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
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绿化(greening,planting)拼音(lǜ huà)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绿化苗木产地以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安徽、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地区居多。
辨析
绿化与园林的关系
"绿化"一词源于苏联,是"城市居住区绿化"的简称,在中国大约有50年的历史."园林"一词为中国传统用语,在中国已有1800年历史。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园林是对其各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意思;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
因此
⑴在国土范围内,一般将普遍的植树造林称之为"绿化",将具有更高审美质量的风景名胜区等优美环境称为"园林";
⑵在城市范围内,一般将郊区的荒山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称为"绿化",将市区的绿色空间称为"园林";
⑶在市区范围内,将普通的植物种植和美学质量一般的绿色空间建设称为"绿化",将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公园、花园称为"园林".
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在审美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园林绿化"有时作为一个名词使用,即用行业中最高层次的和最基础的两个方面来描述整个行业,其意思与"园林"的内涵相同。园林可以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
总之,在构造社会与绿化及艺术之间的错综关系中,寻找最贴切中国环境绿化的艺术语言,来创造理念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空间,把艺术与都市,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和谐地统一起来,让未来的园林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中闪光。
定义
绿化分广义绿化和狭义绿化,广义的泛指只要起到增加植物,改善环境的种植栽培园林工程等行为,都可以算是。狭义的绿化,则是增加了人为的评判标准,如:该植物的存在,对环境的利弊分析,特别是有些外来植物,一切的基础以对人类社会的投入产品来评判。进而划分出:园林、公园、景观、小区等等绿化。
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指一个城市的公园绿地总面与总人口之比。
2、城市绿地率它是城市绿地的总和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居住区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用来描述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对公共绿地最小的要求是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地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且至少1/3的绿地面积要能常年受到日照,而宅旁绿地在计算时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进入绿化用地。在房地产开发中,政府有规定这是这个指标,一般是不少于30%。
3、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
而绿化覆盖率则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只要有一块草皮就算。所以开发商喜欢用“绿化率”这个名词。
银杏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银杏树的大规模绿化推广优势很多,不仅树叶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白果仁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绿化苗木中,以雄树为多。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主要内容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息起作用,绿化环境好的区域。
1.公共绿地:城市街道、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陵园、小游园、广场、车站等公共区域。
2.居住区绿地:居住区内除居住区公园以外的其他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绿地。
4.防护绿地: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灾目的的绿带绿地。
5.生产绿地:为城市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等。
6.风景林地: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在城市整个风景环境起一定作用的林地。
其中:1~5项绿地参加城市用地平衡。
作用
补充空气中的氧。成年人一昼夜需要消耗0.75千克氧气、排出 0.9千克的二氧化碳。不少工厂也往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氧气要及时补充,二氧化碳要不断排除以维持空气的正常组成成分。绿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为人类处理掉近千亿吨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有60%的氧气是由森林、绿地制造的。
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许多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过滤大气中有害气体的能力。如绿化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从而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发生量和防止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柳杉、梧桐、泡桐、柑橘能吸收二氧化碳刺槐桧柏女贞、向日葵等能吸收氟化氢;槐、银桦三球悬铃木等能吸收氯和氯化氢夹竹桃、桑、棕榈能吸收汞;铁树、美洲槭能吸收大气中苯、醛、、醇、醚等等。此外,有些树的叶子还能吸收大气中的铅、镉和。
防尘。植物的叶面和茎的表面有的生着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或油脂。因此能拦截、过滤、吸附或粘着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据统计,在绿化好的地区,大气含颗粒物的量比非绿化地区大气的含颗粒物量少50~70%。吸滞颗粒物的植物经雨雪水冲洗后,还可以恢复其吸尘能力。草地也有防尘的作用,草本身不但能固定地皮表面的土壤,而且能防止二次扬尘现象。草地是个不平滑的、粗糙的表面,故还能使近地面气流中的颗粒物停滞在草地上。
防风。绿化是防风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茂密的森林,其防风作用更明显。因树干、树枝和树叶都能阻挡气流前进,所以气流通过森林后速度会减慢。其减弱的程度与树木的高矮、数量与树木的品种以及森林的宽度有关。例如,气流通过120~240米宽的森林时,风速几乎可减到零,故植树造林已成为重要的防风措施。
减噪。声音在空旷的地区以340米/秒的速度向四周传播。遇到植物的阻碍时,立即由直线传播变为分散式传播,其强度变弱。测定结果证明,一个中等度的森林能使噪声的强度减少10~13分贝,茂密森林可减少18~20分贝,通常的街心花园也能使噪声减少4~7分贝。故树木与植物能起到隔音墙与消声器的作用。马路两旁及住宅的周围多栽植乔、灌木能极有效地防噪声污染。
灭菌。不少植物不仅能分泌粘液滞留空气中的细菌,有些植物还能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杀菌素,所以多种植树木和花草可以减少借助于空气传播的某些疾病。
改善地区微小气候。植物通过阻挡太阳辐射,调节气温与温度来改善微小气候。茂密的树冠能阻挡太阳的辐射,同时部分阳光可被树木和其他植物吸收和反射,从而使通过树叶间隙透入地面的阳光明显减少,一般只透过 5~40%。绿化地区的太阳辐射温度比非绿化地区降低14%左右,这样便减少了炎热程度和严重的日晒现象。
各种植物,特别是树木有蒸发水分的功能。当绿叶表面蒸发水分时,需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故一般森林中的气温比城市内低3~5℃。冬季昼间,绿化地带的树枝和树叶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在晚间将热量放出,所以冬季森林地区的气温比非森林地带的温度高0.5~1℃。绿化有使冬暖夏凉的调节作用。
植物,尤其是阔叶树,在生长过程中,每昼夜可蒸发大量水分。通常在森林地区大气的湿度比非森林地带高7~14%。
净化水质。树木有吸收水中溶解物质的作用。试验证明,有色、有味、混浊和含细菌的污水流过森林后,水的色度降低,异味减弱或消失,透明度升高,细菌的含量明显减少。结果大大减轻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保持地面干燥。沼泽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带,地面往往十分潮湿。地面潮湿的环境对健康不利。树木具有极强的吸取地下水分和含蓄水分的能力,因此,植树造林已成为保持地面干燥的有效措施。
立体绿化
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以及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等,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另外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进行园林绿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然后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化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
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伴随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而稳步成长。根据《2013-201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园林绿地面积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园林绿地面积245.27万公顷,是2001年(94.7万公顷)的2.59倍。同时,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也在逐步增长,2001-2012年的10年间增长了2倍多。2012年中国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达171.9万公顷,同比增长6.64%。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辨析
定义
指标
作用
立体绿化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