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鹰(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Harpagus bidentatus)为鹰科
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小型猛禽,体长约35厘米,上体羽毛深蓝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棕红色,腿爪黄色有黑爪尖,眼睛棕红色。经常栖息于
热带森林和季节性淹没的森林的边缘,在树叉和树冠上注视并觅食猎物,在空中盘旋时前影非常美丽,伸展的双翼整齐的排列着扇形的色带和斑纹。主要以蜥蜴和昆虫为食,偶尔也吃鸟类,
早成雏,蝙蝠,蛇和老鼠等。捕获物后通常携至树冠上啄食。分布于
中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形态特征
双齿鹰是一种小型
福特猛禽,身长33-38 cm,体重168 -230 g。双齿鹰从外形看它更像一只小鸢。灰色的头部,上体和双翅的覆羽呈蓝色,胸腹部棕红色,喉部有白色和深灰色相间的花纹。臀部白色,红眼睛,
鸟喙黑色并具绿蜡质感,腿爪黄色,爪尖黑色。红褐色的尾巴上有3道白色带和黄色带。正如其名称所示,它的上颌骨上具“双齿”,而这一般无法看到,通过望远镜可以直接观察。体长为29至35厘米(11至14英寸),翼展为60至72厘米(24至28英寸)。雄鸟体重约160至200克(5.6至7.1盎司),
雌鸟约190至230克(6.7至8.1盎司)。两个
亚种的成鸟头部呈深灰色,喉部为白色,中间有一条深色条纹。它们的上体呈较浅的灰色,尾部呈黑色,有三条灰色斑纹和一个灰色尖端。它们的眼睛为红色,眼圈为绿黄色,腿和脚为黄色。
分布范围
双齿鹰分布于
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
危地马拉、伯里兹、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共和国、
巴哈马、
古巴、
海地、
牙买加、
多米尼加共和国、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
巴巴多斯、
格林纳达、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与
多巴哥岛等国家和地区。
南美洲,包括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苏里南、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巴拉圭、巴西、
智利、
阿根廷、
乌拉圭以及
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双齿鹰的
指名亚种分布范围较南,包括
特立尼达岛以及哥伦比亚东部至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向南和东延伸至厄瓜多尔亚马逊地区、秘鲁、玻利维亚和
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单独
种群。H. b. fasciatus
亚种分布于
墨西哥的
哈利斯科州和瓦拉克鲁斯州南部,通过
危地马拉、伯利兹和
洪都拉斯的加勒比海坡地区,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和
巴拿马共和国的两侧,一直到
哥伦比亚西部和
厄瓜多尔西部。有一例个体曾被记录为迷鸟在
得克萨斯州。
生活环境
双齿鹰栖息于热带雨林,季节性淹没的森林和山地森林,在茂密的林冠高处,疏林,林缘地带和林间空地。常单独活动,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
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主要栖息在成熟的
亚热带和热带森林内部,偶尔出现在森林边缘、林地和清除地、幼龄次生林、灌木林和扰动的森林中。海拔范围从
地平线到至少哥斯达黎加的1,200米(3,900英尺)、
哥伦比亚的1,200米(3,900英尺)和
厄瓜多尔的2,100米(6,900英尺)。
生活习性
双齿鹰最常见的是随着森林的上空飞升。通常单独活动,也常结群围捕,甚至争抢同伴的猎物。活动在白天,常单独在空中长时间地翱翔和滑翔,偶尔鼓动几下翅膀。飞行时两翅向前举和身体呈一定角度,和鸢一样多在空中呈圆圈翱翔和滑翔。飞累了则栖息于树上或突出的岩石上。主要以
四脚蛇和昆虫(包括
凤蝶总科)为食,偶尔也吃鸟类,
早成雏,蝙蝠,蛇,和老鼠等。觅食主要靠视觉,因而视力特别敏锐。通常栖息于高而突出的地方,以便能更好的观察四周,当发现地上有猎物时,则突然从空中直扑下去
捕食,也捕食从眼前飞过的诸如
益鸟和大的昆虫等猎物,也在屋檐下捕食蝙蝠。除在地上捕食外,也在空中捕食。捕获物后通常在栖息的树冠上啄食。食量大,食物中不消化的残余,如骨、羽、毛等物,常形成小团块吐出,称为“
食丸”。双齿鹰基本上是定居的,尽管至少有一只曾漫游到
得克萨斯州。它主要在森林内部的栖木上狩猎,俯冲捕食,一项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二的捕获是直接从植被中进行的,其余大部分是在飞行中捕获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从地面捕获的。它的猎物包括昆虫(如
凤蝶总科、蝉、
直翅亚目、
螽斯科、
蟋蟀科、
甲虫、黄蜂、
毛虫和
蜚蠊目)和小
脊椎动物(主要是
避役和
铅山壁虎,还有鬣蜥、蝙蝠、鸟类、
啮齿动物和蛇类)。昆虫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但脊椎动物在生物量上占主导地位。它经常跟随猴群,捕捉被它们惊起的猎物。
生长繁殖
双齿鹰鸟巢呈浅杯状,通常建在森林边缘的大树的树叉或树冠上,双齿鹰(图7)距地面12-27米高。每巢产1-2卵,上有褐色斑纹。
雌鸟进行筑巢和孵化工作,并育雏和喂养,雄鸟捕猎并提供大多数食物给雌鸟,尤其是在孵化早期。孵化期为42-45天,出巢的幼鸟由父母再喂养至少两个月,可能更长时间才能离巢飞行。双齿鹰的繁殖季节在其广泛的分布范围内变化很大,但似乎通常在当地的春季和初夏。该物种在树冠上进行求偶飞行;雄鸟在求偶和孵化期间也会喂雌鸟。雌鸟在树叉上用小树枝筑巢,高达33米(110英尺)以上,有时会得到雄鸟的帮助。巢通常位于森林边缘。典型的窝卵数为两枚,几乎全部由
雌鸟孵化。孵化期为42至45天,
早成雏孵化后通常在27至31天后离巢。幼鸟在离巢后约两个月后就会独立。
亚种分化
1、Harpagus bidentatu Fasciatus分布于
墨西哥东部(瓦哈卡和韦拉克鲁斯),
哥伦比亚和
厄瓜多尔。
2、Harpagus bidentatu bidentatus分布于哥伦比亚东部,厄瓜多尔,
亚马孙河流域,
玻利维亚(贝尼),
巴西东南部和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双齿鹰评估为无危物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种群现状
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2019年,双齿鹰在全球的物种数量估计有500,000-4,999,999只成熟个体。目前尚未确定任何直接威胁。它在适宜的
栖息地中“相对常见”,但“在大面积森林砍伐的地区将无法持续存在”。
趋势理由:该物种正在经历适度下降。2016年,一项
遥感研究发现,其范围内的森林在三代中以5%的速度消失。 假设森林损失以这种速度持续下去,并且数量下降与森林损失成正比,那么该物种可能会在三个世代中以\u003c10%的速度下降。
叫声
双齿鹰在巢的防御或其他对抗性遭遇时发出高音调的叫声“'tsip-tsip-tsip-tsip-wheeeeeoooip',延长的'wheeeeoooo'或'cheeeeee-it'”。配对的双齿鹰发出被描述为“吹口哨的'see-weeeeep'或'chee-weet'”的接触叫声。幼鸟发出“chee-weet”的乞讨叫声。
参考资料
附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