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又称“燎花”,“
蓼花糖”是陕西
咸阳市三原县著名特产,
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独特风味。蓼花外形呈圆鼓槌状,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
简介之一
燎花,属南方糕点。自从
明朝万历年间“燎花”问世后,远近知晓,供不应求。
彰德燎花的由来:早在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年间(约十八世纪七十年左右),有位南方糕点名师去京谋生的途中,不幸病倒在
安阳市,后经当地好心人悉心照料得以康复,他有感与当地淳朴的民风,便在此定居,并传授了他制作燎花的绝技,于是燎花在安阳问世,并逐渐发扬光大。
后由当地的“锦泰”字号大量生产,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清
乾隆26年,皇帝途经
彰德府(今河南
安阳市),燎花被进献给皇帝,乾隆吃后大悦,钦定为贡品。自此,“锦泰燎花”驰名省内外。
燎花亦称“蓼花”。在我国其它地区也有同产品的生产,他们均取名为“蓼花”,也有称为“冰燎花”的,在咱
安阳市实为
大京枣。蓼花是生长在南方水洼池边的一种植物,盛夏开出红白相间的小花,因燎花这一糕点师从南方传过来的,故同名也。但因产地有异、厂家不同,配方工艺各有所长。因安阳生产的彰德燎花,历史由来及制作特殊,产品风味独特,造型别致,典雅美观,故有出众之处。
仅从制坯正如
民俗音乐所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燎花好吃坯难调”。燎花虽好,但制作工艺要求很严,特别是制坯尤需功夫。所以在安阳糕点行业中流行有句口头禅:“二八月调燎花(坯)”。
制作时从选米到成品的生产工序多达二十道之多,作成品是将果坯从热油锅中炸熟捞出,将块型整齐的熟坯拣出作主坯,将剩余次坯切碎作花,然后用熬制好的
果露将主坯挂浆沾好,既为成品。成品燎花面色金黄,外沾碎花,虽块大而轻若无物,剖面洁白呈丝网状;质地酥松,入口消溶,酥脆甜香,实为
安阳市之名点,省名优产品。
简介之二
一 燎花(又作蓼花)相传是
明朝所创食物,故
李开先说该曲“在元人下,有燎花气味”后,王陂答以“此元末国初
临清市人也”。
二 燎花是
江南汉族所创
甜品,故与
元曲固有之所谓“
丽文蛤味”和“
蒜酱味”不同。
三 燎花上有碎花和
青红丝,此即“燎花头”,丝对于蓼花主体而言,只起装饰作用,故是“帮闲”。
制作方式
最初是把吃剩的
江米年糕捣烂,用油一炸,使内部蓬发,体积变大,吃起来酥绵香甜,又洁白似雪,人们便称它为“棉花糖”或“雪花糖”。后来有人给“棉花糖”的表皮裹上
糖稀或蜂蜜,沾上一层芝麻,吃起来更加香甜,食者交口称赞“燎得太”,(关中方言,好得很的意思)故又称“燎花糖”
蓼花采用糯米,
香芋、芝麻
麦芽、生油等,通过二十道工序制成。
兴宁市糖果厂生产的蓼花,形成条状,外面有银色白色花絮,松脆异常,酥香可口。
1 把纯净的
江米浸泡7~10天,捞入筛内用清水冲净控干,碾成米粉。
2 用开水烫面,蒸熟后取出晾凉(搅拌散热),加少量食油,揉搓均匀,和成面团;切成长7厘米、宽、厚1厘米的条,晾干后便成燎花坯。
3 把适量坯子放温油锅内,随着油温升高,坯子膨起成型,再捞入热油锅内炸熟。
4 拣出大小一致的熟坯,将次者碾碎作花;熟坯挂浆帖花,再撒上
青红丝即成燎花。
传说
据说,早在
清代乾隆,“蓼花”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糕点了。而这其中还有一个跟晋江有关的典故呢!
传说在清代乾隆年间,咱晋江英都的举子
洪世泽考中博学后,到
武英殿修志书。
爱新觉罗·弘历常常亲临指点,君臣感情融洽。有一年乾隆皇帝生日,洪世泽用家乡的蓼花作为礼物敬献上去。乾隆皇帝见“米香”染上红色,引人注目。拿起一尝,果然松脆、香美、可口,不禁赞声不绝。当他得知这是洪世泽家人自己制作的,当下便将蓼花定为宫廷
茶点,让洪世泽家人传授手艺。从此原本普通的蓼花便大受欢迎。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蓼花又多了其它许多的口味,像是麻蓼、花生蓼等等,并且一样深受人们喜爱。
所需材料
原料配方(成品50
千克):坯子20千克、
白糖20千克、
糖稀10千克、食油7.5千克、桂花250克、
青红丝500克
食品特点
成品燎花,造型美观、面色金黄、剖面洁白、状如蜂巢、外撒对丝、浪似蓼花,故又叫蓼花。落口香甜酥脆、软绵易消化,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被视为节日聚餐珍馐,馈赠亲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