球须刺蛾、
丽绿刺蛾、
黄缘级刺蛾的卵,
赤眼蜂Thehmpmma sp.是一种重要的天敌。刺蛾幼虫的天敌还包括
白僵菌、青虫菌、枝型多角体病毒等,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在天敌利用方面,以2.3×10'至2.3×10'个/ml浓度的纵带球须刺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例,用于防治该虫,效果可达100%。将感染这种疾病的幼虫引入未发生疫情的区域,可以使新区域的幼虫发病率超过90%。将患病的
美国白灯蛾(包括茧)研磨,在水中浸泡24小时,离心10分钟后,提取液中含有20亿PIB/ml的
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稀释1000倍后喷洒在3-4龄幼虫身上,效果可达76.8%-98%。
上海青蜂是黄
刺蛾科常见的天敌之一,在
江苏省清浦区苗圃中,通过使用刺蛾茧保护器收集下来的虫茧,使其内的青蜂能够顺利羽化出来。这种方法使得刺蛾的第一年的被寄生率达到26%,第二年达到64%,第三年达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