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创办的公立大学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高教园区内,由台州地区行署于 1979年1月创立,目前行政隶属台州市人民政府和台州市教育局,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上承国家开放大学、浙江省电大的教学业务指导,下辖临海、温岭、黄岩、玉环、天台、三门、仙居等 7 所县(市、区)电大学院,是一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的新型开放大学。
学校简介
目前全市电大在校生达2万余人,教职工330人,中高以上职称及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达43% 。市校本级在校生105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800余人,各类远程专科、业余开放本(专)科学生7700余人,有各类专科专业23个,本科专业15个,联办研究生专业3个。学校投资千余万元建成具有全省一流水平的远程教育硬件设施,是中国教科网台州市主节点,浙江开放大学宽带专用网台州主节点,建成南开大学远程教育专用网,开通了电信公网,构建了四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高速平台。学校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教师5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20人,在读研究生40余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10多位客座教授、70多位中级以上职称的兼职教师。
校本级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 2万余名,中专毕业生近 3000 名,培训达15万多人次,是全国 16 所首批命名的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基地之一,中央电大首批13个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之一,中央电大全国第八个教学实验基地,台州市文明单位、台州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学校与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合作培养计算机软件开发高级人才,与美国 OHLONE 美国社区大学结成姊妹学校,与香港中文大学结成合作学校,成功申请美国福特基金会“台州社区大学农民培训模式探索研究”项目获得批准并获基金会10万美元资助。2004 年,经台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功创办台州社区大学,扬起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城市的风帆。
学校办学态度严谨、规范,办学基础扎实,以质量求声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倡导“怀揣六大证书、练就八套本领”。毕业生素质好,适应性强,普专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五年居全省电大系统第一。96年学生舞蹈“台州市湾渔鼓”晋京演出获“龙潭杯”全国民间花会演出金奖,填补台州文化部级获奖空白。 2001年--2004年台州市公务员考试, 2002 年 --2004 年国家计算机中级程序员水平考试,录取率和通过率均为全市高校之最。2002年、2003年在台州举办的中外市长联谊会、第二届中国塑胶会、各国使节聚台州等活动中,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受外事办之邀担任翻译,表现出色,受到市领导和外宾的好评。2005年我校普专学生辩论队获台州市首届大中专学生科普辩论赛冠军。
2002年5月,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期评估,教育部评估组向省电大反馈:“台州电大办学条件确属全国市地电大一流,比台湾空中大学(台湾远程教育大学)还要好!”2005年作为全省首家市地电大试点单位,接受省教育厅“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并顺利通过。
新的征程路上,我校将紧紧围绕教育部“03-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赋予电大的三大任务,发挥系统网络优势,加强教学辐射功能,掀起学校新一轮发展高潮,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各类成员的终身教育服务,打造台州市成人教育龙头学校、远程教育中心和社区教育基地,向着“万人大学”和全国一流市地电大的目标前进。  
历史贡献
台州电大创办于1979年1月,是一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的综合性开放大学。二十年来,台州电大牢牢把握“开放性”和“现代化”两大命题,积极开展远程教育,为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十年来,全市电大共培养了大专毕业生8333人,占同期我市培养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在我市每万人口中,就有16名电大毕业生。还培养了1293名中专毕业生。此外,我市电大还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联合有关部门承担继续教育和各类岗位培训的任务,受训7万多人次。在专业分布上,电大填补了我市自行培训30多个专业门类高中级人才的空白,改变了我市八十年代财会、金融、电子、化工等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不仅仅提高了我市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更为我市第一次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走出了适合台州区情的高等专门人才培养之路。电大培养出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电大在解决了为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补课问题之后,转向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建设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电大在80年代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培养了大批人才,90年代还为家村乡镇中学输送了大批师范类毕业生。最近,为满足台州市对本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本科屋次的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成为我市开设本科专业仅有的两所高校之一。台州电大毕业生在我市各行各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如80年代三门变压器厂的电大毕业生,是全厂的最主要的技术力量,开发出多项新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发展成今天的国有大型企业——三变集团。80年代的《台州日报》社,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新闻作者大部分为电大毕业生。85届中文专业的周琦,从锅炉工成长为《台州广播电视报》的主编。仙居电大毕业生黄冬初在各级报刊、电视台、电台发表作品3000多篇计100多万字,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黄岩电大86届工业统计专业的毕业生辛金国,现任浙江电子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许多毕业生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仅县、处级以上干部就有几十位。台州电大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市电大为核心,8所县级电大分校(工作站)为基础的覆盖整个台州市的广播电视教育体系。目前,全市电大在校生总数在5372人。1998年,全市电大成人大专和注册视听生招生,均在总数上仅次于杭、温两地,跃居全省第三,增幅更人全省第一。台州电大系统已在基地建设、办学规模、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身全省先进行列,发展速度名列全省前茅。为创建教育强市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发展历程
