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川村隶属于
延庆区大庄科乡,位于延庆县东南部约40公里,大庄科乡政府西部5公里,东距大沙岭2.2公里,西南距
霹破石村1.8公里。处在交通枢纽位置,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现有135户,380人,
满族人口占村人口的60%以上,是北京市11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14417元。
2013-2014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2017年11月,慈母川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村庄介绍
村域面积6765亩,耕地面积307亩,村域内具有山区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以林果业为主导,通过不断探索五彩
番薯、紫花生、
灰树花等特色林下经济,取得一定的成效。历史积淀沉厚,特色文化突出。
该村立足于村民增收,产业特色突出。环境整治卓有成效,村容古朴美观,注重提升环境整治文化内涵,创建
生态文明户60余户。村内慈孝底蕴浓厚,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厚德典型不断涌现。
依托钟离辞母的慈孝传说和少数民族村两大特色,打造慈孝文化和
满族文化。建成满族文化展室,成立“慈孝情”演出团队,不断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着力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形成了制度健全、管理民主、
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的良好风貌。曾先后获得首都文明示范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进步奖、
延庆区绿色村庄、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3-2014年度“
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称号。
传说故事
汉钟离为
道教八仙之一。元时,被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
五代十国、宋初之际。《宣和年谱》、《
夷坚志》、《
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三教同原录》、《续文献通考》等书称,
钟离姓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民间关于汉钟离其人的传说有2种,当地则另有说法:
(1)汉钟离的说法之一
《列仙全传》说:钟离权,燕台人,号云房先生,为汉朝大将,在征讨
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给他老弱残兵三万人,刚到达目的地就被吐蕃军劫营,军士落荒而逃。钟离权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还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遇上一胡僧,将他带至一小村庄说:“这是东华先生的住处。”然后告别而去。过了一会儿,忽听有人说:“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缘故。”见一老人披着白色的鹿裘,扶着青色的杖,问
钟离姓汉道:“来者可是汉大将军钟离权?为什么不来宿于山僧之所?”钟离权大惊,知道遇上了异人,于是诚心学道,向老者哀求学习救世之道。老者传授钟离权“长真决”,及金丹火候和
青龙剑法。钟离汉后来遇见华阳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学得“长生决”。最后在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诀”,修成真仙。
玉皇大帝封他为“太极左宫真人”。
(2)汉钟离的说法之二
汉钟离为唐朝人,与
吕洞宾同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或以“汉”字
属下读,故一称“汉钟离”。《
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
咸阳市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
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3)当地关于汉钟离、汉家川与莲花山的说法
在大庄科乡当地,关于汉钟离、汉家川与莲花山的传说年代久远,但只有民间口头传说。
据传说,汉钟离为
大庄科乡西南方向辞母川村人。幼时,在辞母川长大。有一日,他想辞别母亲,到附近的莲花山修行。在走到一个小山梁上,回头看见母亲在村头观望时,产生了犹豫。但是,他想到自己的理想抱负,毅然走下山梁,再也不看母亲,朝着莲花山走去。这个山梁后来名为回头岭(辞母川东侧的小山梁),辞母川随着年代的更迭,逐渐演变为慈母川。至今该村还流传着许多关于
汉中市离的故事。
到达莲花山后,汉钟离选择了一个山洞住下,开始了自己的修行悟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钟离不管春夏秋冬,冒着严寒酷暑潜心修道。虎豹被他驯服、百鸟为他歌唱,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汉钟离修道成仙后,来往于神州各地,为民除害、救世济人。相传,汉钟离晚年曾回到慈母川,当时正赶上一户人家办喜事,别人没有在意这个老头,给他在大门外摆了个桌子吃饭,他喝了
婚庆酒,在墙上题了几个字就走了。当人们发现这个老头就是汉钟离时,他已经不见了,人们奔走相告:“老祖宗回来了!”
