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是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
野战部队,其前身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6
纵队。该纵队一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中的“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该团于1927年参加了
南昌起义。随后,该团由朱德和陈毅率领转战至
井冈山市,并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共同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6月,红4军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下辖第4、第5、第6团。在中央苏区,该军团参与了第1至第5次反“围剿”作战。在
长征中,红2师作为前卫师之一,成功
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飞夺泸定桥,并突破了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天险,出色地完成了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
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前往华北抗日前线,首战
平型关大捷。1938年底,该部队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它被编为八路军第5
纵队第1支队,南下
华中地区,增援
新四军。11月,它再次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它又改编为
新四军第三师第7旅,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
日本投降后,第3师第7旅奉命挺进东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在
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历史背景和战斗经历使其成为中国军事历史上的重要一部分。
军史简介
另一部的前身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东、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后分别发展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部队。1944年这两个军区部队合并为渤海军区。抗战胜利后,以该军区主力部队组成6个团先后开赴
东北地区,与
冀东一部分武装合编为
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上述两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到达东北后,分别参加了
山海关区保卫战、秀水河子歼灭战和解放长春之战。1946年4月参加
四平保卫战,给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1军以重大打击。1946年10月,第3师第
7旅与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陈光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阎捷三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原第3师第7旅改为第16师,原第7师第20旅及第19旅一部编为第17师,原第7师第21旅改为第18师。全
纵队2.3万余人。
1947年1月至3月中旬,参加“三下江南”(
松花江以南),寻歼当面分散孤立之敌,配合南满
我军“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5月至翌年春,参加
东北夏季攻势、
东北秋季攻势、东北冬季攻势作战,攻克
辽阳市、
鞍山市等地。1948年1月,
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6纵队。1948年5月,进攻和围困长春。9月,参加辽沈战役,第17师参加
锦州战役,担任战役总
预备队,攻打
范汉杰的“剿总”指挥所和兵团司令部。
纵队主力第16、第18师插至大虎山以东厉家窝棚一带,切断敌军东逃
沈阳市的退路,为全歼廖耀湘兵团5个军于
辽西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辽沈战役中,第6纵队共歼敌3.6万余人。
东北解放后,第6纵队在辽宁黑山地区进行整编,1948年11月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隶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建制。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杨国夫、李作鹏任副军长,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雷震、黄一平分任第一、第二参谋长,邓飞任政治部主任,单志辉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16师改称为第127师,李作鹏兼师长,张池明任师政治委员;第17师改称第128师,龙书金任师长,徐斌洲任政治委员;第18师改称第129师,阎捷三任师长,袁克服任政治委员。原东北军区独立第6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6师,邓克明任师长,
钟人仿任政治委员。全军共6.3万余人。
11月下旬入关,参加
平津战役。1949年2月下旬,第43军奉命先遣南下,于4月初进至武汉以北
红安县(今红安)地区,牵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5月14日,该军从团风至田家镇段渡过
长江,解放了鄂南、赣北广大地区,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开辟了前进道路。7月参加
湘赣战役。随后在江西宜春地区进行两个月的休整。9月中旬第156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主力部队继续南进,翻越
梅岭关,进军
广东省;10月14日,会同兄弟部队解放华南最大城市
广州市。11月中旬,奉命由广州隐蔽西进,参加广西追击战,先在
北流市将敌第11兵团部等歼灭,毙敌兵团副司令官
胡若愚,继又以迅速果敢的动作急袭
博白县,歼敌第3兵团指挥所,俘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3兵团司令官
张淦。12月下旬开赴
雷州半岛,参加
海南岛战役的作战任务。1950年3月到5月,该军做为主要突击力量,以
木船为航渡工具,突破敌由陆海空军组成的“立体防御”,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岛。1952年7月5日,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10月,第44军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第43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东北
松花江转战至
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英雄模范单位和以王玉山、
刘梅村、
鲁湘云、
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1952年11月,第129师师部与海南岛基地共同组建海军西营基地(现湛江基地)。
1961年8月,43军番号撤销,部队改属海南军区。
1968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重建陆军第43军,辖第127师、第128师、第220师(第220师1965年6月由广州军区边防师(1964年8月在广西百色组建)改称,归广西军区。1967年2月改归第55军。1968年9月归第43军,1969年改称第129师。),并调防广西桂林。1969年10月17日,移驻
洛阳市,改归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领导(第129师留贵阳“支左”,1973年1月归建)。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第43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1981年3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和武汉军区指示,第43军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武汉军区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改隶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3军建制。第43军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后,下辖127、128、129三个陆军师和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3个兵种师以及军属高炮团、地炮团、
坦克团和150中心医院等,全军共约7万人。
1985年7月,全军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正式实施,中央军委决定解放军裁军一百万,并将全军的11个大军区调整合并为7个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分别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合并。
