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红鲤产于
江西省省
兴国县,与
婺源县的荷包红鲤和
万安县的玻璃红鲤一起并称“江西三红”。“兴国
红鲤”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国内部分省市到兴国引种,为区别江西其他地方的红鲤,特将兴国引进的红鲤称为“兴国红鲤”。1975年,“兴国红鲤”这个名称正式见之于学术论文。兴国红鲤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鲤鱼基本相同。全国各地都可养殖。其经济价值较高,既可食用、也有观赏价值。
兴国旧俗,每逢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一条三四寸长的红鲤鱼的脊鳍上,用彩色细线穿缚着,吊在敬神的香篮的提耳上,以供奉祖宗。过年时,还有一种习俗,供奉的小
红鲤还要放回水缸,从
除夕养到十五
元宵节,可见它的生命力是多么的强。
兴国红鲤,头呈三角形,全身红色,背部最红,两侧金黄,体形宽大,背部肉厚,口端有一对触须,眼较大,运转生动。头顶最鲜艳的部分有块
黑色。
兴国县城西北隅的瑶岗背村,吕、郭、杜、陈等姓氏族居,世代皆以人工培育红鲤为业。据
吕姓人说,他们这族是在一千多年前从
开封市迁来的,从事培育纯种红鲤鱼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兴国红鲤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食性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是做
炒鱼丝的佳品。它具有药用价值,能安胎、健胃、养气补血。(徐海)
著名苏区
江西省兴国的金狮红鲤十分出名,它与婺源县的
婺源荷包红鲤和
万安县的玻璃鲤一起并称“江西三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兴国人曾经奉命专门挑选了一批金狮红鲤送到北京,放养入天安门前金水桥下的金水河。
兴国县是
中央革命根据地发祥地之一,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尤其是军队领导人中,可以说没有在兴国从事过革命活动的不多。我不知道把金狮红鲤专程送到北京放养是不是他们对兴国生活的一种怀念?如同普通百姓身边习惯留有对过去某段不能忘怀生活的念物一样?兴国朋友无法肯定地回答我这个问题,但他们能够肯定地、骄傲地告诉我,为了保证存活,他们的金狮红鲤是坐着飞机去北京的。而那是1950年,新中国全部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加起来也屈指可数。
那传说源自
唐朝。在
兴国县,毛泽东作过著名的《长冈调查》的
长冈乡有个东岩,又叫做令公岩或读书岩,此岩距兴国县城十数华里,远离尘嚣,清静非常,实在是读书的好地方。岩前有一小溪流过,狭长约500米。旧时凿石架道,名为“
一线天”。小溪尽头豁然开朗阔如大堂,距地约四五人高处有一天然岩穴空洞,其大小与今天的两间教室差不多。洞中有一大石,形同书案,又有小石,中凹如砚。传说这就是唐代
中书令越国公
钟绍京未得功名之前读书修身之地。岩口左右又有叫做洗砚潭、试剑石的几处地方,自然是钟绍京习文练武的遗迹了。
据传某日钟绍京洗笔濯砚时,面对满潭墨水突发奇想,放几条鲤鱼在这潭里喂养如何?于是便差书童买回了几尾活泼泼的
红鲤。刚要放入潭中,忽然又想,此鱼为我所放,该留个记号才是。便又捉笔醮墨,给每只鲤鱼的眼眶画上了一个圈。从此以后,这潭中身躯通红的鲤鱼眼睛周圈便都有了一个青铜色的环,铜环鲤之名由此而生。这是个让人———尤其是让文人感兴趣的故事,于是我便很想尝尝钟公子注册商标版权所有的铜环鲤,也好沾点儿文气。可惜未能如愿。兴国朋友遗憾地告诉我,铜环鲤已绝迹多年。我问什么原因?他们却说不上来。
后来话题又说到了钟公子身上,兴国朋友告诉我,在兴国高兴乡蒙山村塘下湖曾有钟绍京墓,坐东向西。研究地方史志的朋友确切地告诉我,
钟绍京墓清朝乾隆十三年重修过,1939年又复修过,不过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座有着美丽传说的、饱含着兴国文化和历史的、见证了千年风雨的钟绍京之墓,却被那场大革文化之命的革命一举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