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耄
严隽耄
严隽,铁路车辆专家,西南交通大学资深教授。长期从事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引入国外先进分析动力学理论的带头人之一。曾主持“机车车辆动力学及轮轨相互作用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减轻轮轨相互作用和优化操纵的研究”。是中国机车车辆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主持编写了《车辆工程》、《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等教材和著作,为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平简介
严隽耄,1930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现苏州市),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著名的江苏省苏州中学校,1949年至1952年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留校,从事铁道车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任助教兼任教研室秘书。1957年由国家公派到苏联圣彼得堡铁道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61年完成学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在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任讲师,1965年晋升为副教授,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4年至198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回国后晋升为教授,先后任教研室主任、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机车车辆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2000年退休。他长期兼任全中国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委员及《铁道车辆》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1989年被评为全中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1年评为四川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86年“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993年“机车车辆动力学设计软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轮轨相互作用应用软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培养机车车辆跨世纪优秀人才”获四川省和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主编的《车辆构造》、《车辆工程》等教材多次荣获国家和铁道部的优秀教材奖和教学成果奖。
简历
1930年9月19日 出生于苏州市。1943年——1945年 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
1945年——1949年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学习至毕业。
1949年——1952年 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至毕业。
1952年——1957年 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助教、教研室秘书。
1957年——1961年 苏联圣彼得堡铁道学院(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至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1961年——1965年 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讲师。
1965年——1984年 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4年——1985年 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1985年——2000年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全中国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科技成就
严隽耄,出生于苏州市太湖之滨、莫厘峰下的洞庭山。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为脑力劳动者,对子女要求严格,希望他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他7岁开始在东山上小学,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先后换了4所小学。小学毕业后免试进入了由上海市著名的英语教授胡敦复创办的大同大学附中学习,1945年经严格考试合格后作为插班生进入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初中毕业后,由学校保送直接进入苏州中学高中部学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由于战争的创伤,百废待新,急需一大批建设人才。他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报考了当时由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以茅以升为校长的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由于他喜欢装卸和修理各种机械,因此进入了机械系学习,从此和铁路机车车辆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山工学院机械系是新成立的系,由于新中国刚建立,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1949、1950年入学的该系大学生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提前一年毕业,他留在了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铁道车辆教研室任教。
1956年,受国家选派到苏联攻读研究生学位。在留苏预备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1957年11月踏上了北京市莫斯科的列车。并在圣彼得堡铁道学院(现圣彼得堡交通运输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学位,师从于当时国际上著名的车辆动力学专家契尔诺科夫教授。在留苏的4年时间里,他通过艰苦的学习和不懈努力,在学业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他根据车辆固有特点,经过大量运算,分别推出了车辆高频振动和低频振动的简化模型,解决了当时没有电子计算机时代无法解决的、属于多刚体动力学的振动问题,简化模型的分析结果为实验所证实,这种方法为其他研究载运工具的学者所采用。
在论文工作中他利用自己建立的模型导出了车辆振动的方程,并精确导出了车辆振动的振型、频率和振心位置的解析表达式。首次展示了车辆侧滚振动的两种模式,即不同频率的上心振动和下心振动,解决了当时对侧滚振动中心的一些争议。论文中他根据振型的研究,提出了减振器最佳安装位置的原则。这些研究成果一直为苏联和中国车辆动力学教科书作为经典内容保留至今。
1961年6月1日,他进行了论文的公开答辩,答辩结果令答辩委员会十分满意,答辩委员会建议该校学术委员会破格授予他前苏联博士学位,这在前苏联是十分罕见的。但归期匆匆,他无暇去办理繁琐的破格手续,至此他圆满完成了在前苏联的学习任务。
严谨治学育英才 开创学科求发展
严隽耄教授50余年一直从事铁道车辆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培养硕士、博士近100名,80%以上已具有正高级职称,其中有国家跨世纪人才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如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等)。他学风严谨,是著名的“严”老师,但在生活上对学生却非常关心,和蔼可亲。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思维清楚、敏捷,特别善于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既有雄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他为我国铁路车辆的发展和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但没有适合学员的专业教材。为了满足这些工农兵学员的学习需要,必须编写一本适合学员特点和水平的专业教材,他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为了收集资料,他跑遍了全中国的车辆设计部门、制造工厂和铁路局,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整理前几年车辆设计、制造和工艺方面的实际资料,根据工农兵学员的实际水平编写了专业教材,定名为《车辆构造基本知识》。由于工农兵学员基础较差,为了使学员对车辆各零部件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他在该书中绘制了大量的三维立体图和剖面图,详细描述了车辆各部件的结构原理及其作用。学生使用了该教材后反映强烈,称赞该教材图文并茂,是一本适合学生特点的、难得的好书。其他铁路院校的老师知道后纷纷要求支援,因此该教材也成为了铁道车辆专业的通用教材,使用多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原来的《车辆构造基本知识》已不能满足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的教学要求,需要重新编写。他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和丰富了教材的内容,重新编写后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作为全中国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车辆构造》正式出版,后来获得铁道部优秀教材奖,并被评为国家优秀教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机车车辆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他联合各高等院校的资深教师,并特邀在铁路车辆工厂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专家组成教材编写组,在《车辆构造》的基础上,融合《车辆动力学》、《车辆强度》等几门专业课的主要内容,添加国际、国内最新的机车车辆新技术和新结构,将它们有机组合成《车辆工程》一书,他担任主编。该书于1992年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该书内容丰富,并采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片,十分精美。出版后受到了授课老师、同学和相关技术人员的青睐,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教材,获一等奖,并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4年以来,由于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国铁集团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提速,铁路车辆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他不但亲自参与其中一些攻关项目的研究,时刻关注其变化和进展,当原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他总能适时对其加以修改和补充,使之进一步完善。因此,《车辆工程》教材多次再版,至今仍是该专业学生的教科书和铁道车辆科研工作者的主要参考书,该书为铁道车辆专业的教学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2000年又被铁道部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车辆构造》、《车辆工程》这两本经典教材是他呕心沥血、奋斗几十年做出的主要教学成果。此外,他还和同事们一起将他们多年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整理、编著了《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专著,2003年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该书具有很好的工程运用价值。
鉴于严隽耄教授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1989年被评为全中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在“科研实战中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成果1997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论著
严隽耄。车辆工程北京市: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9年第二版.
