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绩效评价是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的运营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以衡量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提供经营决策支持。评价对象涵盖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广泛应用的参考模型,可用于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Bullinger等人和何忠伟等人均采用了SCOR框架进行绩效评价。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也与SCOR类似。
平衡记分卡(
罗伯特·卡普兰)是由Robert S·Kaplan等人提出的评价体系,它不仅是评价体系,也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BSC将财务指标、顾客指标、内部过程指标和学习与创新指标相结合,以实现战略目标。唐国锋、王丰等和龙子泉、高伟等人都曾利用平衡记分卡法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sink and Tuttle(SaT)体系基于“供应商——投入——加工——产出——顾客——成果”模型,包含了效率、有效性、
生产率、盈利能力、质量、创新和工作环境质量等七个评价指标。
常良峰认为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实质上是对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度量。Liu等和史丽萍等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其演进和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亿博物流咨询的研究成果表明,推动该系统演进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内容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过程因素和转换因素。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突出重点、采用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指标体系、反映整个
供应链运营情况而非单个节点企业、采用
实时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Lummus等和Beamon等人的研究表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能恰当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PRTM在SCOR模型中提出了11项度量供应链绩效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