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位于
皋兰县黑石镇石青村一社(当地称之为寺上社,原地名为石青洞,后因建报恩寺而被民间为寺上)西侧的无量山山顶。寺庙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绿瓦红墙,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布局严谨,结构合理,雄伟壮观,艳丽多彩,颇有佛教圣地的特色。
文化活动
寺庙由来
报恩寺东距上农舍60多米,南临丘陵地带,西连寺沟,北依荒滩荒坡。报恩寺,顾名思义,即为报答他人恩情而专门为其修建的寺庙,使后人永不忘记,铭记在心,流芳百世。
相关典故
报恩寺众说不一。一是在明代镇守
嘉峪关市城南门的一亦(易)姓武将,兵败后孤身逃回
兰州市,跑到张家河口(现属
西固区),眼看追兵赶到,遂将马放走,只身来到一
张姓人家,恰遇一老,细说原委,请求躲避,以免杀身之祸。老媪萌生怜悯之心,J隋急之下,将此人藏匿于一水缸之中,后追兵赶到,老媪设法掩护,官兵搜寻无果,只好悻悻而归。逃过劫难的亦(易)姓武将对老媪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并一再表示日后定当报答,随即启程。
回想当年若无张媪搭救性命,何来今日荣华富贵。他辗转来到张家河口,寻找救命恩人。但为时已晚,老媪已死,他便想在此修寺庙一座,以答谢张姓老媪救命之恩。此时,有一
张姓喇嘛,云游此地,巧遇此事。他随说与
王姓官员,石青洞有一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两条山脉似二龙,中间
无量山似珍珠,有“二龙戏珠”之妙。于是,两人前往石青洞察看。经引荐喇嘛指点,王官员看到果真如此,随即捐银修建。
民间传说
二是相传明末起义军攻陷
兰州市后,
朱楧部分家族成员逃到张家河口,因藏匿于一张姓老媪家中,幸免遇难,然而追兵却杀了老媪。肃王族亲为报答张姓老媪救命深恩,改
朱姓为张姓,从此遁入佛门,云游
青海省、
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
清代,择石青洞无量山地,建此报恩寺,以报答张媪舍命救人之恩。
报恩寺相传始建于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距今约300多年。寺院修建时,在
无量山下用石块打成石条台阶,镶嵌为踏步,沿山拾阶而上,约20多米,直达山门。
建筑特色
结构
报恩寺,山门坐西向东,“报恩寺”匾额悬挂于寺门上端。大殿内塑老媪坐像一尊,高约3米,神态安详。寺北有一石木结构长20多米的天桥与大佛殿相连。大佛殿坐北向南,木质双层结构,高约10米,宽约2米。琉璃瓦铺顶,起脊卧阁。殿座下层用条砖铺成的通道直达大佛殿,上层是与报恩寺相连的通道。大佛殿为砖木结构的通五间房,绿色琉璃瓦,青色细磨砖,高大雄伟,起脊卧阁,甚为壮观。殿内顶柱粗约1.5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10米。大殿中间释迦牟尼
塑像座于莲花台上,高3米多,双眼微闭,似醒非醒,神态安详,造型精美。座像后悬挂
如来佛祖涅盘像,左陪
弥勒佛和
普贤菩萨,右陪观音菩萨和大世至菩萨巨幅画像,各占一间,画像高约2.5米,宽约1.5米。东、西两边墙上有莲花身班禅、九头护法像。大佛殿左前方有一个四角亭,悬挂铁钟一口,高约2.8米,口径1.7米,吊状呈八角,口周5.3米,重约3000斤,造型别致,发音洪亮,余音十里可闻。此钟在1958年
大炼钢铁时被毁。
民间相传若遇乌云密布,有冰雹袭来时,只要有人围绕此钟敲击十多分钟,即刻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可防冰雹袭击。大佛殿两旁建有陪殿数间,通道两旁有厢房20多间,厢房内供有各种佛像。寺内还藏有经书、古籍、史书、药典等。山门左侧有龙王庙一座,高约7米,内塑龙王站像一尊,高约3米。
规模
报恩寺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绿瓦红墙,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布局严谨,结构合理,雄伟壮观,艳丽多彩,颇有佛教圣地的特色。
