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绶(1523-1573),字端甫,号
南明,
汉族,
绍兴市府山阴县漓渚(今浙江绍兴
漓渚镇)人。明代官吏。嘉靖三十五年
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修撰,预修《承天大志》、《世宗实录》,校录《
永乐大典》,升左春仿左谕德,官至礼部右侍郎兼
侍读学士,卒谥文懿,有《诸文懿公集》。
诸大绶,字端甫,号南明,山阴(今绍兴)漓渚人。为官时,曾侍穆宗日讲6年,深得信任。据志书记载,大绶“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为人耿直,体贴民情,尊重乡贤,曾与京中绍兴籍官员通力协作,拯救
徐渭出狱,免遭杀戮。大绶卒后,皇上赠吏部尚书,谥文懿。徐渭闻之,泣不成声,即撰写《哀诸尚书辞》一文,赞慕他的为人。诸大绶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山阴县诸大绶一举夺魁,成为丙辰文科状元。授
翰林院,曾侍穆宗日讲,史载大绶“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与萧勉、
陈鹤、杨珂、朱公节、
沈炼、钱鞭、柳林、徐渭、吕光升等并号“越中十子”,万历元年(1573年)救徐渭出狱。
诸大绶自 幼聪敏过人,日诵千言,才思敏捷,状貌修伟。一天
私塾老师出了一个
对联:“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语音未落,诸大绶应声对道:“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老师赞叹不已,称他将来必能大魁天下。
诸大绶21岁
乡试第二,但
会试屡屡不中,他毫不气馁,更加勤奋读书,夺魁时年已34岁,时人早已闻其大名,以为必定年长。诸大绶事亲颇有孝名,登第后,即迎生母、庶母于京邸,精心侍养,并请皇上加恩于生母。归省途中生母病故,按规定不得服本生,遂又上请世宗,破例服阙三年。
嘉靖四十二年(1563),预修《承天大志》,校录《
永乐大典》成,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不久任
经筵讲官,其讲论技艺超出他人,深得
李恒青睐。
大学士徐阶赞道:“诸太史乃真讲官”。嘉靖末年,诸大绶在
翰林院供职时,曾设宴招待同乡著名才子
徐渭(字
魏延),可徐渭入夜后许久才来。诸大绶问他为何姗姗来迟,徐渭解释说:“我在一士子家中避雨,看到墙上挂着一轴
归有光的文章,此人可称之为今日的
欧阳修,我反复诵读,难以离去,所以来迟了。”诸大绶见徐渭如此推重此人,忙命人去那位士子家,卷来归有光的那轴文章,与徐渭一起在灯下诵读。边读边称赞不已,一直读到天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诸大绶向参加
会试阅卷的余编修推荐了归有光,并详细介绍他的文章风格,归有光由此得到提拔。
隆庆元年(1567),诸大绶升为
侍讲学士掌院事。隆庆四年(1570)又升为礼部右侍郎,备受
李恒宠信,因此穆宗去世,诸大绶竟哀毁骨立,形神交致病,卧床不起。万历元年(1573)病故,享年51岁。赠
礼部尚书,后追谥文懿。
其实,诸大绶的为人品质与其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诸大绶自幼聪慧过人,有一天,塾师在讲如何做人的时候,忽然出了一个上句叫大家对: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一时间,教师里的学生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了半句“大小异形”有的说“长短异形”。这是,一个富家家公子模样的学生站起来说:贫富殊途,穷则无权,豪则无情。说完后洋洋得意的笑了起来,这时,全班只有诸大绶一言不发,正在冥思苦想,他听到这个富家子弟这么一说,气不打一处来,时值炎炎夏日,诸大绶猛喝一口水,脑子中灵光一闪:夏天炎热就喝水,冬天寒冷就要喝汤,我们要饮水思源,老师出句的意思不就是要叫我们辨明清濯,养性修身吗?我不妨这样对: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诸大绶的话音刚落,他的老师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说,知我者,大绶也!其实,大绶的 对句表面上是写知冷晓热,实际上是表明顺应变化、知晓道理的意思,并暗喻饮水思源,饮汤知暖而不忘师恩的真情。与那位只知道权利和金钱的学生相比,难怪其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