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安
英雄民兵营长
王新安,1945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王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王立申10岁就给人当小长工;母亲黄金莲从小就跟着爹娘逃荒要饭。王新安是喝稀糊糊、苦菜汤长大的。解放后,他们家分得了田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1963年2月,王新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那年,正值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他以雷锋为榜样,把毛泽东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严格要求自己,军事训练刻苦,工作勤恳,先后升任副班长、班长,多次受嘉奖,入伍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70年3月,甘湾大队的合作医疗所在一片欢乐的鞭炮声中挂牌了。王新安在大队卫生员学习班上对大家说:“咱这合作医疗所的诞生,是一件新生事物,来之不易呀!咱们要多学习,多钻研,不断提高医务水平,让社员群众满意才行。”
一天,王新安带着从几十里远的安徽临泉县城买来的中药,送给长年患胃病的社员田树发。一进门,只见田树发正斜靠大床上大口呕吐。忙问:“田大嫂,树发哥的病怎么突然重了?”田大嫂叹了口气说:“昨天从河东冒来个神汉,说俺这房子过去是地主家的,住着中了‘邪’,叫俺改‘邪’归正。他在这里烧香跳神,弄了好半天,不光骗走十五元钱,还使这孩他爹差点一命归西天。”王新安一听心如刀绞,深感神汉、巫婆是乡中一害,决心用在部队学的科学文知识,教育群众破除迷信。
王新安倡议建立了由大队干部、赤脚医生、队卫生员组成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自任组长。他还利用大小会、有线广播、标语、黑板报和巡诊等形式教育群众,尊重医疗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把经常性地为群众防病治病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为解决药品缺乏的问题,王新安倡导“一根银针,一把草”的办法。他带领地方武装起早摸黑种植了八分地的中药材。能用针炙治好病的,一般不抓药。他每次外出开会、出差,总忘不了为合作医疗所购置书籍、器械和药品等。为了尽快提高针炙技术,他常常咬紧牙关,用自己的身体练习针炙。经过不懈努力,王新安很快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用药和注射技术。
1971年,社员田树德的儿子田拉子在刚出生八个月的时候患了贫血症,面黄饥瘦。几家大医院都说没治了,全家人愁眉不展。王新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仔细地翻阅了40多本中西医书籍。他听说县医院有一位50年代医科大学毕业的张孝先医生,在治疗血液病方面造诣较深,就步行60多里路,一次次登门求教。王新安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按疗程给小拉子输液、打针、煎药,风风雨雨5年多,使小拉子奇迹般地康复了。
一个初冬的黄昏,东北风呼呼地刮着。王新安从大队部开会回家,半路上看见埂东生产队五保户田大娘在路边痛苦地呻吟着。王新安见状,把手就贴在田大娘的脑门上,感到烧得烫手。他急忙脱下衣服披到大娘身上,跑回家拉来架子车,把大娘送回家,给她打针服药,一直守到天亮。
多年来,王新安扎根农村志不移,再好的单位来招工也吸引不了他。
1970年初,驻马店市地区在确山县水泥厂,要招收一批工人。练村公社党委研究,决定让王新安去。并派武装干事将《招工合同表》送给新安。武装干事心想:王新安知道后准能高兴。不料,王新安笑了笑说:“请转告公社党委,谢谢对我的关照。出外当工人我不去,在队里搞农业生产,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
1971年国家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招工;1972年驻马店地区纱厂招工,这两次公社和大队干部都让王新安去,他都一一谢绝。
1973年秋天,新蔡县化肥厂,每大队分一个招工指标。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党支部书记为了推荐王新安当工人的事,专门来到他家。
“以前几次招工你不去,知道你挂念队里。县化肥厂离咱近,你到那里后,队里有啥事,还可继续操着心。”这次王新安仍没去。
1975年8月上旬,洪河上游普降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满槽洪水汹涌扑来。社员群众忧心如焚。
8月7日上午,干部的在甘湾大队办公室里开会,大家的表情异常严肃、认真。大队党支部书记传达了上级关于抗洪抢险的紧急指示,安排部署抗洪抢险工作。会上,大家认为王湾东风闸是木质闸门,两翼堤坝较低,应该严加防守。王新安站了起来,大步走到老支书面前,挥起他那铁榔头似的拳头,请求说:“东风闸就在我家门口。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地方武装干部,防守东风闸的任务就交给我负责吧。”
险情就是命令。办事干练的王新安迅速回到紧靠东风闸的王湾生产队,“当、当、当”敲响了召集民兵集会的铁钟。
全村200余名民兵很快到齐,经过简单动员,王新安带领民兵拿着各种工具朝东风闸堤坝奔去。
此时,河水已经漫出槽,王新安紧关闸门,和民兵一起挖土、装包、筑堤,与洪水开展了争分夺秒的抗洪护坝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把400多米长的危险地段普遍加高1米多,河水泛滥得以控制。