兴盛时期
建寺几百年来,香火曾经鼎盛一时,名扬百里之外。
寺沟内各小岔现有喇嘛坟多座,均建有
藏传佛教式塔。塔的高低,根据喇嘛生前的功绩而定,但结构却大同小异。报恩寺屡建屡毁。
同治年间毁于兵,光绪时重修。1958年拆毁,木料用于修建和平公社,经卷等由当地佛教信徒藏于寺沟内山洞,“文化大革命”中因“破四旧”被付之一炬。
价值意义
佛教意义
报恩寺崇信藏传佛教,繁荣时僧侣曾达800多人。寺内所藏文物、典籍甚多,后历经朝代更迭,兵荒马乱,人为毁坏,散失尽。
建设背景
众说不一。一是在明代镇守
嘉峪关市城南门的一亦(易)姓武将,兵败后孤身逃回
兰州市,跑到张家河口(现属
西固区),眼看追兵赶到,遂将马放走,只身来到一
张姓人家,恰遇一老媪,细说原委,请求躲避,以免杀身之祸。老媪萌生怜悯之心,J隋急之下,将此人藏匿于一水缸之中,后追兵赶到,老媪设法掩护,官兵搜寻无果,只好悻悻而归。逃过劫难的亦(易)姓武将对老媪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并一再表示日后定当报答,随即启程。此人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功勋卓著,明朝皇帝对其加官晋爵,赐姓为王。回想当年若无张媪搭救性命,何来今日荣华富贵。他辗转来到张家河口,寻找救命恩人。但为时已晚,老媪已死,他便想在此修寺庙一座,以答谢
张姓老媪救命之恩。此时,有一张姓喇嘛,云游此地,巧遇此事。他随说与
王姓官员,石青洞有一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两条山脉似二龙,中间
无量山似珍珠,有“二龙戏珠”之妙。于是,两人前往石青洞察看。经引荐喇嘛指点,王官员看到果真如此,随即捐银修建。二是相传明末起义军攻陷
兰州市后,
朱楧部分家族成员逃到张家河口,因藏匿于一张姓老媪家中,幸免遇难,然而追兵却杀了老媪。肃王族亲为报答张姓老媪救命深恩,改
朱姓为张姓,从此遁入佛门,云游
青海省、
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
清代,择石青洞无量山地,建此报恩寺,以报答张媪舍命救人之恩。
报恩寺相传始建于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距今约300多年。寺院修建时,在
无量山下用石块打成石条台阶,镶嵌为踏步,沿山拾阶而上,约20多米,直达山门。山门坐西向东,“报恩寺”匾额悬挂于寺门上端。大殿内塑老媪坐像一尊,高约3米,神态安详。寺北有一石木结构长20多米的天桥与大佛殿相连。大佛殿坐北向南,木质双层结构,高约10米,宽约2米。琉璃瓦铺顶,起脊卧阁。殿座下层用条砖铺成的通道直达大佛殿,上层是与报恩寺相连的通道。大佛殿为砖木结构的通五间房,绿色琉璃瓦,青色细磨砖,高大雄伟,起脊卧阁,甚为壮观。殿内顶柱粗约1.5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10米。大殿中间释迦牟尼
塑像座于莲花台上,高3米多,双眼微闭,似醒非醒,神态安详,造型精美。座像后悬挂
如来佛祖涅盘像,左陪
弥勒佛和
普贤菩萨,右陪观音菩萨和大世至菩萨巨幅画像,各占一间,画像高约2.5米,宽约1.5米。东、西两边墙上有莲花身班禅、九头护法像。大佛殿左前方有一个四角亭,悬挂铁钟一口,高约2.8米,口径1.7米,吊状呈八角,口周5.3米,重约3000斤,造型别致,发音洪亮,余音十里可闻。此钟在1958年
大炼钢铁时被毁。民间相传若遇乌云密布,有冰雹袭来时,只要有人围绕此钟敲击十多分钟,即刻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可防冰雹袭击。大佛殿两旁建有陪殿数间,通道两旁有厢房20多间,厢房内供有各种佛像。泥塑佛像,栩栩如生,菩萨画像,神采奕奕。寺内还藏有经书、古籍、史书、药典等。山门左侧有龙王庙一座,高约7米,内塑龙王站像一尊,高约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