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韭黄,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韭黄属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科蔬菜。沙塘韭黄色淡黄,叶似金条,茎如白玉,以清鲜味美、芳香可口而闻名,是各种韭黄品种中的上品。铜山沙塘韭黄的产量约占中国地窖韭黄的80%以上,素有“韭黄之乡”的美称。
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
沙塘韭黄叶片条形,呈扁平叶,色泽成金黄色,均匀鲜亮,长25-30厘米,约占总长三分之二。一茬和二茬韭黄叶片直立性较好,叶宽较耐存放。叶鞘闭合呈环状,互相包被,色泽淡黄偏白,长10-15厘米,约占总长三分之一;叶条厚实、挺拔、匀称,手感滑润。气味辛香醇厚,入口回甘。
价值功效
韭黄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
维生素B、
维生素c及
蛋白质、脂肪、
糖类芳香油、胡萝卜素等。
李时珍孙思邈说:“韭味酸,
肝病宜食之,大益人心。”
据《
本草纲目》载:“韭黄乃菜中益者”“具有生血养髓滋阴补肾的药效”。韭菜根味辛,性温;入肝、胃、肾经。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散的功效。
产地环境
水文情况
铜山区境内主要河流有
京杭大运河、
废黄河、
郑集河等。县内除
微山湖、
云龙湖之外,山间和山前水库众多。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分布面积大,水资源较为丰富。
气候情况
铜山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农林牧渔的综合发展。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283小时,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10天。
土壤地貌
铜山区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土壤主要分为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大类型。潮土类为该地区
冲积平原的主要土类。
铜山区境内水文、气候与土壤条件有利于沙塘韭黄的生长。
历史渊源
古代《
诗经》中有“献羔祭韭”的描述,
唐朝以前
韭黄就广为培植,乃冬季培育的韭菜,嫩而味美,因之浅黄,故而称为韭黄。
北宋苏轼在
徐州市任
知州时曾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的诗句,写的就是色、香、味三绝的铜山沙塘韭黄。
陆游也曾有诗赞道“新京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铜山沙塘韭黄栽培年代久远,传承千年,地窖栽培方法独特,全国少有。
为了做大做强韭黄产业,大彭镇沙塘村成立了韭黄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沙塘牌商标,通过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为产品进入市场获取了身份证和通行证。
生产情况
沙塘韭黄一般亩产1000公斤至1250公斤,亩均收入达8000-10000元。
2009年,沙塘韭黄总种植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24000吨。
2014年,沙塘村一个30多平方米的韭黄窖一般能割4茬,每茬纯收益1000多元,一个窖的纯收入能达5000元。
产品荣誉
2009年11月2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沙塘韭黄”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沙塘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
江苏省铜山区何桥镇、
黄集镇、刘集镇、
大彭镇、
张集镇、
伊庄镇、
房村镇、
单集镇等8个镇18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8′-117°01′,北纬34°16′-34°19′。
特定生产方式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09-09-00192
沙塘韭黄是利用地方名优韭菜叶片经数次霜后,逐渐黄化而干枯,地下根茎因营养的积累而充实肥大。当温度降至-50℃以下,肥大的根茎开始进入休眠期时,移栽至越冬地窖生长而成,是一种
冬眠菜。因其根茎肥大且养分充足,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产品质量可靠,品质优良,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地窖栽培方法不仅质量好,产量高,而且效益可观。
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
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请使用沙塘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
(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沙塘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使用费。
2、沙塘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1)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2)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沙塘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2)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3)正确规范地使用沙塘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
参考资料
沙塘韭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