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5MC战略轰炸机
苏联战略轰炸机
图-95MC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熊H)是由俄罗斯设计和制造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图-95MC战略轰炸机的一个最主要外观特征是采用了8叶对转式螺旋桨格,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85吨 ,实用升限1.5万米 ,作战半径5600公里,转场航程1.4万公里。它装备有10枚发现者号卫星55(AS-15“肯特”)空射型巡航导弹 。1978年第二季度,第一架在图-142MK机体上生产的图-142MS(序列号42105)在塔甘罗格工厂开始生产,1979年9月生产完成,同月,这架飞机进行了首飞。1982年12月17日,首批2架图-95MS进入空军远程航空兵驻斯米帕拉汀斯克基地的第1023重型轰炸机航空兵团(TBAP)。
2023年12月14日,俄罗斯空天军的图-95MS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轰-6战略轰炸机在亚太地区实施了联合空中战略巡航。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1976年8月是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革命性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美国开始全面研制 AGM-86空射巡航导弹。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涡轮风扇发动机小型化技术已经成熟,这种发动机可以安装在导弹上,它比液态火箭发动机更安全,比安装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导弹飞得更远。另一方面,微电子学的发展使得电子元器件体积更小,功能更强。核弹头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当量为10万吨三硝基甲苯的核弹头重量下降到100千克左右。美国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成果开始研制射程更远的巡航导弹。巡航导弹由于采用省油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其射程可以达到数千千米,而重量只有同等射程导弹的几分之一。制导系统的发展也是巡航导弹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AGM-86采用的是地形匹配制导,精度达到百米以内,这一精度也是过去导弹的数倍之多。苏联得知美国研制这种先进的导弹后也开始着手进行研究,由于苏联电子技术不如美国,因此对于巡航导弹的成功研制并不十分乐观,甚至一度想放弃这个项目。但美国人研制成功极大地刺激了苏联人。
1976年12月9日,苏联政府做出重要决定,命令三家设计单位研制三种巡航导弹,分别是陆基、海基(水面舰只和潜艇发射)和空基导弹。彩虹设计局提交的方案是Kh-55方案,这是一种小型,亚音速空射导弹,外形跟美国的 AGM-86很相似,彩虹设计局同时也提交了海基和陆基型号。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革新者设计局(Novator)提交的海军方案跟彩虹设计局的类似,即3K10“格拉那特”系统,导弹为3M10,该设计局也提交了陆基型号。最后,马斯诺斯特拉耶尼亚(Mashinostroyeniye)科学生产联合体(原切诺梅伊设计局)提交了与众不同的方案,这个方案名为“米提瑞特”(Meteorit)综合系统,系统导弹为3M25,海军型号为“米提瑞特”-M(海基),陆射型号“米提瑞特”一 N(陆基)空射型号为“米提瑞特”-A(空基)。
研制历程
由于Kh-55导弹表现出非常优秀的性能,苏联决定生产最新型号的图-95战略轰炸机以便携带这种导弹,但由于1965年所有的图-95轰炸型号已经停产,在塔甘罗格工厂生产的只有图-142M反潜飞机,为此,苏联决定在图一142M的结构上改进以携带巡航导弹。1977年7 月,苏联政府要求图波列夫公司重新设计图-142M以便携带Kh-55导弹,飞机编号图-142MS。
根据早期的设计,飞机可以携带12枚发现者号卫星55导弹,导弹挂载在2个MKU-6-5旋转发射架上,但是飞机原有的前后平衡出现一些问题,最后只好去除一个发射架,所以,图-142MS 只能携带6枚Kh-55巡航导弹。在超载的情况下,飞机在翼下可再携带10枚Kh-55导弹,翼根挂架每侧可挂载2枚导弹,2个发动机之间的挂架每侧可挂3枚导弹。