严隽耄。车辆构造。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
严隽耄,翟婉明,陈青,傅茂海。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卜继玲,傅茂海,严隽耄,万庸宝。常导吸引式低速磁悬浮车辆动态曲线性能研究。铁道学报,2001,23(1):29-32.
戴小文,吴雄,严隽耄。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6):647-650.
卜继玲,傅茂海,严隽耄。摆式客车迫导向径向转向架导向机构参数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6):614-618.
郝赢,严隽耄,刘学毅。我国摆式列车铁路设施的配套措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6):580-584.
戴小文,严隽耄,卜继玲。摆式列车倾摆机构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6):69-71.
卜继玲,严隽耄,傅茂海。我国摆式列车发展模式的探讨。机车电传动,2000,(4):1-4.
倪文波,严隽耄。摆式客车伺服倾摆系统性能试验。铁道车辆,1998,36 (7):13-16.
黄志辉,严隽耄。成渝铁路开行摆式车体列车提速的技术可行性研究。铁道学报,1997,19(2):35-42.
傅茂海,葛来熏,严隽耄。高速机车车辆的线性和非线性随机响应以及平稳性指数预测。铁道学报,1994,16(增刊1):84-90.
戴焕云,王开文,严隽耄等.250km/h高速客车转向架选型及动力学性能预测。铁道学报,1994,16(增刊1):68-74.
王开文傅茂海,严隽耄等。我国重载货车转向架的述评和展望。铁道学报,1994,16(增刊1):112-118.
严隽耄,王开文,傅茂海。机车车辆轮—轮与轮—轨接触关系的比较。铁道学报,1994,(增刊1):17-23.
沈志云,严隽耄,曾京等。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动态环境和设计原理。铁道学报,1994,(增刊1):1-7.
傅茂海,严隽耄,陈天星100t重载货车车体结构选形及参数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4,29(3):268-274.
严隽耄,孙翔中国铁路25T型客车轴重货车的可行性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4,29 (3):229-234.
Yan Juanmao , Wang Kaiwen,Dai Huanyun etc. A study of the High Speed Passenger bogie Utilizing the Full Scale Roller Testing Rig.《V. S. D》Vol. 2313th IAVSD Symposium on 动力学 of Vehicle on Road and Track, 1993,8:554-564.
Zhai Wanming, Wang Kaiwen,Fu Maohai,Yan Juanmao . Minimizing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on Dynamic Track and Heavy Haul Freight Cars. 《Fifth Interaction Heavy Hual Railway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93,6:157-161.
严隽耄,鲍维千。降低机车轮缘高度的探讨。内燃机车,1993,(1):5-8.
翟婉明,严隽耄,孙翔。大型货车对线路动力影响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28(5):38-41.
严隽耄。机车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数的估测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2,27(4):1-7.
戴焕云,严隽耄。装用空气弹簧的准高速客车平稳性研究。铁道车辆,1992,(9):5-9.
王开文,戴焕云,严隽耄。控制型转向架减振器参数与动力学性能分析。铁道车辆,1992,(4):1-4.
傅茂海,王开文,严隽耄。从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讨论发展大型货车转向架的途径。国铁集团,1992,(5):20-22.
王开文,严隽耄。高速客车非线形模型动力学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1,26(1):21-27.
傅茂海,严隽耄。高速客车通过曲线时的动态响应及安全性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1,26(1):53-59.
严隽耄,毛家驯,黄贻祥。双层客车横向动力学分析。铁道学报,1990,3(12):10-20.
Shen Zhiyun,Yan Juanmao,Zen Jing etc. Dynamic Behaviour of Forced Steering Three-Piece Freight Car Truck.《V. S. D》Vol. 17103th IAVSD Symposium on dynamics of Vehicle on Road and Track, 1987 : 407-418.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简历
科技成就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