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纮一宇塔(八紘[hóng]一宇の塔),修筑在日本的宫崎县内的一座石塔。“
八纮一宇塔”建成于1940年,高36.4米,由一块块长宽约30厘米的石头紧密垒砌而成。
2015年10月27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
吴先斌要求日方归还从南京掠夺的石头。
历史沿革
1938年,日本为了迎接1940年天皇诞生2600年,决定在九州的
宫崎县发起修建“八纮一宇”塔的运动。之所以在宫崎建塔,不仅由于它是风光秀美的海滨城市,而且因其历史悠久,号称“日本传统的发祥地”,有日本神话中的“
神武天皇率大军东征之地”等遗迹。1939年7月15日陆军大臣提出,请每个军或者每个师团要提供两块石头,尽可能是日军前线占领地的石头,这份呈文很快被日本军部批准,并下达给当时正在侵略中国的日军。从那时起,日军将掠夺到的富有文物价值的石块作为“战利品”运到日本国内。
日本战败以后,盟军占领日本,同盟国和占领军开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整肃”和
对日本社会的民主改革。在此转运中,1946年1月12日,该塔正面的“八纮一宇文字以及塔中部四座雕像之一的武神像被撤去,而称呼其为“和平之塔”。对日本此举,一种说法认为是县府为逃避占领军追究其责任而自发所为。也有人认为,战败以后是按盟军司令部指示涂掉了塔名和部分碑文及若干塑像。无论如何,历史上“八纮一宇”塔并不是“和平之塔”,而是侵略的象征。
二战
日本战败后,
军国主义用语“八纮一宇”因违背《波茨坦公告》,被盟军加以全面禁止。象征
天皇氏精神的“八纮一宇”和塔上的武人像被铲除。“八纮一宇”研究会会长税田启一郎说,1965年,
宫崎县县右翼势力抬头,“八纮一宇”和“武人像”又被搬到了塔上。
典故由来
“八纮一宇”这四个字出自中国的古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hè]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八纮”出自中国的古书,指的是四面八方,“一宇”是天下一家的意思,“八纮一宇”的意思就是四面八方都臣服于一方的统治之下。在当时以侵略为中心的
日本,源自日本曾经的大东亚计划。“八纮一宇”是盛行的口号。八纮,是指全世界,一宇,是指房屋的墙角。日本《广辞苑》解释,“八纮一宇”是指世界一家的意思。实际上,八纮一宇,是日本把海外侵略作为国策而使用的词语。这个名称的本身显示了日本要征服全球,不只是征服中国,不只是征服东方,而是要征服全球的野心。
高塔外观
“八纮一宇塔”高36.4米,由一块块长宽约30厘米的石头紧密垒砌而成,建成于1940年。塔周身成黑灰色,由凝灰岩构成,正面刻着“八纮一宇”四个大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矗立着一个金黄色的武人像。建造塔基所用的1789块石料是经切割的条石,其中340块来自中国的东北、台湾和朝鲜半岛。238块来自长城、泰山之顶、武汉黄鹤楼、南京明故宫等地,上海市政府大楼弓门上的浮雕花岗石也被裁截下来运送到这里。来自南京的有4块,除上面提到的明故宫内的相当精致的“麒麟浮雕”石外,还有3块分别来自南京的中山陵、紫金山和东水关。
高塔建造
该塔位于
宫崎市西北的高坡上,于1940年11月建成,凝灰岩,高度为36.4米。这在当时为日本国内最高的建筑物。为建塔“奉仕团”动用了66500人,费用达67万日元。当时的名称是“八纮的基柱”,通称“八纮一宇”。塔的中部四角雕塑四座神像,塔的正面刻有秩父宫庸仁亲王所题的“八纮一宇”4个大字,它系基于《
日本书纪》中的“兼六合以开都,掩八宏而为宇”,后经反动僧人田中智学改为“八纮一宇”,其解释为“制霸世界”,从而作为“大东亚共荣”而进行的“神国日本的圣战”正当化和高扬战争的颂语。塔的背面刻有“纪元二千六百年”,嵌有《大日本国势记》碑文,书有“
大日本帝国是神国。
相关事件
要求归还
2015年10月26日吴先斌亲自到“八纮一宇塔”现场探访,这3块石头上都清楚刻着“南京”字样,与记载的相关资料完全吻合,证据确凿。10月27日年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团一行8人来到宫崎县政府。吴先斌向森山福一递交了给宫崎县
知事的公开信,日方接受了公开信。吴先斌说,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证明,位于宫崎县的“八纮一宇塔”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从南京掠夺的3块石头,分别是拆卸自明故宫的麒麟雕刻和拆卸自中山陵的石块,要求日方归还。
日方回应
森山福一说,“八纮一宇塔”是
昭和15年(1940年)建成的,建塔目的是纪念神武天皇诞辰2600年。1945年战争结束后,改名为“和平之塔”,现在这里是宫崎一个知名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希望保持现状,继续维持下去。在证据面前,日方不得不承认事实。森山福一说,“八纮一宇塔”建设过程中,确实使用了刻有“南京”字样石头。他会把南京方面提出的要求,以及这封公开信转交给知事先生,研究后再给予答复。
“和平之塔”
日本战败投降后,
美国军队占领日本。作为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的重要一环,占领军司令部颁布了神道指令,要求禁止一切能够让人联想起国家神道和军国主义的东西。宫崎县当局为了逃避战争责任,主动将“八纮一宇塔”正面的“八纮一宇”四个大字削去。1957年宫崎县政府决定将“八纮一宇塔”所在的“八统台”改名为“和平台”,“八纮一宇塔”也改称“和平之塔”,企图使附着在该塔上的极强的战争色彩随之消除。
1999年宫崎电视株式会社制作了一个纪录片《石头的证言——和平之塔的真实》,对“和平之塔”的历史变迁做了详细的走访调查,揭露了“和平之塔”的前身“八纮一宇塔”曾经助力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事实真相。为该纪录片做出巨大贡献的“和平之塔”史实考察会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当地反战和平人士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团体。为了揭露“和平之塔”的真面目,2009年12月中旬,该考查会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了名为“石头的证言——虚假的‘和平之塔’”的展览,展出了大量经过调查走访得来的珍贵照片,揭开了“和平之塔”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