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村
山东菏泽市定陶县下辖村
郭庄村位于定陶区城西南部,距定陶区城15公里,南距东鱼河南支1.5公里。村南300米处有左山,是旧州治所。
据《山东通志》载:“山南即旧州治,岗阜连属,林木交映”,“左城在县(曹县)西北六十里,左山之阳”。《太平寰宇记》载:“左岗,在县东北五里,岗阜连属,树木交映,以近左城,故有名焉。
战国时,卫国左氏即此地(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西州,与北济阴郡同治定陶城。后州、郡治并徒左城。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西兖州为菏泽市,亦治左城。
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济阴县,治左城。唐贞观元年(627年)撤定陶区并入济阴县,左城为曹州、济阴县治。五代十国时承唐建置。北宋时亦为曹州治。
金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决于铜瓦厢,左城为水没,城废,曹州治迁至乘氏县
文化遗址
该村南有左山寺遗址南北朝时,有比丘来此传经布道,普渡众生,始建庙宇。隋初成规模,称法源寺。北宋庆历时称兴化寺,后称兴华禅寺、左山寺。唐宋时最为兴盛,为全国六大佛院之一。宋、明多次重修。至民国初,寺院占地60余亩,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戏楼、寺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关林、十八罗汉堂、白衣奶奶庙、立佛殿、睡佛殿、五方上帝阎君殿、百神殿、龙王殿、祖师庙、鲁左史公祠、藏经殿等大小建筑200余间,以天王殿、十八罗汉堂、立睡佛殿、藏经殿、百神殿最为雄伟。殿中佛像雕刻精巧、造型优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寺院西南有宝乘塔一座,塔下藏有舍利子六颗。寺院古树参天,林木成荫,风景宜人。后人有“前贤磊落在春秋,爽气葱宠曜帝丘。太史姓已随山木古,残阳犹照左山头”的诗句,“左岗林”成为定陶古八景之一。可惜千年古寺毁于战火,寺庙、神像、佛塔、古楼全部被毁,现存古残碑50余通及一些大殿明柱底座。现在的左山寺遗址呈堆状,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高3米。1982年文物普查,采集标本有鬲、豆、罐盆、钵等及残片,从纹饰上有粗绳纹、浅细绳纹、凹弦纹等,从陶质上有灰陶、灰褐陶、浅灰陶、红陶等,均为砂质或泥砂质,为西周公国春秋、战国时期陶器,是一较大面积的先民居住地遗址。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省僧人在遗址上投资兴建大殿一座。2006年,该遗址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名人
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葬其父于左山,今有左丘明父墓。左丘明,春秋时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区力本屯乡)人。早年出外游学,曾任鲁太史。他双目失明,著有儒家经典著作《左传》。《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多用事实解释《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其叙事更至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为止。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实为中原地区古代一部历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国语》亦出自其手。其父去世后,葬其父于定陶左山(今定陶区马集镇郭庄南500米)。
西汉末,刘欣葬其父刘康于此。公元前25年,建定陶国,刘康为定陶恭王,子刘欣深受太后傅昭仪(定陶人)及刘骜刘骜的喜欢,就接到皇宫亲自抚养。刘欣三岁时,刘康去世,遂嗣立为王,由于成帝无子,于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被诏立为太子。次年三月,成帝崩,刘欣继承皇帝位,是为哀帝,尊其父刘康为定陶恭皇,以皇帝之礼仪,重新安葬其父于左山。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定陶县区马集镇)人。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初在鲁国为将,治军严明,律己宽人,与士兵同甘共苦,以寡敌众打败齐军。后至魏任将,辅魏伐秦,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公元前382年,离魏至楚,被封为令尹,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楚国很快强盛起来,短期内南平北越,北灭陈蔡,西败强秦,威震诸侯。楚悼王死后,被改革触犯切身利益的公侯、贵戚乘机作乱,吴起惨遭杀害。著有《吴起兵法》一书,现存一卷,计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同《孙子兵法》一样,丰富了中原地区古代军事理论,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文化遗址
文化名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