回顾台州电大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二个阶段:
创业阶段
从1979年电大初创到1989年,历经十年时间。台州电大从白手起家,发展成具备一定规模,创造了第一次辉煌。这一阶段,全市电大共招收9897名学生(包括单科生),培养出3244名大专毕业生和1541名多科和单科结业生。1979年,台州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经济类专业人才仅有278人,而电大初创十年间就为社会输送了789名经济类专业人才,及时满足了台州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期间,台州地区本级和各县市兴起了第一次电大基地建设热潮,绝大部分县级电大拥有了自己的办学基地。1983年,市校本级建成了1200平方米教学实验大学,名列全省电大前列。1984年玉环电大建成了全地区县级电大中第一幢教学大楼。由本校毕业生设计和施工的椒江电大教学大楼也拔地而起。1985年,全市电大招生达2000多人,市校本级成为全省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四个市地电大之一,利用世界8.125万美元的贷款及地区拨给的配套资金建成录录像、电子计算机、语音复制等实验室,使当时的市校本级走在兄弟电大的前面,被列为全国八十五个电大学习中心之一。
再创辉煌阶段
从1990年至1999年,也历经十年时间。在这个阶段中,前几个则我市电大发展史上的一个低谷时期。1990年,全省停招电大自学视听生,电大教育进入低潮期。全市电大在校学生总数从1990年的3083人下降到1994年的1460人。1990年,全市电大招生降到500人,以后连续三年,招生不足500人。从1994年起以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给国家开放大学15周年校庆题词为契机。全国电大教育逐步掀起了二次创业的高潮。全省电大根据省教委浙教成[1994]第3000号文件精神,开展市、县电大的评估更名工作。我市有6个县(市、区)工作站更名为电大分校。全市电大也掀起了二次基地建设的热潮。台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加大了支持力度,作出市校本级搬迁的决定,给予招收成人脱产班的特殊政策,明确电大作为全市三大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体系龙头学校的地位,并将电大新基地作为全市征战工程之一予以建设。台州电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学校在校生数连年成倍增长,由1995年的155名增加到1999年的1500名,发展速度名列全省电大之冠。今年9月,顺利南迁入台州市高教园区,新校园教学园区占地63亩,主体工程综合楼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各种功能的大小教室58个,总投资4200万元。市校本级耗资550万元的教学、实验、网络设备一应俱全,拥用计算机、语音、财会、电子、电工、电拖等多学科实验室。新校园即将建成台州教科网中心和电大校园网,设置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网上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设计机房等,配置586电脑约300台,实现网络实施现代化。温岭电大搬入占地5676平方米的原温岭三中,现正在进行二次搬迁规划,近几年还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天台电大迁入天台博物馆原址,投入25万元搞校园建设及添置电脑、彩电等设备。仙居电大已征地60亩,用于新校园建设。临海电大将于2000年进入临海市职教城,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玉环县政府、教委为玉环电大拨款37万元,添置586电脑30台,修缮教室,并正在为玉环电大作搬迁计划。三门县政府拨款40万元,用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三门学院更名。  
办学特色
回眸二十年我市电大教育辉煌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电大之所以能自立于高等教育之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特色。
现代化
电大的一个突出优势,是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远程教学媒介,使学生可以自主的、灵活的享受一流的师资和接受一流的教学内容。电大始终站在教育现代化的最前沿。电大初创时动用电视、录像教学等当时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在我市教育史上第一次以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为教学的载体,为我市教育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现在,电大正把目光转达向最先进的第三代技术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开放性
电大的开放办学是全方位的开放,包括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手段的开放和系统网络的开放。教育对象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学历,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全社会全面开放。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终生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电大是中国开放性教育模式最成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八十年代的自学视听生,近年的“注册视听生”试点,以及最近的开放本科、远程专科教育的开办,使电大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系统网络
电大系统网络的形成是二十年辉煌成就取得的坚强保证。电大拥有以国家开放大学为龙头、地方电大为子系统的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系统网络,形成了全系统的整体优势,实现了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和课件的优化配置。20年来,上承中央和省电大,下联各县(市、区)电大,全市电大先后开设了大专理、工、经济、文、农五大学科门类共50余个专业和中专13个专业,可称得上台州市办学形式最大多、专业开设最齐全的综合性开放大学。实行学历教育工作者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大专与中专齐举,脱产学习与非脱产学习并举。既有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又有普通专科,成人专科、远程教育专科、注册视听生专科,更有开放教育本科等,满足不同屋次求学者的需求。
高效益
电大动用远程教育手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就近就地组班进行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学习我国电大具有世界规划最大、成效显著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显示了明显的规模效应。因此电大教育投入少,效益高,走出了适合台州市情的高等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八五”期间,全市电大国拨经费不到600万元,而同其期全市各级电大共培养了3148名大中专毕业生,平均经费不到2000元,仅占普通高校毕业生的1/3至1/5左右。根据市委市政府争创全省一流市地电大的要求,到2010年我市电大的发展目标是:在系统网络、教学手段、教育质量、远教研究、学校管理、服务功能等门六方面处于全省市地电大一流水平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世纪之交,我们将主要实施“123工程”,即构建一个体系(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和台州自考办为主体组建台州开放大学作为龙头的成人教育体系),强化两个抓手(教科网中心和高素质师资),加强三个开发(高屋次学历教育、网上教育和继续教育)。展望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发扬台州电大精神,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跻身于全省一流市地电大行列。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历史贡献
发展历程
创业阶段
再创辉煌阶段
办学特色
现代化
开放性
系统网络
高效益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