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
清朝时期诗人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收入《晚香唱和集》第五册)、《津门百咏》(即《津门竹枝词》)、《津门杂记》,选辑《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编《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崔旭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诗人张问陶(号王夫之)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个人简介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崔氏为庆云望族,历代为官。崔旭之祖崔机,康熙武举,官江淮领运都司;其父崔大本,诸生;弟崔旸,举人,官甘肃安化知县。
崔旭性颖悟,自少好学,尢喜诗歌。嘉庆五年庚申(1800)八月,张船山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取中崔旭、梅成栋、姚元之等人,崔、梅、姚合称“张门三才子”。船山极赏识崔旭,以王士祯门下崔不雕(黄叶)相比,一时传为佳话。
崔旭《念堂诗话》卷一云:“庚申乡试,旭出张问陶夫子房。辛酉春闱前,以诗见,展阅数首,遂纳于怀,喜曰:‘吾又得一诗友。’题赠二律,云‘直胜崔黄叶’,书卷首曰:‘此老船之崔不雕也。’传示同好吴谷人(锡麒)、赵味辛(怀玉)、戴金溪(敦元)、王熙甫(宁)诸先生各有题赠。后命旭题《船山诗草》,有云‘呼我崔黄叶’,即谓此也。”王士祯《渔洋诗话》:“太仓市崔华不雕,工诗画,尝有句云:‘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余目为崔黄叶。”崔华,字不雕,江苏太仓人。
嘉庆六年辛酉(1801)春,张问陶作《题门人崔晓林旭诗》二首(载《船山诗草》卷十六),题注:“庆云人,庚申分校所得士。”诗云:“直胜崔黄叶,清严数首诗。岩居知我早,珊网得君迟。关说无王础,怜才此项斯。谋生同不易,相对叹移时。”“谁赏 ,鹤,林栖久耐寒。魁梧真面目,朴雅旧衣冠。孤抱轻华士,清言接古欢。成连弦指妙,东望海云宽。”赞许崔旭诗“清严”,胜过崔黄叶
在船山教诲下,崔旭学益进,诗益富。诗风更沉雄隽永,富有生活气息。船山在《雨后与崔生旭论诗即次其旅怀一首元韵》(载《船山诗草》卷十六)云:“金仙说法意云何?诗到真空悟境多。忏我浮名毋绮语,爱君饥走尚清歌。虚堂静比舟藏壑,俗客纷如虎渡河。风雨打窗相对久,关情难忘旧烟蓑。”王夫之高度评价崔旭的现实主义诗风,“爱君饥走尚清歌”。正如符葆森《国朝正雅集》谓崔旭诗所云:“一主于严,思深而律细,无嚣凌夸之习。”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说:“念堂为诗深得师传。”
崔旭《寄船山师》云:“春花几度又秋花,志士凄凉只在家。说剑频年逢侠客,论诗有梦到京华。棣城雨积歌声苦,柏府霜清树影斜。四海共知避马,应将寂寞叹侯巴。”《题张船山夫子集后》云:“夫子何为者,京华二十年。壮怀消笔札,真气失仙禅。酒好千场醉,诗听万口传。王朱施宋后,大雅更谁先。”“呼我崔黄叶(旭初以诗谒见,题曰:‘此老船之崔不雕也。’),幽居似直塘。新诗说情味,雅量爱疏狂。此意堪千古,斯人愧一庄。苏门诸文在,努力继秦黄。”《题船山夫子画兰,兰出石巅,题云:兰之品高,吾谨于高处位置之》云:“夫子作诗如饮酒,酣嬉淋漓无不有。夫子作画如作诗,笔犹未落思先奇。为我写兰危石巅,意欲置我清风前。次第开遍桃与李,似惜幽芳尚在此。”《闻船山师自莱州移病归》云:“一麾出守向东莱郡,五马风流尚爱才。诗酒胜游容我在,山川生面自今开。循良料有三年住,疏懒偏当百念灰。才欲束装公已去,不能待得跨驴来。”《读\u003c船山诗草\u003e见赠和诸作有感》云:“此卷长天地,骑鲸竟不归。删诗留我在,详注惜人微。姓字生前说,音容别后违。披编感知遇,只有泪频挥。”
