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之
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启之,斋号墨龙斋,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祖籍山东省汉族,书法研究生,现为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书法师。德勤书画院(原后勤书画院)艺术指导。中国书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创作员,中国书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个人经历
自幼受艺术世家熏陶热爱书画,从事专业30多年以来以楷书为基础,苦于研习篆隶行草,曾对殷甲、周铭、秦砖、汉碑、汉简、晋魏墓志摩崖等多方涉猎,追求二王、旭、素至今人的书法,博采众长。
自1977年起,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获奖。曾获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画人才艺术交流笔会艺术创作金奖,第一、二、三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金奖。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首都博物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炎黄艺术馆及社会各界人士收藏展出。传记和作品编入多部大典中。
结缘书法孜孜以求
启之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几乎所有的作业是用毛笔来完成。每逢发新书,同学们都会排队等候在他书桌前,请他为自己的新书书写名字。逢年过节,左邻右舍请他书写春联,总是有求必应,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切在启之先生幼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启之先生在小学阶段就曾在唐朝颜,柳楷书法帖上下了不少功夫,直至中学学王羲之法帖,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打下了良好的正书基础。上世纪七十年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启之先生仍利用业余时间临池不缀。行书从二王起家。《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十七帖》等等不知临帖多少遍。继而转临孙过庭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王觉斯等诸家行草书贴。且用力日深,得益颇多。他深知历代名家碑帖是最好的老师,要想真正的学好书法艺术,就必须认真的读贴和临帖,努力吸收和借鉴传统中的营养和精华,然后才能博采百家,自成一体。八十年代,启之先生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多方拜师,瞻仰临摹名家名碑,去探询原碑的遗风,常常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呆就是数十天,废寝忘食,流连忘返。从笔法,笔意,笔势,到形、神、气、韵都曾心摹手追,广征博取。
求学生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十余年来,启之先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书法,将名家碑帖悬挂于书房四壁,茶前饭后,见缝插针,苦思冥想,如醉如痴。对晋、唐、宋、元、明、清诸贤笔下尚韵、尚法、尚意、尚态的大家风范,朝夕拜读,反复学习,忠义隶、篆、草、行,诸体为有识者所称颂。
多年来,不缀寒暑,就是出差在外,启之先生也不忘带上字帖和书法论著汲陛营养,细心揣摩笔法结构,章法布局。甚至柴荆草棍,牙签烟蒂,也成为随处可用的练字工具。多少次寒来暑往,冷月秋窗,与之相伴的唯有一盏孤灯,半卷残纸,几根秃笔。在他心目中,书法是第一声生命。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旷远之美,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澄明之美,那“翻身向天仰射云”的奇异之美,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雄之美,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腾浩荡之美,使他的书法形成了一种内聚多种美质的结晶体。
