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金简,又名武则天除罪金简,武金简,1982年出土于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
武则天金简为长方形金片,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其上双钩刻铭文3行63字。上言:“大周国主
武则天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该物为
道教祭祀用品,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除罪免灾,将其投在
嵩山上。
武则天金简是现存唯一一件与武则天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金简,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
社会主义、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武则天金简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
河南博物院,是该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基本情况
外观
武则天金简为长方形金片,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整体无纹饰,其上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上言:“大周国主
武则天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材质
根据武则天金简不同表征多点测量结果表明,金简所含主要元素为金(Au)、银(Ag)。金分布均匀,含量为金(Au)90%、银(Ag)10%。
制作工艺
武则天金简主要采用古代金属加工技术中的锤揲、錾刻和光技术。
发现过程
1982年5月21日,
河南省登封市22岁的农民屈西怀和村里人一起到
嵩山上植树。傍晚收工后,几个年轻 人相约上嵩山的主峰峻极峰玩一会儿。上去之后,屈西怀便拿着头准备“放雷石”。所谓“放雷石”, 就是把大石头从山顶沿着山沟推下去,听石头在山沟里滚动发出的隆隆巨响。当屈西怀撬动一块巨石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石头缝里有个像金属片一样的东西闪闪发光。屈西怀将它捡起来,擦去表面的浮土,上面竟然显现出字迹。屈西怀捡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有文物贩子想要出高价买走这件物品,但是屈西怀没有答应,而是将它上交给了
登封市人民政府,并由登封县人民政府转交给了当时的
河南博物院,即今河南博物院。这件文物后来被命名为“武则天金简”。
文物背景
宗教背景
唐朝初年,
道教被尊崇为国教,所以为祈求天、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而形成的祭天、地、水的投龙简仪式,已成为唐代国家斋醮祭祀大典,甚至设置专门机构和官职,负责管理道观及其斋醮活动。从文献记载上来看,
武则天对各种宗教都采取扶持和利用的态度,对于道教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她统治时期,道教斋醮活动十分频繁。
统治需求
在讲究“君权神授”的古代,皇帝会带着大臣们前往五岳山,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被称为“封禅”。在中国历史中,七位举行过封禅的帝王有六位都将地点选在了
泰山,唯有武则天在
嵩山封禅。 公元696年,武则天在嵩山封禅过后,改中岳为“神岳”,封中岳神为“神岳天中皇帝”,抬高了嵩山的地位。她又分别将嵩阳县改为
登封市,阳城县改为
告成县,表示大功告成之意,将年号改为“
万岁登封元年”。
文物研究
武则天金简上的简文大意是:大周国的皇帝
武则天,信奉
道教真神,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诸神献上这枚金简,希望各路神仙能够除去武曌在人间的罪过。武则天金简的简文传递了许多文化与历史信息。
文物用途
武则天金简上所书主要内容为“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由此可以得知,这是武则天所制的投龙简。金简上的“三官九府”是道教天、地、水三神及其所配宫府。投龙简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封建帝王在举行黄篆大斋、金篆大斋之后,为了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于灵山之诸天洞府绝崖之中,奏告天官上元;土简埋于地里以告地官
中元节;水简投于潭洞水府以告水官
下元节。这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这种告请三元的投简活动的目的是祈求天、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长寿。公元700年,
武则天生了一场重病,朝中大臣纷纷至
嵩山为女皇祈祷除病消灾,武则天的病竟然真的好了。高兴之余,武则天派人再至嵩山祭祀,并投下了这枚
金简。金简上的“除武曌罪名”是
道教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用语。关于这个“罪名”, 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讲武则天为当上女皇,费尽心机,杀人无数,自认为罪孽深重,以致于晚年时常做恶梦,她祈求神灵庇佑,免除之前所犯下的罪恶。二是讲武则天晚年身体不好,经常会出现一些病痛,深受疾病的困扰,痛苦不堪,又因为
迷信道教神仙,希望神灵象灵丹妙药一样能够解除她的疾病痛苦。这两种观点都有令人信服的一面。
道教信仰
从简文“好乐真道长生神仙”中,可以看出
武则天对
道教的信仰。武则天在称帝以前崇信佛教,称帝之后转向道教,多次进行投龙活动。例如,《岱岳观碑》
天授二年(691年)题记,记载了“二月十日,金台观主,
