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鹰鹃
杜鹃科鹰鹃属鸟类
大鹰鹃(黑枕黄鹂普通亚种: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别名为鹰鹃、阳雀、鹰头杜鹃、贵贵阳等,是杜鹃科鹰鹃属鸟类。其是中型攀禽,体长35~42厘米,体重130~168克。两性相似。头侧、颈侧灰色,上体以及两翅表面为淡灰褐色,喉、胸部具有栗色和暗褐色纵纹,下胸、腹部有较宽的暗褐横斑。跗蹠、趾为橙黄色,爪黄色。
大鹰鹃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东南亚、东亚、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华北、秦岭一带至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分布海拔上限为3000米,喜开阔林地,多隐藏于树冠中。大鹰鹃会捕食多种农林业害虫,还是松毛虫属的主要天敌,对农林业有益,属于益鸟
2000年,大鹰鹃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大鹰鹃是中型攀禽,体长35~42厘米,体重130~168克。两性相似。成鸟头侧、颈侧灰色,眼先近白色,虹膜金黄色,眼睑黄色;上嘴呈黑色,前段下弯,下嘴淡绿色,尖端较黑。上体以及两翅表面为淡灰褐色;喉部,胸部具有栗色和暗褐色纵纹;尾上覆羽较暗,具有宽对斑和窄灰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呈灰褐色,具5条暗褐色和3条淡灰棕色带斑,尾基部的覆羽下隐着一条白色带斑。初级飞羽内羽片具有多道白色横斑。颏部暗灰色至近黑色,有一条灰白色纹。其余下体为白色;下胸部及腹部有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跗、趾为橙黄色,爪黄色;对趾足具4趾,第1和第4趾向后,趾不相并。
幼鸟虹膜为褐色,上体褐色微带棕色横斑,下体除颏部为黑色外,其余全为淡棕黄色。各羽中央有一宽的黑色纵纹或者斑点,胸侧常有宽的横斑,两胁和覆腿羽具有浓黑色横斑。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大鹰鹃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东南亚地区(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东亚地区(中国),在南亚地区也有分布(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大鹰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菲律宾、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留鸟,冬季见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爪哇岛
亚种分布
大鹰鹃一共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sparverioides)分布在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及中国。H. s. bocki 分布于马来西亚、婆罗洲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大鹰鹃在中国分布于华北、秦岭一带至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在中国西藏南部、华中地区、华东、东南及西南和海南岛地区为不常见的夏季繁殖鸟,还有一些为云南省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偶见于台湾及河北省
栖息环境
大鹰鹃喜开阔林地,喜欢隐藏于树冠上,主要栖息于山林中、山旁平原上、冬天常到平原地带活动。其分布海拔上限为3000米,在中国贵州省的分布平均海拔为300~2400米。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大鹰鹃的食性以毛虫为主,其次还有甲虫、蚱蜢等,有时兼食浆果
社群行为
大鹰鹃通常单独生活,繁殖期成对生活。
节律行为
大鹰鹃在每年4~7月飞往喜马拉雅山脉海拔900~2700米处繁殖,冬季时候又会飞往南方越冬。
鸣叫行为
大鹰鹃经常鸣叫,鸣叫不休,甚至夜间也可以听到其叫声,声音清亮、洪亮,似“呜~五吁五”,以三音节为一组,还似“贵贵——阳,贵贵——阳”,音调和速度常随着鸣叫不断增高,尤其是在繁殖季节。随着雄鸟密度增加导致性内竞争加剧,也会增加鸣唱的强度。从大鹰鹃鸣声的日节律看,早高峰鸣叫的音节数量多于晚高峰,在午夜时鸣声活跃程度就开始上升。
生长繁殖
大鹰鹃的繁殖期为4~7月,亲鸟自己不营巢,而是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由其他鸟代替孵化,寄主通常为喜鹊林鹛科。卵呈橄榄灰色,密布褐色细斑纹,通常与寄主的卵外形相似。
当卵孵化后,大鹰鹃早成雏会将寄主的雏鸟杀死后由寄主喂养至成熟。大鹰鹃雏鸟为晚成型。刚出壳的鹰鹃雏鸟皮肤裸露,肉色;嘴裂基部为黄色;眼睛紧闭,眼球大而且向外凸出;腹部凸起。出壳后4日龄左右,眼睛还未完全睁开,身体上出现一些羽缨。15日龄时,白色喉部的黑色纵纹已经非常明显。离巢时,幼鸟的头部、背部、腹部以及翅膀上的羽毛已经接近成年鹰鹃,但尾部仍很短,只能在树枝间跳跃。20日龄可离巢。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大鹰鹃的分布范围较广,全球种群数量尚未量化,但是其种群数量总体较稳定。
保护级别
2000年,大鹰鹃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6年,大鹰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保护措施
2022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河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通知》,将大鹰鹃列入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鹰鹃还是中国安徽省的一级保护鸟类,2022年10月,安徽省林业局在省图书馆举办了“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为保护大鹰鹃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主要价值
大鹰鹃会捕食多种农林业害虫,还是松毛虫属的主要天敌,对农林业有益,属于益鸟
种间关系
大鹰鹃是亚洲常见的一种巢寄生性鸟类,截止到2016年,中国已经报道的大鹰鹃的寄主共有8种,以林鹛科(Timaliidae)鸟类居多,8种寄主分别为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矛纹草鹛(Babax lanceolatus)、白腹短翅鸲(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斑胸钩嘴(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乌鸫(Turdus merula)、画眉(Garrulax canorus)、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
相关文化
印度,大鹰鹃被称为“脑热鸟”。在中国,由于其在求偶期间的叫声与人类的悲鸣相似,故唐朝后,鹰鹃属的鸟类都被称为“精卫”“悲鸟”“怨鸟”,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其作诗赋词,鹃类鸟也逐渐被当做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例如在宋词《柳梢青》中有写道:“数声鹈鴂(tí jué),可怜又是、春归时节。”另外,辛弃疾在《贺新郎》中曾言:“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鸪声住,杜鹃声切。”诗中的“鹈鴂”指的就是杜鹃科鹰鹃属的鸟类,也包括大鹰鹃。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社群行为
节律行为
鸣叫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种间关系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