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土湖
位于石羊河下游
青土湖是甘肃省民勤县境内的湖泊,位于石羊河下游,1959年完全干涸,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青土湖如今也名存实亡。
2010年秋季,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2017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3.94亿方,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8500万方,青土湖已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26.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至2.94米,夹河镇黄案滩关闭的机井自流成泉,10万亩芦苇蓬勃丛生。
名存实亡
青土湖曾是民勤县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两大沙漠在此“握手”。该区沙层厚3—6米,风沙线长达13公里,流沙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严重威胁了邻近乡镇的人居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及民左公路的畅通运行,给当地群众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青土湖如今也名存实亡。
人们常说:“民勤城,没北门”,不是没有北门,而是北门被埋在沙漠之中了,此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民勤北线风沙危害的严重性。青土湖距民勤县最北面的村庄——西渠镇志云村村庄不远,这也是民勤县与沙漠接壤、处于抗沙防沙最前沿的村庄之一。上世纪90年代这里才被滚滚黄沙掩埋,成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分了。资料显示,包括青土湖在内的民勤湖区,近年来沙化土地每年以2.3%的速度增加,每年有7000亩土地沦为沙漠。一位民勤的诗人曾在一首诗里假历史老人之口这样警示人们:
“别忘了,
三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古海,
三百年前这里还是波光粼粼,
三十年前这里仍有鸭塘柳林,
而三十年后,
三十年后的今天,
你们却只落得,
一片荒漠
一道秃岭,
一双呆痴的目光,
两片干裂的嘴唇!”
水天一色
青土湖原名野泽、百亭海,潴野泽在《尚书·禹贡》、《水经注》里都有过记载,称“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也有大禹治水,到潴野泽才大功告成的传说。它是《尚书·禹贡》记载的11个大湖之一,是一个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后来潴野泽东西一分为二,其中西面的叫西海,也叫休屠泽,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是民勤绿洲最大的一个湖泊,曾经碧波荡漾4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的青土湖也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那里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的风水宝地,碧水粼粼,水草丛生,湖光波影,水鸟争鸣。
关于它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每当风清月明之际,湖中笙歌管弦,悠扬悦耳,数里可闻。也有的说,青土湖早年有金水牛潜伏于水下,逢天年干旱,它便钻出水面,向四向八方喷洒雨露,使周围水气腾腾,时雨不断,庄稼经常获得丰收。后来,金水牛被外国“长毛子”盗去,于是民勤县便陷入干旱的窘境中。另外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当年驻牧青土湖畔的匈奴休屠王在与汉军的战斗中失利,他想率部投降,不料消息走漏,他被另一个匈奴藩王浑邪王杀害,并且抢走了他的祭天金人。他的部众因拒绝成为浑邪王的臣民而一齐投湖自杀。从此以后,青土湖里就出现了奇怪现象,每天晚上湖中就隐隐约约传出唱歌和演奏乐器的声音,歌声非常凄凉,可是怎么听也只能听清两个字:“失我”,“失我”。后来一个有学问的人经过此地猜到了歌的内容,原来是那首有名的匈奴民俗音乐:失我祁连山脉,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失颜色。
消亡原因
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石羊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通过红崖山水库到达民勤的来水量,近年来以超过15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目前只有不足1亿立方米。而导致青土湖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补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时至今日,由于失去上游水的补给、中和、冲刷和稀释,从最下游的湖区五乡镇开始,盐碱化从土壤、地下水逐年上移、扩大,必将影响整个民勤县,整个石羊河流域。坝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终将耗干。另外民勤重兴库区移民安置,过分抬高了地下水,使表层水因强烈的蒸发导致土壤盐碱化。水库本身是淤积重、面积大、蒸发凶的违背水循环的不科学工程,违背了干旱地区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合理相处的规律,肯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不知今天的三峡大坝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1958年修红崖山水库时,就有“修”与“不修”之争。以唐德寿书记为首的一方力主修水库,认为可防洪灌溉,旱涝保收,利大于弊。而以民勤县本地人县长李玉新为首的一部分力量认为毋须修水库,认为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民勤本沙地,东西是茫茫沙漠,中间有若干沙窝,洪涝灾害无从谈起,只要疏通河渠,有多少水也不会成灾,只会使绿洲更绿,草场更旺,六畜肥壮。历来民勤是农牧并举,当农业受灾时,广大的牧区有辽阔丰盛的草场,有骆驼牛羊的补偿。可在当时中国的大局势、大气候下,主修派最终占了上风,因为当时国家的大背景是“以粮为纲”“开天辟地”。然而仅仅过了四十多年,2004年夏天,一件让30万民勤县人心惊胆寒,呼天喊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石羊河断流,红崖山水库彻底干涸,库底朝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仰首问天:明天的出路在哪里?!
重现碧波
2010年11月30日,据《人民日报》报道:
干涸沙化半个多世纪的甘肃省民勤县青土湖重现碧波,出现约3平方公里的水面,这标志着经过三年的生态治理,中国三大沙尘策源地之一的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使青土湖重现生机,民勤县从今年9月开始,向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1290万立方米,由于沿途蒸发和渗漏补给地下水消耗400多万立方米,最终入湖水量860万立方米。蓝色的水面微波粼粼,稀疏的芦草顽强地在寒风中摇曳着,腾空而起的水鸟舞动着翅膀在水面上追逐嬉闹……眼前的一幕,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50多年前干涸了的民勤青土湖。民勤县委宣传部的外宣办主任张永文介绍说,民勤青土湖被大量注入生态水后,成群的红嘴鸭、鹭等野生水鸟都选择在此栖息,呈现出一派和谐的自然生态图景。
重现的原因(采用武威日报消息):
形成原因
西汉民勤县境内有水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史称潴野泽。隋唐时期演变为东海和西海两块水域,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明清时称青土湖,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解放初期,青土湖水域面积仍有70平方公里。
1924年以来,青土湖再无较大洪水汇入,至1959年完全干涸。70年代国家出版的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已没有“青土湖”这一名称。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
为了让青土湖重现碧波,民勤县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投入治沙抗沙的战斗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民勤县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规划,采取压沙造林、滩地造林、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封禁保护等措施,综合治理青土湖。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民勤县综合运用压沙造林、下泄生态用水等治理措施,加大青土湖区域生态恢复和治理力度,使青土湖区域沙化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水面达26.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有效阻隔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
地理环境
2010年秋季,为改善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促使该区域植被尽快恢复,统筹考虑红崖山水库调蓄能力,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1290万方,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2011年下泄生态水量1800万方,2012年下泄生态水量3000万方,2013年下泄生态水量2000万方,2014年下泄生态水量3300万方,2015年下泄生态水量2833万方,2016年下泄生态水量3358万方,2017年下泄生态水量3830万方,青土湖水面达到26.6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压沙造林面积达到55.3万亩,天然沙生植被封育面积达到325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勤锋滩等大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
民勤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提高到2016年的17.91%。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该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
目录
概述
名存实亡
水天一色
消亡原因
重现碧波
形成原因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