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街,街区名,位于山东
市中区辖区内。最早叫柴家巷,历史可追溯到明崇祯时期。
历史沿革
据明
崇祯年间,《历乘》载:“
三元宫,一在杆石桥,一在柴家巷”。可见明代普利街尚属
济南市郊区,因靠近城区,这里是个柴市,随着柴市的发展,逐渐有人在这里建房居住,形成了街巷,取名“柴家巷”。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筑圩墙,将柴家巷与
会仙桥间通道堵死。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开埠。为了便于商埠区和老城区的交通往来,于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原西圩墙永绥门(杆石桥圩门)和永镇门(迎仙桥圩门)之间增开普利门,将柴家巷拓宽,改名为普利大街。开街之初,街长400米,宽7米。
开街后,整个普利大街上,商家云集,店铺林立。药行有“厚德堂”、“赞育堂西记”、“鸿记药栈”、“
大同市西药房”;杂货行有“大生杂货店”、“福盛永杂货店”、“三源蜡烛铺”、“治香楼百货店”、“复衣和麻布店”、“廖隆昌瓷器店”;绸布行有“鸿祥永布店”、“
谦祥益绸缎庄”、“义兴公布庄”;鞋帽行有“德华新记”、“仁昌”、“诚兴号、“济昌同记”、“福顺西”、“永泰”、“谦恒吉”、“普华”、“天成东”、“元康”等。钱行有“元康”钱行。除了商号企业外许多机关、团体和益事业单位也坐落在
普利制药大街上。如1928年,设立的西关商业公所警察分局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街上文化娱乐活动很多,每到节庆日,踩高跷、扭秧歌、说书、唱戏、玩杂耍等非常热闹。
普利街的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大多店铺多为沿街二层楼房,有拱廊,拱卷门窗等。多为中西融汇的建筑风格。
2002年,市政府规划拟将普利街以南大约60亩的三角地带改建为多功能
生态广场,暂定名为“普利广场”。
老街谢幕
如今的普利街只能算是半条老街了,街北除东西两端还有旧式门头房外,其余均已被现代楼房所取代。普利街上的多数“角色”也已谢幕,尚在营业的只剩下草包包子铺和普华鞋店,还有一家迁来时间不长的经文布店,布店前身是糖果庄老号老茂生,老茂生在上世纪30年代就成为糖果业中的佼佼者,独领风骚半个多世纪,后因经营不善于90年代停业。历史文化
普利街最早叫柴家巷,因这条街上卖柴的比较多而得名。关于柴家巷最早的记载在明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据《历乘》载:"
三元宫,一在杆石 桥,一在柴家巷。”据记载,柴家巷东起筐市街南口,西至
会仙桥,北有靖安巷,南有郝家巷、西券门巷,全长417米。
清代咸丰年间,因修筑圩子墙,将柴家巷与街西头的会仙桥之间的通道堵死;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
济南市自开商埠,为便于城区与商埠间的交通,1908年在永 镇门与永绥门之间,也就是会仙桥头,增开普利门,取"普遍得利”之意。普利门与圩子墙内的柴家巷贯通,此后街随门名,柴家巷便改称普利街,会仙桥更名普利 桥。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中记载:"柴家巷今称普利街。”
普利街西接商埠的东西主干道———
经二路,东经估衣市街与西门相通,普利街成了往来于老城与商埠间的"黄金通道”。因此这里生意繁华,店铺拥挤,一度成为商业聚集的"金街”,许多老字号也纷纷来此 开设分号。比较出名的如,普华鞋店、赞玉堂、泰康食物店、治香楼百货店、老茂生糖果庄、裕兴颜料公司、大生东杂货店、
草包包子等老字号遍布街头。
在曾经的岁月里,普利街并不长,但老字号却不少。说一步一个老字号也不为过。
一提起普利街上的老字号,很多老
济南市可能首先会想起赞玉堂药店,毕竟在这条街上,赞玉堂药店的年岁最久。
赞玉堂开设于清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它最早位于岳庙后街西首路北,后来在普利街开了分号,以批发、零售中草药和中成药为主。赞玉堂的绝活就是他们秘制的"膏丹丸散”,药效独特,在当时的济南可谓是"无人不晓”。除了赞玉堂外,街上还有赫赫有名的大同西药房和厚德堂药店,后者是天津厚德堂分号,该店的绝活是独家药方"百草丹”,专治妇科疾病,当时也是非常畅销。
赞玉堂西邻、普利街58号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大生东杂货店,大生东创办于上世纪20年代,是主营纸张、糖和海味的百货店。当年这里出售的海参、鲍鱼等名贵海产品以货真价廉而著称。上世纪50年代,大生东被改为中东旅社,后来则变成大杂院。
一提起普利街上的普华鞋店,很多老
济南市都会记得
礼服呢的牛皮底鞋。普华鞋店原先在普利街南侧,后来,挪到了街北,如今,有幸保留下来了。
济南著名的老马家开设的鸿祥永绸布店也位于普利街上。老马家指的是章丘明水马锡田,鸿祥永绸布店开设于1896年,当时马锡田得到了
孟洛川的帮助才得以开业,鸿祥永绸布店是济南绸布业五大家之一。
治香楼百货店可以说是济南百货业最有名气的老字号之一;泰康食物店是济南最早生产罐头、饼干的最大的一家食品公司,曾经的知名度可想而知。
沿街东行,临近街东头就是远近闻名的草包包子铺了。草包包子铺的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草包包子铺的创办人原名叫张文汉,是济南泺口人。张文汉童年就进入泺口继 镇园饭庄,拜名厨
李安为师。因张文汉生性憨厚,终日烧火、择菜、干杂活,师兄弟间都称他为"草包”,张文汉也不介意。
1937年,张文汉在西门里太平寺街租了一个小门面,准备开一家包子铺。包子铺就起名为"
草包包子”。后来,为了扩大经营,草包包子铺便搬到了大观园北门 里西侧,在这里火了一阵子,后来因为大观园易主,草包包子铺迁至普利街东口。草包包子以其皮薄、馅多、味美、灌汤而誉满泉城。
除了商号密布,普利街上还曾有一位值得
济南市人怀念的人,他便是明代诗人
李攀龙。
李攀龙历任郎中、
陕西省提学副使等职,官至
河南省按察使。他先后与
谢榛、
王世贞、
宗臣、
徐中行、
梁有誉、
吴国伦等结社论诗,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首领之一,被尊 为"宗工巨匠”。其《
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百年而不衰。据说,李攀龙死后,李家家道中落,其爱妾
蔡姬、
卢氏县及儿媳冯氏在柴家巷居住,以卖饼为生,生活过得 很艰难。明末诗人
王象春曾写道:"荒草深埋一代文,蔡姬典尽旧罗裙。可怜半天峨嵋雪,空自颓楼冷暮云。”
董芸也曾有诗道:"柴市归来日又斜,蔡姬迟暮倍堪 嗟。罗裙典尽红颜老,断肠西郊卖饼家。”
不管是不是老字号,不管曾经多么辉煌,只要遭遇拆迁,都将成为过去。难道拆迁已经成为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老字号的兴衰见证着老街的变迁,老街曾经的繁华容颜早已不在,如今的普利街虽然只剩下半条街,但有关她的片片回忆,依旧牵动着无数
济南市人。
位置
普利街西接商埠的东西主干道———
经二路,东经估衣市街与西门相通,普利街成了往来于老城与商埠间的"黄金通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