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建于1956年,1960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撤消,1982年恢复建制,2003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设有生物科学(师范)、
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和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生物科学类专业(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动物科学专业)获批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立项建设。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江苏省“化学生物学”优势学科、江苏省“遗传学”“生态学”重点学科、“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博士(含在读)107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4人,有海外背景的55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聘请了
魏江春、
赵尔宓和
贺林3名院士及其他7名国内外专家为兼职教授。有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级人才(双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获得“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师1名,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省“岗位女明星”1名,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人才,学院考研录取率一直名列学校前列,就业率近100%。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一幢5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同时拥有价值千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占地十余亩的生产实习基地和动植物标本室。
植物标本室已被列入国际植物标本室目录。学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动植物野外实习和生产实践等教学实践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一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科研训练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安排实验课程及赴
连云港市、天目山或
庐山等地的远程野外专业实习,还经常到就业实习基地实习。生科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生520人,硕士生100人。历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先后向
中国科学院、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许多人已成为教育科研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获国家级嘉奖,也有相当多人成为各级行政管理干部。
生命科学学院继续坚持“师生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按照“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前瞻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和条件,为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型生命科学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发展历程
1998年在原
江苏省教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徐州师范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资源生物校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成立了徐州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中心。2001年学校整合上述两所研究单位以及生物系、化学系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成立了江苏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的建成将逐渐成为我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基地,从而为江苏省医药、生物农药等领域及相关产业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固定人员为16人,兼职研究人员20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7人。实验室以五个硕士点为支撑,目前已有150余名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实验室从事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研究经费200余万元;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和SCIE收录100余篇。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5800m2,主要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仪(400MHz)、气-质联动分析仪(气6890A,质5793N)、高效离子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高压层析系统、中压层析系统、荧光光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凝胶成像分析处理系统、双波长飞点
扫描仪等。
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
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可分为四个层次:1、直接利用植物体的第一次开发;2、纯化或改造有效成分的第二次开发;3、利用组合生物或组合代谢产物的第三次开发;以及4、利用组合
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的第四次开发。
根据上述情况,本实验室将研究方向、目标和任务定为:以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
海洋藻类植物资源以及菌物资源为对象;从中筛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的稀有或新的活性物质为主要目标;以四个研发层次所包含的生物高新技术为手段;对于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为主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对于活性物质的
药理学与
毒理学进行研究;对活性物质的
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必要的结构修饰与改造,以提高、优化或发现其新的药用活性;从有机合成及代谢调控角度对于活性物质的
前体、中间体及活性成份进行研究;从不同代谢物的组合中研究和发现药用植物的作用机理;对相应的药用植物、药用海藻以及药用菌物的生物学特性在物种水平、
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为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与生物平台的建设,如组培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或
基因工程以及有机药物合成方面,使本实验室成为本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为一体的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为本省生物制药与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学科建设
优势学科
化学生物学(学科代码:0710)---省优势学科
依托学科为生物学,2010年获批
江苏省化学生物学优势学科,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
番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招收甘薯生物学博士研究生。
该学科紧密围绕“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建设目标,通过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高层次学科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组建了一支由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江苏省双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科团队。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开放性创新研究平台5个,综合研究实力强。近几年来,学科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863、973、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子课题12项,省部级项目30项,在Brai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各类奖项5项,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江苏师范大学在化学生物学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正在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学科而努力。
重点学科
生态学(学科代码:0713)---省重点(培育)学科
校生态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省重点(培育)学科,该学科利用我校多学科优势,形成了学科交叉互补、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使生态学科从经典的个体、
种群研究发展到以研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设有资源与环境生态、污染生态与生态毒理、动物分子生态与系统、生态数学及生态信息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等五个学科方向。
学科梯队成员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双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6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
2011年立项建设以来,该学科成员共承担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发表SCI论文33篇;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主流
学术期刊一区(Top),如Bioresource Technology,Fish \u0026 Shellfish Immunology,二区如Appl Microbial Biotechnol,Ecotoxic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Fish Diseases等刊物上。承担科研项目28项,获厅、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760余万元,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师范大学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使本学科成为推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硕士点和博士点
硕士点:生物学、生态学
实验中心
江苏师范大学生物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前身是始建于1982年的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实验室。1998年首批通过了原省教委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验收,1999年被评为“
江苏省普通高校实验室管理先进集体”,2001年经原省教委批准建立“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心”,2003年底经省财政厅、教育厅批准立项为省级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资助建设单位。
本中心现已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目前可开设实验课程25门,实验项目达168个,主要面向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和
制药工程等专业,年实验学生数在1500人以上,年实验人时数超过10万小时。本中心同时为教师的科研、企业合作、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实验平台。
本中心环境条件优越。用房面积5781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2985台件,设备总价值达3791.21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43台件,总价值2533.82万元,高内涵筛选分析系统、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活细胞成像系统、小动物活体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SpectrumCT等百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近十台。
本中心重视实验队伍建设,队伍结构科学合理,实验教师40名,高级职称33名,博士以上学历27名,专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9名,硕士以上学历3名。
近年来,随着本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知识创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撑效果凸显,取得了一系列骄人业绩。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近年来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6部,获得专利9项,申请专利16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或通过鉴定9项。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