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岁是
中原地区古代的一种
文华殿大学士,最初出现在《周礼》中,主要职责是管理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国的会计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从简单的
原始记录到复杂的复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计数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开始使用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进行经济活动的记录,这些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可以被视为会计的萌芽状态。
奴隶社会时期,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朝的甲骨文中首次出现了有关会计事项的记载。西周时期,国家设立了“司会”职位,负责
财务收支活动的“月计岁会”,并设置了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等职务,分别管理不同的会计业务。此时,已经建立起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
春秋至秦汉时期,会计原则、法律、方法都有所进步。
孔子提出的会计原则强调了会计的准确性和
平衡性。战国时期的《
法经》包含了会计方面的法律规定。秦汉时期,记账方法有了显著改进,出现了“三柱结算法”。
唐朝和
宋朝时期,会计理论和方法继续发展。出现了《
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会计著作。宋代建立了“三司会计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