面临太多的清苦和寂寞,习书四十余年的启之先生对书法的追求与热爱从未动摇过。苦守着几尺书案,不求虚名,不为实利。为的是能从内心深处感悟历代书法先贤的笔墨真谛。能在缕缕墨香中升华自己的艺术境界与书法技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至今日,启之先生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锐意创新,让自己的每件书法作品都承载着自己的情感。数十年挥毫临池,数十年苦读参悟,经过我化为古和古化为我的离合转化,在痛苦与欣喜的交织中,熔冶锻造成自己劲健潇洒,朴茂典雅的书风,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启之先生凭着执着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辛勤的汗水,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77年起,他就先后多次获得国内外书画大赛头等奖。1992年应中原地区书画社邀集体创作长城,黄河为题材的《民族之魂》、《炎黄之母》两幅百米书画长卷。曾获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画人才艺术交流会,艺术创作金奖。在第一、二、三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中获金奖。他还多次出国进行书画艺术交流。专辑和作品被编入多部大典中。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首都博物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炎黄艺术馆和社会各界人士收藏展出,博得了书画界的美誉。品启之先生的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各体皆能,由以大小篆,行草见长。起书风潇洒出尘,痛快淋漓;用笔破而愈完,分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狂放处不失规矩,严谨处且显灵动。浓、淡、湿,若重若轻,跌宕起伏,摇曳多姿而又笔笔送到,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流动感,节奏感与力度感,同时还透称出“二王”书风的遗韵以及鲜明的“自我”灵性。
个人性情
儒雅温厚,淡泊名利
启之先生性格孤傲不羁,却又温雅宽厚,为人朴实豪爽、慷慨热情,做事认真周到、目标明确,考虑问题更是常有独立的观察和见解。这样的素质不仅表现在他对艺术的追求实践中,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选择和把握上。俗话说,字如其人,启之先生的人品正如他的书风,清新爽朗,真诚而一丝不苟。平日里向启之先生求字的人很多,他从不会因为写得多了而马虎对待,他认为如果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还拿来示人,那就是人格问题,心里会十分过意不去。
品行使然,启之先生广交朋友。对待友人,他亦保持着艺术家的风轻云淡与些许浪漫情怀。他的气质既有阳刚豪爽的一面,又有柔美细腻的一面。走近他家中那颇具古典氛围的客厅,当他在其墨龙斋的书案上泼墨挥毫,当他在根艺茶几旁品茗抒怀并谦虚地谈其书法的成败得失时,是那么真诚、虚心。
孔子云:“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艺强调仁、德,乃中原地区传统优秀文化之主脉。启之性格稳健,勤奋好学,谦和仁义,为人儒雅温厚,平易近人,从不张扬。他遨游书海,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耐着寂寞,走着,感悟着,探索着……修炼着心态,修炼着意境。倾心于书法艺术却从不以此追名逐利,养浩然之气于胸中,写淡泊襟怀于笔端,可谓人品,书品俱佳。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再以后的书法之路上,会做得更加出色,走得更远。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勤奋向上者!
艺术追求
孜孜不倦勇于探索
说起书法,启之先生则会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你会不知不觉被他的真诚和激情所感染,可见其天生的文化品格,注定了他与艺术的某种天缘。事实上,他的艺术才能是全面的,堪称“多面手”,举凡绘画,书法,文物赏析,设计,篆刻皆能而胜之,不落人诠,近年来启之先生又有所创新,在一幅书法中融入篆隶行草真等五种字体,把布局安排的精妙,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墨散清华大学,潇洒隽秀而不觉突兀,书法界权威人士和书法爱好者对这种章法很欣赏,称之为“欢聚一堂”。
启之先生的书法植根于传统,在学习古人中不断完善自己。他的书论主张是:人古变通,书无定法,贵在修悟,在古人的成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他说:“学古人不能死抱一家一派不放,要博采众家之长。”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到秦篆汉隶,魏楷晋行,以至唐草,从宋元明清到当代书法,对中国书法既有纵向的把握也有横向的探究,得其精魂,化作自己的血肉。其中对魏碑汉隶的质朴古拙,对两晋二王的妍美含蓄,对唐朝张旭怀素狂草的雄秀飞扬,对米芾的跌宕流变,对苏轼的厚重奔放,对徐青藤、王铎傅山的瑰奇超拔,对黄庭坚的舒放奇岖,对吴昌硕书法的豪横威猛,对齐白石行草的天真烂漫,对林散之沙孟海启功李铎等诸多名家的风格特点,都有着深刻独到的领悟,掩卷思之,宛在目前。先生的工作室里,挂的多是友人的书法作品,一个人的时候,他会站在其中一个人的作品前,细细揣摩,学习。虚心汲取别人的长处。
启之先生是性情中人,他反对人力而为,坚持笔为心役、无为而为,所以,他的书法纯粹表达性情之作,无法而有法,“尚法”更“尚意”,信笔挥去,一派天机,洋洋洒洒,众秒皆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法艺术属寂寞之道,“看待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启之先生在书法艺术的盘山道上,会不断奋力攀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求学生涯
个人性情
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