后来人们在莲花山汉钟离修行的地方,盖了所钟离庙,山下的村子则称为汉家川。
村庄经济
该村立足农民增收,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特色突出,领跑全乡各村。以板栗、核桃、
山里红等林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不断探索五彩
番薯、
灰树花、紫花生等特色林下经济,取得一定成效。依托浓郁厚重的慈孝文化和
满族文化,慈母川村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发掘特色文化,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建成满族风情展室、生态文化走廊、赏花休闲园等特色景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观景。形成以林果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为载体,以慈孝文化为依托,各产业循环带动促进的发展之路。农民就业增收明显,实现不出村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连年递增。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和林权改革全面完成,人均收入水平连年提高。2012年人均纯收入14417元。
大庄科乡的核桃有名,以皮薄、肉厚、含油量高、肉质细腻著称;林间空地种了蘑菇和不少经济作物,小米、
花心薯、花生……慈母川村将之称为“立体式林下经济”,在空间里分为各个层次,这也是大庄科乡很多山村的经济模式。养蜜蜂的人很多,全乡有蜂农200多户,特别是在莲花山附近,沿着山沟进去可以看到很多蜂箱,大庄科乡还开发出了
蜂蜜酒,口感像是更为清甜的
干白。
慈母川村种
灰树花,栗蘑长在
板栗树底下,长得好的栗蘑一簇簇地开成了花团形状。高粱和小米饱满地垂下了果实,顺手就能摘下
油桃解渴……和之前纯粹种玉米、高粱不同,慈母川村的林下经济更为丰富活跃,什么品种都有,大多是
杂粮食品和绿色无公害食材。来旅游的客人可以沿着登山步道上山漫步,搭好的绿色凉棚一直蔓延到山脚下,凉棚上挂着葫芦和
瓠子。临走的时候,客人一般都要买上一点蜂蜜或者栗蘑,新鲜的栗蘑10块钱一斤,干栗蘑120元一斤。
村里的民俗旅游正在起步,依托村名和“汉钟离故乡”传说,慈母川村着力打造“慈孝文化”,村墙两侧是新、旧二十四孝图,村里好媳妇的事迹也都贴在宣传栏里;还有新修的一座庙,供奉的是汉钟离和慈母。村广场也修建大舞台,经常演出。
村民生活
修建占地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77平方米,拥有11间活动展室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大院。成为
大庄科乡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的村级文化大院。数字影厅、益民书屋,阳光浴室等公共服务便利。开展以“庭院整整齐齐、室内干干净净、邻里和和睦睦”为标准的
生态文明户的创建工作,注重过程,提倡群众的广泛参与,最终达到村民
生态意识的提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全村共有60余户被评为生态文明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村庄环境
慈母川村气候舒适凉爽,寒暑分明,年均气温8度,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林木覆盖率较高,主要以
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主。全村有山场万亩,一年四季三季有花,具有山区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2008年慈母川村以其90%以上的高森林覆盖率被评为“北京市绿色村庄”。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广泛宣传动员全村干部群众,开展了以“清三乱、整残旧、跟绿化、重管理、出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环境整治活动,乡村两级投入大量资金,抓好环境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程,丰富环境整治文化内涵,突出环境整治特色,使全村环境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连续几年被评为环境整治先进村。村容古朴美观,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村内三条主街道分别以新二十四孝彩绘、古二十四孝
浮雕、《
论语》等国学经典警言警句为主题绘制。修建特色石板路,保留石头墙等特色农村符号,将传统与经典完美融合,体现出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
和谐社会
慈母川村干群关系融洽,邻里和谐。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围绕钟离辞母的慈孝传说,建有慈孝堂、辞母园、慈孝雕塑,丰富慈孝文化。村内慈孝底蕴浓厚,厚德典型不断涌现。如照顾患有
肺癌丈夫的“好媳妇”谢秀荣;悉心照料八十多岁
偏瘫伴有
阿尔兹海默症公公的“好儿媳”时建华,为全村年满六十周岁的老人送上温馨祝福和
生日蛋糕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广大农民树立了道德标杆,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组织村内文艺骨干20余人,成立了“慈孝情”演出队,成为全乡闻名的演出队伍,多次参加演出和比赛。牛骨板、
腰鼓等
满族特色文化活动得到传承和发扬。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村人民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2012年,慈母川村被评为首都文明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