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佩兰
单子叶植物纲菊科的植物
山佩兰(学名:Eupatorium japonicum),又名白头婆,是菊科植物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1987年的一篇论文中,King和Robinson认为山佩兰是更广义的中国山佩兰的一部分。
形态特征
山佩兰从短根茎长出,具有许多纤维根。茎中部的叶子呈椭圆形、狭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长6-20厘米,宽2-6.5厘米。叶子有羽状叶脉,侧脉成对排列,叶的背面有明显的叶脉。叶子逐渐变尖,基部宽或窄,叶缘有时3裂。在开花前,基部的叶子会枯萎。茎上部的叶子形状与下部相同,但比下部的叶子小。叶子有粗糙、脆毛或绒毛,有黄色腺毛。叶缘粗糙或双齿状。花聚集成头状花序,密集成伞形花序,通常3-6厘米宽,很少形成直径可达20厘米的大型复伞形花序。花托钟状,宽5-6毫米,由五朵花组成。狭卵形的苞片重叠,有3列边缘,外部苞片很短,只有1-2毫米宽,绿色或带紫色。花冠白色、红紫色或粉红色,直径约5毫米,花冠上有黄色腺毛。果实为黑褐色、五棱形、无毛的瘦果,椭圆形,长约3.5毫米,有黄色腺毛。长5毫米的冠毛为白色。花、果期6-11月。
分布范围
山佩兰广布于中国各地,除新疆、西藏自治区外,也原产于日本韩国
栖息环境
山佩兰生长于丘陵地带的山坡向阳草丛中及沟边。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40-80cm,表面褐色或暗紫红色,具纵皱纹及散在紫色斑点,被白色毛茸;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纤维状,中央具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破碎,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常3裂,裂片呈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质膜易脱落。花序着生于枝端,管状花多存在,外有膜质总苞残存,有的还带有瘦果。气芳香,味微涩。
以色绿、叶多、质嫩、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①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较多腺毛和非腺毛散在,腺毛头部由4个细胞组成,直径36-80μm,非膜毛由3-6(-10)个细胞组成,长220-400(-520)μm,基部直径20-75μm,表面陷现疣状突起,有时中部细胞缢缩,下表面叶脉上非腺毛尤多。
②茎表面观: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腺毛多,形状与叶上腺毛相似。非腺毛由5-7(-11)个细胞组成,长200-400(-600)μm,基部直径30-70μm,外壁上有疣状突起。
变种
山佩兰有两个变种:
- 山佩兰(Eupatorium japonicum)的叶子不是3裂的变种。
- 三裂山佩兰(Eupatorium japonicum var. tripartitum)的叶子是3裂的变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性状鉴别
变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