堤坝加高了,地方武装们疲惫不堪,有的靠在树上点着一支烟,稍稍松了一口气;有的则一屁股坐在泥堤坝上打个盹。王新安拖着疲倦的身子,扛着铁锨不停地在堤坝上巡视:哪儿的土垒得不实,他用铁锨拍打砸实;不够高的,他挖些土垫上。
10日,险情告急。洪水以每小时40公分急剧上涨的速度,撼人心魄。上午,练村公社党委副书记赶到工地,及时传达了李先念副总理关于抗洪抢险的三条指示,告诉大家:上游将有特大洪峰下泻,要有防大涝、抗大灾、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这时,王新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万一洪水决堤,堤外的数千亩土地就要受淹,即将成熟的庄稼将付之东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大堤。王新安向公社领导坚决表示:“就是死,也要保住王湾东风闸,为湾套人民和财产的安全转移赢得时间。”
夜晚,洪水咆哮着,直扑王湾东风闸。凶猛的洪水像一群挣脱牢笼的食肉目,声如巨雷,势如山倒,速如飞箭。王新安领着大伙手持手电筒、火把、马蹄灯来到东风闸险工地段上,他们抬土包、垫堤坝、搭庵棚,与洪水展开生死决战。
11日凌晨两点多钟,王新安手提马蹄灯在闸上观察水位,只听“咕咚”一声巨响,他急忙把灯放得很低,弯下腰一看,闸门底部木板被冲开一个缺口,洪水像脱缰的普氏野马直向湾套猛灌。如不及时堵住,整个闸门就有全部被洪水冲毁的危险,湾套里有上百个村庄就要被洪水吞没。
王新安赶忙喊道:“不好,赶快下草袋!”地方武装们听到喊声,一涌而来。王新安同民兵把已装好泥土的草袋丢入闸底,丢了200多包,由于闸底斜坡大,袋子刚放下就滚下去,很快被湍急的洪水卷走了,水流丝毫没有减弱。
湾套洪水滔滔。大坝内波涛汹涌,浪峰喧嚣着、奔逐着、恶狠狠地向大坝撞击,激起几尺高的水浪和团团水雾。
王新安凭借年轻体壮水性好,一咬牙紧了紧腰带,“扑通”一声,一头潜入一丈多深的激流,沿着闸门档板,摸清了缺口的大小位置。
过了一会,王新安浮上来,告诉大家:“闸门缺口宽有二尺多,高一尺多,呈凹形,用两个泥袋就可以堵住。”他和地方武装们研究方案,决定把泥包捆在一起,用绳子系着,由他扶着往下放。泥包捆好后,王新安又一次潜入水中,可泥包还没有沉到水底,包里的泥土就被激流冲得干干净净。
王新安急中生智,拿起自己的被子,把泥包捆了个结实,再次闯入缺口。缺口一部分堵住了,但水流还继续向湾套里灌。
这时,天已大亮。经过几个小时紧张战斗的王新安,披着冰凉的军用雨衣站在闸台上,忧心如焚,细心观察闸门动静,琢磨着能有更好办法,堵住缺口。
王新安奔下闸台,又要下水。地方武装们争着下水,生性倔强的王新安怎么也不肯让。“水下情况我熟,还是我来。”于是,他第4次跳入激流。刚接触水面,“咔嚓”一声,王新安身上系的绳子断了,堤上大家一阵惊呼:“新安,危险,快上来!”一会儿过后,王新安浮出水面,换了口气说:“我不怕,死也要把缺口堵住!”说罢,他又一个猛子,潜入水底。霎时,激流不向湾套流了。堤上响起一阵欢呼:“堵住了,新安把缺口堵住了!”可是,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大家仍不见王新安浮出水面,沸腾的工地一下子静得让人可怕,连树叶落在地上也会听得见。
大家的心弦绷得紧紧的,屏着气,盯着洪水只见水面冒出了一串串气泡,立刻又恢复了平静。
“不好,新安出危险了!”人们急切地呼叫着。
地方武装们冲下去了,武装部的官兵冲下去了,全村水性最好的饲养员王法生也冲下去了。在两米多深的水下,人们发现:王新安抱着泥包,连同他的身子一起堵在缺口上!
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一个个深情地呼喊:“新安!”“营长!”“新安啊!你回来吧,快回来吧!”
王新安牺牲了,时年仅30岁。他用宝贵的生命为湾里8个大队的搬迁赢得了时间,保护了18万多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976年7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王新安“英雄民兵营长”光荣称号。
人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王新安大桥,大桥至今依然坚持在岗位,只是已经很破旧了。
人物纪念
武汉部队负责人在会上宣读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求广大地方武装干部、民兵和部队指战员以王新安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树立同党内资产阶级长期作战的思想,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河南省新蔡县练村公社甘湾大队民兵营长、革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王新安同志以“英雄民兵营长”的光荣称号,命名大会十一日在郑州举行。
大会在《东方红》乐曲声中开始。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革委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河南省军区负责同志和郑州市军民以及河南省、湖北省先进地方武装单位的代表共两千人出席了大会。
中共中央委员、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武汉部队政委刘建勋,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王新安同志以“英雄民兵营长”称号的命令。刘建勋同志在宣读命令后,还向王新安同志生前所在的甘湾大队民兵营以及王新安同志的爱人杨翠兰同志颁发了奖状,赠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毛主席著作。 
参考资料
王新安.中华英烈网.2015-06-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