郑道昭马元贞等奉圣神皇帝敕,缘大周革命,往五岳四渎投龙作功德。”
太岁纪年法
金简最后的纪年为“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太岁庚子是中国古代的太岁纪年法,又称岁星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周初,盛行于
春秋战国,东汉时终结。古代简纪年以年号纪年较多,太岁纪年
唐朝较盛行。
自造字
金简上有五个
武则天自造字,为“”、“”、月、日、臣。武则天称帝以后为了彰显她的标新立异,表达她的政治意图,先后创造了19个自造文字。所造文字一是武则天年号如:
载初、
天授、
圣历、
证圣等。二是年、月、日、星、天、地、人、臣、君、国等国家公文、书信、文章常用字。三是武则天自己的名“瞾”。“瞾”意为日月当空,光照万物。“圀”,意为国家统御八方,八方之民悉为掌握。臣字为一中心,作人臣的要对君主一心,对万民一心。武则天死后,这些字就被抛弃,成为死字。
保护与馆藏
1982年,
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政府鉴于县文管所保管条件尚不完备,将武则天金简存入县人民银行金库。1985年,
河南省文物局与登封县文化局、文管所协商,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将武则天金简调拨到
河南博物院。1992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武则天金简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作为常规展品在第七展厅展出,是该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展出活动
2005年,武则天金简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走向盛唐:文化交流与融合”展览中展出。
2016年,“天地之中——
河南省文物珍品展”在湖南长沙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展品包括武则天金简。
2018年,“文明的血脉——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在
福建博物院开展,武则天金简在此次展会上亮相。
2023年,“曌——
武则天和她的时代”在
洛阳博物馆对外展出,武则天金简是其中的展品之一。
文物价值
武则天
金简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金简。简是天子与上天的“私话家语”,埋藏隐秘,史学家无从获得资料,史籍上也难以记载。武则天金简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
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对于研究
唐朝历史、武则天的
社会主义、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为了解唐代的历史风貌和一代女皇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文物评价
登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评价说,对于
嵩山来说,1982年5月21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登封
唐庄镇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发现了
武则天金简。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
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中国历代帝王为社稷、为黎民、为升仙等,都在祭祀、封禅神州名山。与天交通,是天子的天职。埋藏刻写天子心迹的简、策,曾是祭祀、封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简、策上呈于天,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此种“最高机密”,史家无从获得资料,典籍难以辑载;当时埋藏诡秘,后人难以发现。古老神秘的天子、天帝“人天交通”之门,因武则天金简的发现而轰然洞开。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展览处副处长
陈烈说,史书记载,
武则天为了掌握权力,连自己子女也牺牲,于是晚年感到罪孽深重,怕自己不能升天,要下地狱,便做了一块
金简,把自己的罪过刻在金简上,埋在
嵩山。公元700年4月,即武则天77岁时,到登封城三阳宫游幸得了重病,病好后恰逢七月初七,这天她再次游历了嵩山,派太监胡超带上金简到嵩山山门投递。金简上的文字即武则天对中岳祭拜的祈祷词,即古人所谓的“入门投刺”。
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林晓平认为,埋藏刻写天子心迹的简、策,曾是古代祭祀、封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也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武则天金简为了解
唐朝历史和武则天生平提供了实物依据。
文物故事
1982年,
河南省登封市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捡到了武则天金简,主动上交国家。后来,武则天金简成为
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2019年,屈西怀已经年老,而且患了重病,却一直挂怀着武则天金简。为了满足屈西怀的心愿,让他再见“国宝”一面,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从库房中请出了武则天金简,老人亲手抚摸着金简,此情此景,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