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漼(?—736年),州
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
山西省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父亲去世后,应大礼举,拜
陈留郡主簿,累迁
监察御史。
裴漼(?—736),绛州闻喜人也。世为著姓。父琰之,永徽中,为
同州司户参军,时年少,美容仪,
刺史李崇义初甚轻之。先是,州中有积年旧案数百道,崇义促琰之使断之,琰之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后为永年令,有惠政,人吏刊石颂之。历任仓部郎中,以老疾废于家。漼色养劳,十数年不求仕进。父卒后,应大礼举,拜
陈留郡主簿,累迁
监察御史。时
吏部侍郎崔湜、
郑愔坐赃为
御史李尚隐所劾,漼同其狱。
安乐公主及
上官婉儿阿党等,漼竟执正奏其罪,甚为当时所称。三迁
中书舍人。
太极元年,
李旦为金仙、
玉真公主造观及寺等,时属春旱,兴役不止。
漼上疏谏曰:臣谨案《
礼记》春、秋令曰:无聚大众,无起大役,不可兴土功,恐妨
农事。若号令乖度,役使不时,则加疾疫之危,国有水旱之灾,此五行之必应也。今自春至夏,时雨期,下人忧心,莫知所出。
皇帝虽降哀矜之旨,两都仍有寺观之作,时旱之应,实此之由。且春令告期,东作方始,正是丁壮就功之日,而土木方兴,臣恐所妨尤多,所益尤少,耕夫蚕妾,饥寒之源。故《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五行传》以为“岁三筑台”;“
鲁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
《五行传》以“时作南门,劳人兴役”。陛下每以万方为念,睿旨殷勤,安国济人,防微虑远。伏愿下明制,发德音,顺天时,副人望,两京公私营造及诸和市木石等并请且停,则苍生幸甚。农桑失时,户口流散,纵寺观营构,岂救黎元饥寒之弊哉!
开元五年,迁
吏部侍郎,典选数年,多所持拔。再转
黄门侍郎,代
韦抗为
御史大夫。漼早与
张说特相友善,时说在
相位,数称荐之。漼又善于敷奏,上亦嘉重焉。由是拜吏部尚书,寻转
太子宾客。漼家世俭约,既久居清要,颇饰妓妾,后庭有绮罗之赏,由是为时论所讥。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余,赠
礼部尚书,谥曰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