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法祥
郑法祥
郑法祥(1892年-1965年),原名涵宁,字涵宇,河北故城县郑口镇人,出生于上海市。他是京剧武生演员,以其擅长的“悟空戏”而闻名,被誉为“小活猴”。10岁起,郑法祥在上海跟随父亲郑长泰学艺。父亲去世后,因生活所迫成为武行,他逐渐升为二路武生。他曾为李春来尚和玉等演员配戏,后来专演悟空戏,成为南派悟空戏的代表人物之一。1926年,郑法祥随杨月楼等前往日本演出悟空戏,这是京剧悟空戏第一次在国外演出。1962年,他出版了《谈悟空戏表演艺术》一书,对悟空戏的表演技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1965年秋,郑法祥在上海逝世。
人物经历
郑法祥的父亲郑长泰是河北梆子演员。
郑法祥10岁起跟随父亲郑长泰学艺,初习梆子花旦,后改习武生,同时开始学习悟空戏。
他在18岁倒仓(变声),不久父亲去世。
此后因为生活所迫充当武行(扮兵卒的基层演员),再逐渐升为二路武生,曾为李春来沈韵秋尚和玉张桂轩赵如泉周信芳等配戏。
后来,他开始专演悟空戏,学习杨小楼、尚和玉、郝振基等前辈的悟空戏艺术,逐渐自成一派。
1926年,他曾跟随杨月楼等前往日本出演悟空戏,这也是京剧悟空戏第一次在国外演出。
1928年,在上海九亩地新舞台首演《金刀阵》,次年起又在齐天舞台上演连台本戏西游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法祥曾在东北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上海京剧院等处授课传艺。
1962年,出版《谈悟空戏表演艺术》一书,将悟空戏表演技法归纳为“四法”(身法、手法、步法、棒法)、“三功”(做功、唱念功、筋斗功)、“一扮相”。
1965年秋,他在上海逝世。
代表剧目
1926年,赴日本演出,在东京演出《摇钱树》《金刀阵》《水帘洞》《闹天宫》等,颇为叫座。
1929年,在上海齐天舞台(今共舞台)演出连台本戏西游记》。
艺术特色
郑法祥长期揣摩前辈艺人尚和玉杨小楼郝振基等人的猴戏艺术,专工猴戏。他博采众长,并大胆突破旧的程式,创造新的规范,无论身法、手法、步法、棒法,筋斗乃至唱念、扮相都与众不同。
他扮演的孙悟空,以气势取胜,追求在似与不似之间显示神妙。另外注意不同主题、不同情节,对人物作不同处理,因此所演孙悟空“十戏九不同”。由于长期努力,逐渐形成南方悟空戏的一大流派。
主要著作
郑法祥著有《谈悟空戏表演艺术》一书,对悟空戏的表演技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代表剧目
艺术特色
主要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