1978年第二季度,第一架在图-142MK机体上生产的图-142MS(序列号42105)在塔甘罗格工厂开始生产,1979年9月生产完成,同月,这架飞机进行了首飞。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图-95MS是在图-142基础上改进的,跟图-142MK相比,图-142MS前机身段缩短,座舱重新设计,更加宽敞。机身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电缆线管道,贯穿机身前后。它的前机身比图-142短1.78米,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没有改动。空中受油管的安装角度比轰炸型号要低4°。其机身比以前型号要光滑得多,早期型号机身上的水泡形的整流罩和其它突出整流罩大大减少。
动力系统
发动机仍为NK-12MP,但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其使用寿命更长。飞机采用新的电力系统发电机的功率更大。
武器系统
图-95MS的机头颚下雷达整流罩比“熊”C和“熊”G的类似,但更短更深,里面安装的是Obzor-MS导航及攻击雷达,西方称“短号”(Short Horn)雷达。导航及攻击雷达上面,空中受油管下方还有一个较小的整流罩。跟“熊”G一样,里面是气象雷达。机尾炮塔重新设计,安装2门双管23毫米GSh-23L机炮,以替换原来的2门23毫米NR-23机炮。机腹部的炮塔被去除,取而代之的是水泡形整流罩,只作观察之用。炸弹舱在飞机的重心位置,内有MKU-6-5旋转发射架,发射架上可挂载6枚发现者号卫星55巡航导弹
图-95MS自卫系统包括电子对抗及干扰系统和自卫武器系统。电子自卫系统为“流星”-NM(Meteor),系统包括SPO-10“伯尤扎”(Beryoza)雷达告警接收机,设备位于机头和机尾处;Mak-UT红外线导弹发射及接收传感器,装置位于机头下方和后机身处;SPS-100“吉兰”(Geran)主动干扰器,装置位于机头下方、后机身和机尾炮塔下方的吊舱里。主起落架的整流罩内有6个50毫米的红外线/金属箔片中国湖泵动式榴弹发射器。自卫武器为2门双管23毫米GSh-23L机炮,炮塔上方整流罩内为PRS-4瞄准雷达,西方称之为“尾盒”(BoxTail),中国俗称护尾雷达。
导航系统
图-95MS采用NPK-VP-021飞行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天文导航和无线电导航子系统,后者包括惯性导航、多普勒雷达、远程和近程无线电导航装置。飞机的着陆系统(ILS)可以使图-95MS在400米能见度和30米高的云层条件下起飞,在1000米能见度和100米高的云层条件下着陆。
机组成员
图-95MS机组乘员为7人,包括2名飞行员、1名导航员(在天文观测舱)、1名导航兼进攻武器操作员,1名自卫系统操作员、1名机械师(前座舱)、1名机炮手(机尾炮塔内)。除航空机炮手外,其他6人从前起落架进入座舱。
生产型号
图-95MS有两个生产型号,这两个型号之间的区别表面上是携带导弹的数量差异,较老的型号是图-95M-6,它可以在弹舱携带6枚Kh-55导弹,而新型号的图-95M-16可以携带16枚同型号导弹,而在机内构造上,两个型号差别很大。
服役情况
1982年12月17日,首批2架图-95MS进入空军远程航空兵驻斯米帕拉汀斯克基地的第1023重型轰炸机航空兵团(TBAP)。一个月后,第三架图-95MS交付这个航空兵团。1983年2月,第1023航空兵团的图-95MS在演习中发射1枚Kh-55导弹。1984年,同基地的另一个单位,第1126航空兵团也开始接收图-95MS战略轰炸机。1985年,驻乌兹恩基地的第1006航空兵团开始接收第一架图-95MS。1987年,驻莫兹多克基地的第182航空兵团开始换装图-95MS 轰炸机,该兵团老旧的图-95K-22从这个基地转移到乌克兰卡基地,这些飞机用于替换该基地的“米亚”-4轰炸机,而这些“米亚”-4 要么改装成加油机,要么退役。
2015年4月14日,俄罗斯两架图-95MC在米格-31歼击机的伴飞下,成功完成在巴伦支海挪威海大西洋海域上空的巡逻。
2021年11月19日,俄罗斯与中国两国空军位亚太地区组织实施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俄方派出2架图-95MC飞机联合编队,中方派出2架轰-6K飞机,位日本海东海有关空域组织巡航。
2023年12月14日,由图-95MS战略轰炸机轰-6战略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在日本海和东海相关空域组织实施空中战略巡航,中俄战机在整个联合巡航路线上进行了护航。期间个别区段,韩国日本紧急出动战斗机伴飞。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动力系统
武器系统
导航系统
机组成员
生产型号
服役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