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纮一宇
日军宣扬东亚战争正当性的用语
“八一宇”是当时日军宣扬大东亚战争正当性的用语,意为“天下一家”。“八纮”语出中原地区古籍《列子·汤问篇》:“……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为树立天皇的宗教权威,日本统治者神武天皇下达“八纮一宇”诏书的神话,即完成“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的使命,也就是说,因为“日本是神国”,“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所以全世界要合并成一个大民族、成立一个大国家,即世界一家,日本天皇是世界的最高君主。
简介
早在明治天皇1869年就发布御笔信,“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解放贫穷的东亚人民。
1927年6月,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讨论日本的侵华方针,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据此给天皇搞了一份秘密奏折,叫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半岛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以此实现八纮一宇的狂想。
日本著名的军国主义理论家北一辉北一辉)是八纮一宇理论的鼓吹者,他在所著《国家改造大纲》中胡说:“没有我们的保护和领导,印度和中国的7亿兄弟决不能取得独立”,“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不外是封建国家经过一个时代的国共内战后取得统一的记录。唯一可能的国际和平就是经过这个时代的国际战争后取得的封建式的和平。这种和平将由于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强大国家而实现。”
在1936年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发动叛乱的少壮派法西斯主义军人发表宣言声称:“神国日本国体,体现于日本天皇皇帝下万世一系之统帅,其目的系使日本天赋之类,传遍八纮一宇,使普天下之人类,尽享其生活之幸福”,“祈皇祖宗神保佑我辈成功。”
其他信息
塔高36.4米,1789个石块组成,建成于1940年。
宫崎县是日本的历史名城,也是神话传说中神武天皇的出生地。“八纮一宇塔”(八纮之基柱),作为振奋日本国民战斗意识的“战争之塔”,位于宫崎县西北60米高的丘陵之上,被称为“日本第一高塔”。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变更为“和平之塔”,不久,再次恢复为战前的“八纮一宇”四个字。
1937年7月7日,相川胜六出任宫崎县知事,提出了“八纮之基柱(八纮一宇塔)”建筑方案。1940年,也就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一年,是日本神话传说的神武天皇登基2600周年,日本举国庆祝,并进行全民总动员,修建“八纮一宇塔”,目的在于炫耀日军侵略武功,使日本神话充当军国主义宣扬侵略战争的工具。
曾经策划侵略东北地区,时任日本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下令,各地日本占领军要呈送各个占领地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意义的石材,修建“八纮一宇塔”。所谓的石材,是要从别国有名的建筑物上,敲下几块石头来,这种抢来的石材既可证明皇军所到之处,又可炫耀“皇威”。修建该塔建筑费用1000万日元,500万日元由国库出资,其余的500万日元来自普通民众的捐款。命名为“八纮之基柱”,统称“八纮一宇塔”。
建成后的“八纮一宇塔”高36.4米,由日本全国运送的条石和日本从中原地区战场、朝鲜战场等地掠夺的条石组成,共用1789块,海外的条石多数是日军在殖民地掠夺的文化财产、历史遗迹,其中,中国条石238块。塔的正面刻有昭和天皇的弟弟秩父宫亲王题写的“八纮一宇”四个大字。
“八纮一宇塔”在当时可以说是“战争意志高扬之塔”。建设“八纮一宇塔”的倡导者宫崎县知事相川胜六在《筑塔主旨书》中提到:“八纮一宇是显现在东亚大地上的神圣事业。”武力侵略亚洲被描述为“赋予我大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无论从何处看,“八纮一宇塔”都不能称为“和平之塔”,它是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和到处侵略扩张的罪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其他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