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鱼
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动物
枪鱼(Makaira)俗称穿索日本下鱵鱼,是旗鱼目旗鱼科几种长吻的大型海产鱼类的统称。枪鱼为大洋性上层鱼类,是游速最快的鱼(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130千米)。
枪鱼身长3-4米,前部粗壮,呈圆筒形,尾柄粗壮,每侧有2个短而低的隆起脊,吻部向前延长,前端尖,呈长标枪状,吻的横切面呈圆形,第一背鳍延长,前部高,第二背鳍短小,臀鳍分为两部,腹鳍狭长。枪鱼产卵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域,卵是直径1毫米的浮游卵,一条母鱼产卵数最高达1000万个,孵化出来的雄性占大部分。枪鱼肉食性,主要以鱼类、甲壳亚门头足纲等为食。
枪鱼肉味美,品种甚多。枪鱼主要包括大西洋蓝枪鱼蓝枪鱼、纹枪鱼和白枪鱼,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物种简介
概述
枪鱼(旗鱼科)亦称穿索日本下鱵鱼
称为枪鱼的鱼甚多,但公认的有4种,即蓝、黑、纹、白枪鱼。蓝枪鱼(Makairanigricans)世界性分布,大型可达800斤(360千克),体色深蓝,腹部银白,常具淡色垂直条斑。黑枪鱼(M.indica或Istiompaxindicus)大小似蓝枪鱼或更大,已知达700公斤(1,500磅)以上者。为印度洋太平洋种类;
形态特征
长达4m余。体延长,前部粗壮,圆筒形;尾柄粗壮,每侧有2个短而低的隆起嵴。吻部长,前端尖,呈枪状伸出,吻的横切面呈圆形。体被宽针状鳞。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前部鳍棘高而肥厚,镰刀状;第二背鳍短小,后方无游离小鳍。臀鳍2个,后方无游离小鳍。胸鳍长镰状。腹鳍较短。尾鳍深叉形。
体背侧蓝或蓝灰,腹侧色淡;与众不同的是,直挺的胸鳍同鱼体相交成一锐角,若不用外力则难使之平贴于体侧。纹枪鱼(M.audax或Tetrapterusaudax)是另一种印度洋太平洋枪鱼,体上部淡蓝,下部白色,具灰白垂直条斑,体重一般不超过125公斤。白枪鱼(M.albida或T.albidus)仅产于大西洋,体蓝绿色,腹部灰白,体侧具灰白垂直条斑,最大体重约45公斤。
热带亚热带大洋性上层鱼类,游泳迅速,性凶猛,以小鱼及头足纲为食。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肉红色,脂肪多,味美可鲜食或制罐。常见有大西洋蓝枪鱼(M.nigricans),蓝枪鱼(M.indica)。
相关种类的形态特征
①蓝枪鱼[Makairanigricans],世界性分布,大者可达450千克以上,体深蓝色,腹白色,常具淡色垂直条斑。②黑枪鱼[M.indica或Istiompaxindicus],其个体大近蓝枪鱼或更大些,已知有700余千克以上者,为印度洋太平洋种类。体背侧淡蓝或蓝灰,腹侧色淡。直挺的胸鳍自然外力难使其贴于体侧。③纹枪鱼[M.audax],为印度洋-太平洋枪鱼。体上部淡蓝,下部白色,具灰白横条纹,体重一般不超过125千克。④白枪鱼[M.albida],仅产于大西洋,体背蓝绿色,腹部灰白,体侧具灰白横条斑,最大体重约45千克。与此相近的种类是旗[Histiophoyus],主要区别是旗鱼科第一背鳍特大,伸展开来像一面旗,个体也较大,能达3米余,90余千克重。
捕捞产量分析
根据FAO1950~2011年世界主要北方蓝鳍金枪鱼渔业生产数据统计,将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鲣鱼等8种世界主要金枪鱼类每10年的产量总和按不同鱼种和海域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鲣鱼的累计总产量最高,其平均年产量涨幅最快;除马苏金枪鱼年平均产量有所下降,北方蓝鳍枪鱼保持稳定外,其他主要金枪鱼类均有增长,但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青干金枪鱼。各主要区中以中西太平洋海域累计总产量最高,平均年产量有上升趋势,大西洋海域以中东大西洋为产量最高,印度洋海域以西印度洋为产量最高,平均增长率以印度洋海域为最高,其他海域相对持平。
我国(包括台湾省)捕获累计总产量最高的是鲣鱼,为418×104t,占世界总产量比例最高的是长鳍金枪鱼,为22.9%。我国(包括台湾省)主要北方蓝鳍金枪鱼类捕获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最高为东南大西洋海域,最低为东南太平洋海域。
世界主要金枪鱼类以及主要捕捞海域的开发现状和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目前面临的几点困难以及发展壮大我国金枪鱼渔业的建议。
物种对比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概述
形态特征
捕捞产量分析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