1985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撤消陆军第43军番号,所属129师番号同时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7师由陆军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划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建制;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3军高炮团坦克团加入127师建制。128师划归20集团军建制,改称步兵第128师。129师部分部队与坦克11师44团合编成坦克旅,划归54集团军建制。
历任领导
1948~1952年43军时期
军长:洪学智(48.12-49.5)、李作鹏(49.5-50.6)、龙书金(50.6-52.7)
政委:赖传珠(48.12-49.5)、张池明(49.5-52.4)、谢镗忠(52.4-52.7)
1952~1961年海南军区兼43军时期
司令员:吴克华(52.7-54.3)、梁兴初(54.3-55.2)、吴瑞林(55.2-57.8)、庄田(57.8-60.5)
第2政委、政委:陈仁麒(53.3-55.6 )、谢镗忠(55.11-61.8)
1968~1985年新43军时期
军长:张荣森(68.7-72.12)、褚传禹(72.12-81.3)、张万年(81.3-82.11)、孔宪礼(83.5-85.9)
政委:王文德(68.7-78.11)、赵双选(78.11-83.4)、董国庆(83.5-85.9)
主力部队
第127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
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
孙中山广州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经历了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是“朱毛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6月,与红22军第64师整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红5团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团”称号,红4团被一军团授予“英勇冲锋”奖旗一面。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
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
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团长杨得志、政训处主任邓华),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
平型关大捷。1938年底,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吴法宪)。1940年8月编为
八路军第5
纵队第1支队,南下
华中地区,增援
新四军。11月改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改为
新四军第三师第7旅,作为新四军军部机动部队,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19团4连顽强抗击3000余日军的进攻,最后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被
延安市《
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第3师第7旅奉命挺进东北。1946年10月,编为
东北民主联军第6
纵队第16师,1948年1月改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师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
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
四平攻坚战、
东北地区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
海南岛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4.4万余人。在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中,该师歼敌1.8万余人,粉碎了廖兵团的北逃企图,为全歼该兵团立下了奇功。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7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
建国后,第127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年,驻防
海南岛。1960年,第127师改归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直属,为广州军区
独立师。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重建第4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1969年10月,调往
河南省,随第43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
1979年2月参加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协助会攻
谅山省,五战五捷,时任师长张万年。1984年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
英雄侦察连”称号。
1985年9月,第43军番号撤销,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7师整编为陆军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步兵第127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90年代初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
现如今,第127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王牌师,驻军
洛阳市。第127师现辖:379团(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380团(
红二十六军红二团)、
坦克团、
炮兵团、高炮团。
第128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
第128师的前身是1937年
淄博市地区黑铁山起义部队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938年,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编入
八路军山东纵队。1940年,与清河地区武装合编为山东纵队第3旅,后改为八路军清河军区。1945年9月,以山东渤海军区直属团和部分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山东军区第7师。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
东北地区,隶属
东北抗日联军。
1946年10月,与原
新四军第三师第7旅合编组建为
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原20旅与7师警卫团合编为6纵17师。1948年1月改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师长龙书金、政委徐斌洲)。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解放长春、
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
海南岛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取得了全军师级单位作战歼敌数第二、缴获武器装备数第一的辉煌战绩,涌现出渡海先锋营(383团1营)、全国战斗英雄刘梅村等英模集体和个人。在解放四平、锦州、天津的战役中,先后出色完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总部三次单调的任务,被总部首长誉为“攻坚老虎”。第128师“历史不算很老”,但“战斗作风顽强,进步快。善于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1947年
东北夏季攻势之四平攻坚战斗中参加主攻,纵深战斗13昼夜,在战术上颇有成果。为
东北地区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
1961年8月,陆军第43军撤销,第128师改归海南军区建制。1964年10月改归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集团军建制。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1969年10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128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
1996年,改隶武警部队,改称武警第128师。
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武警第128师现辖武警第382团、第383团、第384团、第708团。
2008年, 武警第128师先后赴
西藏自治区。新疆参与维稳行动.
2010年,武警第128师先后赴
上海市和
广州市参与上海世博会和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安保任务。
参考资料
梦回吹角连营.m.toutiao.com.2022-05-17
突破腊子口.m.toutiao.com.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