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武
山东菏泽市下辖县
城武,即今成武县西周分封郜国(今鼎集),后属宋国,再后入齐国。秦置城武县(今成武城区)。西汉山阳郡(治昌邑)。东汉魏晋属济阴郡(治定陶区)。刘宋属徐州北济阴郡(治单县)。北魏仍属北济阴郡,县治所徙至郜城(今郜鼎集)。北齐升为永昌郡,历代归属多变,至唐贞观十七年首次归属曹州五代十国至金属单州,元复归曹州,明属兖州,清改属曹州府。今属菏泽市
城武县建置两千多年来,县名“成”、“城”二字交替使用,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县名中“城”字改为“成”,复用“成武县”至今。
名称互通
史记》记胡亥三年(前207年)十月,刘邦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事,至1958年的2156年间,作为地名,“成武”与“城武”是混用和交替使用的。大致情况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事,多处使用“成武”,也使用“城武”。南北朝时期,县名为“城武”。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1958年的487年间,县名为“城武”。其余汉唐宋元等各代,县名均为“成武”。
在历史地名中,“成”“城”混用的现象并不罕见。查《菏泽地名》,除成(城)武外,尚有成(城)阳、城(成)都、郜城(成)、富城(成)等。历修县志中,有“洪武初铸印,误加‘成’以‘土’,迄今因之”之说。清末民初的徐继孺在其撰著的《曹南文献录》中对此予以否定:汉“成武县”县今“城武”县,“成”“城”通用。或曰,明铸印讹“成”为“城”,然宋、魏志即作“城武”,非始于明也。
随着时代的变迁,“成”“城”通用的义项消失,各自义项泾渭分明。成武县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成武秦时置县,“成武”一名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齐国名臣晏婴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境内有文亭湖伯乐墓等历史遗迹。文亭湖,是秦汉时期先民为防洪筑堤挖掘而成,面积近万亩,具有重要的蓄水、养殖、休闲、旅游开发价值。戏曲、武术、黑陶、瓷刻、发绣等地方文化艺术独具特色。
1958年5月,县第三届人代会决议呈请将县名中的“城”复易为“成”。山东省人委批复同意,国务院于10月8日以政内杨145号文件批准,并颁发新印。11月18日,县名为“成武县”的新印启用,从此县名用字固定下来。
历史文化
成武即郜都,史有二郜,“北国南邑”。其遗址,长期认为成武县城东南十八里的郜鼎集(史称郜城)是郜国都城,而南郜城则有在北郜南二里之说,实无地望。1987年印行的《菏泽地名》、1992年出版的《成武县志》均沿此说。
1986年城湖开挖鱼池,出土一批文物。历史学学者卢新文出于长期史学研究的敏感,对出土器物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湖下埋藏的是一先秦古城遗址,可能就是古郜国的都城。后经专家考证,成武县即郜都,遗址就在城湖下。这一研究成果已载入1998年出版的《菏泽地区志》:
郜都遗址位于成武县护城堤内,今成武县城即坐落其上。经铲探,城址东西长3525米,南北宽1800米,总面积约632.5万平方米。文化层叠压着0.8~1米厚的淤积胶粘土,文化层厚约2.5~2.7米。遗址众多,有建筑基址、陶圈井,1万平方米内有陶圈井15座,南护城堤中段发现有春秋时期的城垣遗存,还有陶窑。遗物丰富,有尖袋足鬲,有仿铜,有扉鬲、连档鬲、弧盘豆、微弧盘豆、折腹豆、圆底内凹腹罐、平底圆腹罐、宽沿平底盆、高领瓦纹盂、宽斜沿圆底洗、麻点状绳纹陶水管和多样纹饰的板瓦、筒瓦、瓦当等。据考察,其时代起自西周,历经春秋战国,似无变动,而且汉代仍在使用。
西晋杜预,以及而后的郦道元于慎行顾祖禹、《城武县志》(爱新觉罗·旻宁版)的编者,均云郜国都城在成武县东南18里的郜鼎集一带。经考古调查,今郜鼎集一带不见西周时期的遗址,虽在该村西有一堆遗址,面积不超过3000平方米,故不可能是一处故城遗址,因此,诸家所注郜国都城的位置,显系有误。从遗址面积之广大,遗物之丰富,遗迹之众多考察,城湖遗址是一规模较大的城址,勿庸置疑;从遗存时代考察,正值两周时期,故而此城非郜莫属。可惜该志由于通稿功夫不足,大事记和沿革相关部分仍袭旧说。匡正了关于郜都、郜城的误指,使二郜地望分明,考古发掘功不可没。在上届修志中,于断限,未能将这一研究成果收入县志。
1997年第一期《齐鲁地名》刊发的拙稿《郜都与郜城--二郜考辨》,可看作县志在二郜问题上沿袭旧说的一种补正。文中关于宋灭曹之前彻底灭郜并改郜都为成武县的推论,显然不妥,灭国并不一定改其都城之名。
两周时期,大小诸侯除了国名,国都甚至陪都也各有其名,如燕都、晋都、秦都平阳、楚都郢、越都会稽、吴都泓上、齐都临淄、鲁都曲阜、宋都商丘、曹都陶丘……不少诸侯国都屡迁,如卫就四迁国都,分别为沬(朝歌)、曹(漕)、楚丘、帝丘。郜为子爵小国,比不得宋、鲁、齐、曹等诸侯大国,但其国都岂能无名?不过史籍缺载罢了。郜子封域狭小,其国都东南不足二十里,便是宋公的边邑--郜城。两城相距如此之近,郜都是不可能也称郜城的。郜城在历史上使用三千余年,“郜城集”改称“郜鼎集”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郜都名“成武县”,有文字记载始于秦末,至今两千余年,成武应是郜都名称的承袭。地名,特别是都城之名,有着极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以郜城为参照,由后两千年推演前一千年,郜都名成武应是可信的。
郜亡后,郜都--成武长期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记忆里郜国的概念模糊了。在这片土地上存在成武和郜城,久而久之,将郜城当作郜国了,长期误邑为国,二郜混淆。
成武为县,有确载是《汉书地理志》:山阳郡统二十三县,内有成武。汉袭秦制,汉初之县秦已有名称的当为秦县,这是历代学者共识。《全本史记》多处记载胡亥三年刘邦成武县南打败东郡尉事,是历代学者认定成武秦代为县的依据。近期出版的辞书、志书,有关历史学、地名学专著均将成武著录为秦县。
郜都地望已明,关于成武的种种臆说不揭自破。至于成武的地名含义,史无确载,不能瞎想胡编。我们寄希望于典籍的发现或地下文物的证实。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名称互通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