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吐绶鸡
鸡形目火鸡科动物
眼斑吐绶鸡(学名:Ocellated Turkey):是火鸡科的两种鸟类之一。体型比普通火鸡略小些,体长1米左右,体重2.4-5.4千克雄性雌性略大,长得很特别,蓝色的秃脑袋上冒出几个橙黄色的疙瘩。但是它羽色艳丽,身体呈铜色及绿色。虽然雌鸡较深及绿色,胸部羽毛与公鸡相似。它们的尾部覆盖看一些眼状的斑点。眼斑吐绶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栖息于温带亚热带森林中,喜栖息于水边林地。一般单独活动,大部分时间会在地上,虽然翅膀很大,但飞行能力已经严重退化,只能做短距离飞行。以草籽、树叶、浆果和各种昆虫为食,也吃蛙、蜥蜴之类的小动物。分布于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地区。
形态特征
眼斑吐绶鸡的身体呈铜色及绿色。虽然雌鸡较深及绿色,胸部羽毛与雄鸡相似。尾巴羽毛是蓝灰色的,在金色的近端位置有一个像眼睛及呈蓝铜色的大点。这个大点令一些学者认为它们与孔雀有关。上身及次级飞羽底呈虹铜色。初级及次级飞羽有像北美洲火鸡的斑纹,但次级飞羽及边缘的白色较多。
公鸡及雌鸡的头部呈蓝色,有橙色或红色的小节,在雄鸡尤为明显。雄鸡的头上有一个蓝色的冠,冠上有像颈上的小节。在繁殖期间,它们的冠会竖起及变得更鲜色。眼眶没有羽毛,呈鲜红色,繁殖期的雄鸡特别明显。脚呈栗色,比北美洲火鸡较短及小。超过1岁的雄鸡脚上有长4厘米的距,比北美洲火鸡的长及小。
眼斑吐绶鸡较野外火鸡的北美洲亚种体型小。雌鸡在生蛋时重4千克,平时重千克;繁殖期的雄鸡重约5-6千克。
栖息环境
栖息于温带亚热带森林中,野生火鸡喜栖息于水边林地。
生活习性
眼斑吐绶鸡一般单独活动,大部分时间会在地上,虽然翅膀很大,但飞行能力已经严重退化,只能做短距离飞行。面临威胁时情愿逃跑也不会飞走,但它们并不是不会懂飞行,而是可以急速飞行一段短距离。它们会在高树上栖息,避免在地上被其他掠食者猎杀。
叫声很独特,并不像野外火鸡的,包含了6-7个小的敲击声,尾声会加快及加大声浪,最终的音节很高音及旋律优美。它们一般会在日出前20-25分钟开始啼叫。
草籽、树叶、浆果和各种昆虫为食,也吃蛙、蜥蜴之类的小动物。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美洲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地。在墨西哥的分布地只有约30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东部,包括金塔纳罗奥州坎佩切州尤卡坦半岛尤卡坦州;危地马拉北部以及西北部,伯利兹西部和中部。
繁殖方式
眼斑火鸡眼斑吐绶鸡于每年春季2-4月间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母鸡的妊娠期约2个月左右,每次产卵11-20枚,孵化期约4周,幼雏于6月出世,1岁左右性成熟,寿命约10-12年。
鱼类、两栖纲和鸟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无性生殖,火鸡和眼斑吐绶鸡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著名。就算没有公鸡母鸡生产的未受精卵也可以孵化,使这两种鸟具有较高的繁殖率,但这样产生的后代通常体弱多病并且几乎都是公鸡。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狭窄、有限,被认为有一个适度数量减少的趋势,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栖息地丧失、降水量减少、旅游影响、道路发展,致使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已被列为生存近危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主要价值
眼斑吐绶鸡以体型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繁殖率和瘦肉率高的优点而倍受青睐,这种鸡不仅肉质细嫩味道清淡,而且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在世界市场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在牛海绵状脑病和口蹄疫肆虐于欧洲的时候,大量火鸡肉和鸵鸟肉的出口保证了许多西方国家肉类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两种鸡肉在欧洲和北美已成为仅次于牛肉的主要肉食之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