崔旭在《念堂诗话》中,记录了恩师王夫之对他的教育。云:“张问陶夫子尝书旭诗卷云:‘诗境已稳成极矣,此后惟须炼识,识见一高,则笔墨羽化,才是真通人。’船山夫子,或目为才子,为狂士,乃有识之才子、狂士也。忠孝之节、兄弟之情、朋友之谊,见诸篇什,有目共睹。于朝贵无献媚贡谀之言,于同列无含讥带讪之语。下至能诗之奴,卖饼之叟,久侍之老仆,工书之小吏,无不一往情深,其识量为何如?”(载《念堂诗话》卷三)。又云:“《船山诗草》初出,里中未见。余戊午乡试,为何兰士夫子所荐,与春民熙綪孝廉论世好,从借读焉。见赠和诸诗下详注旭姓氏里居,旭有句云:‘删诗留我在,详注惜人微。’此刻盖吾师手定也,展诵之下,所感实深。”(载《念堂诗话》卷一)。又云:“船山师《论诗绝句》云:‘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古人书。’又:‘大鹰鹃声与鸪声,好鸟鸣春尚有情。何苦书数语,不加笺注不分明。’盖指覃溪(翁方纲)而言。又:‘日产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其宗旨如此。”(载《念堂诗话》卷一)。又云:“船山师《宝鸡县题壁》诗十八首,一时盛传天下。高家堰开有《淮阴题壁》十八首,末云:‘题诗敢拟张公子,聊志飞鸿指爪痕。’指王夫之言也。中云:‘破格用人明主意,及时行乐老臣心。便死难赏沟壑命,偷生真是半才。’皆确有所指。”(载《念堂诗话》卷二)。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编纂《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尝同挚友梅成栋佐直隶大名知府陶梁(1772-1857)纂《国朝辅诗传》六十卷;陶梁后采崔旭、梅成栋二人诗合刊为《燕南二俊诗钞》二卷,并序云:“晓林之诗,淳古淡泊,味之弥永,譬之精金百炼,宝光内含;树君(梅成栋)诗雄古超迈,力绝恒溪,而真挚之性时流于墨之间,可谓燕南之二俊也。”
崔旭亦如其恩师王夫之一样,热心教育,晚年掌教于古棣书院分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崔旭四子:长子光第,举人,官河南嘉县知县;仲子光典,举人,官河北故城县教谕;季子光,武举人,官陕西漳关厅巡检;四子光笏,进士,官江苏镇江知府云南省按察使。光典幼时,出口成句,船山见其诗,寄书奖之,呼为“小诗人”。其父崔旭之云;“莫负老船奖许意,封题呼尔小诗人!”
崔旭一生,对船山念念不忘。晚年在京师作有诗《过船山师故居》,云:“此是频游处,重经步为迟。过门非旧主,传世只遗诗。恍惚仙山约,悲凉国士知。孤寒犹故我,忍泪立多时。”(载《晚晴簃诗汇》卷114)。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1847),崔旭卒于故里,享年81岁。其墓今存,位于河北盐山县庆云镇南郊1里处。当代《庆云旅游三字经》将崔旭事迹作为典范宣传,供县人学习,云:“清崔旭,人慧聪。教三子,举人中。”其生平事迹载入了《晚晴诗汇·诗话》、《大清畿辅书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近代卷)等文献。
清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一代诗宗张问陶病逝于苏州山塘街寓所。崔旭作诗《闻船山夫子凶问》恸哭:“忽得江东信,流传倘未真。天如有此事,吾竟仰何人?诗酒难偿债,功名未了因。峨眉山上月,万古为传神。”“半世谁相赏?猖狂只自吟。时人多俗目,夫子是知音。乖隔五年别,悲凉千古心!成连终不至,恸哭欲烧琴。”师生深情,穿越生死,令人感动。
以上摘自胡传淮《张门三才子探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崔旭诗选
王夫之
春花几度又秋花,志士凄凉只在家。
说剑频年逢侠客,论诗有梦到京华。
棣城雨积歌声苦,柏府霜清树影斜。
四海共知避骢马,应将寂寞叹侯巴。
张问陶夫子集后
夫子何为者,京华二十年。壮怀消笔札,真气失仙禅。
酒好千场醉,诗听万口传。王朱施宋后,大雅更谁先。
呼我崔黄叶(旭初以诗谒见,题曰:“此老船之崔不雕也。”),幽居似直塘。
新诗说情味,雅量爱疏狂。此意堪千古,斯人愧一庄。苏门诸文在,努力继秦黄。
王夫之夫子画兰
兰出石巅,题云:兰之品高,吾谨于高处位置之。
夫子作诗如饮酒,酣嬉淋漓无不有。
夫子作画如作诗,笔犹未落思先奇。
为我写兰危石巅,意欲置我清风前。
次第开遍桃与李,似惜幽芳尚在此。
闻船山师自莱州市移病归
一麾出守向东莱郡,五马风流尚爱才。
诗酒胜游容我在,山川生面自今开。
循良料有三年住,疏懒偏当百念灰。
才欲束装公已去,不能待得跨驴来。
闻船山师凶问
忽得江东信,流传倘未真。天如有此事,吾竟仰何人。
诗酒难赏债,功名未了因。峨眉山上月,万古为传神。
半世难相赏,猖狂只自吟。时人多俗目,夫子是知音。
乖隔五年别,悲凉千古心。成连终不至,恸哭欲烧琴。
过船山东师范大学故居
此是频游处,重经步为迟。过门非旧主,传世只遗诗。
恍惚仙山约,悲凉国士知。孤寒犹故我,忍泪立多时。
读《船山诗草》见赠和诸作有感
此卷长天地,骑鲸竟不归。删诗留我在,详注惜人微。
姓字生前说,音容别后违。披编感知遇,只有泪频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崔旭诗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