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中国1965年定型的无后坐力炮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又称“1965年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是1965年中国研制成功的一款步兵用轻型无后座力炮。
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轻型无后坐力炮。1961年起,新型无后坐力炮论证方案确定要增大口径。1965年,中国新的无后坐力炮研制成功,定型为“1965年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1969年,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样品试制成功。1970年4月,中国的工厂开始筹备制造T-65榴弹炮82毫米无后坐炮,两月后成功试制出第一门炮。1974年4月,中国国营5328厂生产的65式82毫米无后坐炮经国家鉴定合格。该炮全炮质量30千克,全炮长1540毫米,最大射程1000米,直射距离300米,可使用65式82毫米破甲弹和65式82毫米杀伤高爆弹,采用炮架发射和肩扛发射两种方式。该炮型曾在中国抗美援越战争战场和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冲突中使用。1979年,该炮型参加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随着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装备部队,该炮型逐渐从中国军队退役或供二线部队装备使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58年,针对仿制美式的57毫米、75毫米两种无后坐力炮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暴露出的不足,中国着手研制轻型无后坐力炮。时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的吴运铎同志提出“既要增加威力,又要轻量化”的要求,他在研讨会上指出:“要减轻炮重,提高威力……斤斤计较不够,必须要两两计较”。
研制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借助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制无后坐力炮实物和相关图纸技术资料继续仿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相关军工单位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1951年底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仿制美国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于1952年仿制成功,定型为“1952年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同年,还完成了对美M18型的仿制工作,定型为“1952年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型装备志愿军后,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1953年5月的西方山阻击战中,中国军队两门52式无后坐力炮配合火箭筒作战,击毁了美国军队6辆战车,被称为“万岁炮”。
196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8连在进攻印度阵地时遭遇敌方火力压制,赶来支援的某无后坐力炮班使用一门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对敌射击,摧毁了3个敌军堡垒,为步兵进攻打开了通道。
1956年,中国军工部门完成了5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改进工作,新炮定型为“1956年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主要打击坦克装甲车辆、轻型野战工事及火力点等。相比于M20型无后坐力炮和52式无后坐力炮,56式自动步枪无后坐力炮的主要改进是将开闩杠杆改装到右手握把上,方便了使用。此炮型装备部队后参加过中印、中苏边境作战。
正式定型
1961年起,中国新型无后坐力炮论证方案确定要增大口径,多个单位参与了研制工作。1965年,中国新的无后坐力炮研制成功,定型为“1965年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在苏联Б-10型82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基础上,没有采用轮式结构,使该炮的重量降低到30千克,全炮能像枪械一样便于拆解和组装,拆解后的部分,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1969年10月1日,中国82毫米无后坐力炮由协同机械厂生产,试制出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样品。
装备历程
1970年4月,中国的工厂开始筹备制造T-65榴弹炮82毫米无后坐炮,经过两个月努力,试制出第一门炮。经过两次大型射击实验检验,开始小批量试生产。1974年4月,中国国营5328厂生产的65式82毫米无后坐炮经鉴定合格。
65式82毫米无后座力炮,曾在中国抗美援越战争战场上试用,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后还被紧急发往珍宝岛参战。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该炮型随部队参战。
随着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最初为反坦克而设计的82毫米无后坐力炮已不能很好地胜任任务,加上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装备部队,它们开始逐渐从中国军队退役或供二线部队装备使用。性能更优越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装备部队后,82毫米无后坐力炮逐渐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序列。
总体设计
T-65榴弹炮82毫米无后座力炮,由炮身、炮闩、炮架、击发机、瞄准具等部分组成。
炮身
炮身是该炮的主要部件,全长1540毫米。炮身由身管、膛室体和炮尾组成。身管为滑膛枪空心圆筒,其外部固定有准星、表尺、前击发机、瞄准镜固定座和高低机连接座。药室体也为圆筒形、其前下方安装有后击发机的扳机座。炮身尾部有隔断螺和凸环,隔断螺与炮闩上的隔断螺相配合,实现闭锁。凸环用于实现炮弹的轴向定位。
炮闩
其炮闩由闩柄、闩体、接闩臂、调孔板及击发装置组成。门柄由手柄、压栓、卡锁等组成,手柄和压栓均为玻璃钢制成。其炮闩打开方式为握住炮闩手柄上的压栓,将炮闩顺时针旋转45°后即可向下打开炮闩。在炮闩中间有一通孔,内部装有击发装置,此外闩体前端有调孔板,通过调节调孔板可以调整发射药后喷量。闩体后部开有火药燃气的后喷口,闩体上的中间通孔中连接有接闩臂,内装由击针簧、击针、限位块、阻铁杆及保险销等组成的击发装置。此外炮闩手柄可以折叠,在行军过程中将炮闩手柄折下,以免剐蹭。战斗状态时、手柄为竖起状态、便于开闩、关闩。
炮架
其炮架为管腿三脚式炮架,且具有高低机、方向机结构。其高低机和方向机均有解脱手柄,当解脱高低机手柄时,可迅速调节炮身高低方向,而压紧高低机手柄时,则只能通过高低机手轮调节炮身高低。解脱方向机手柄时,可通过转动方向机手轮使炮身在整个方向射界内调整,而压紧方向机手柄时,则只能在左右45°范围内调整。
瞄准具
该炮型可以使用自身的机械瞄具射击。机械瞄具分为左右两栏,左边一栏标有“榴”字样,表明发射高爆弹时使用,表尺分划为0~500米;右边一栏标有“甲”字样,发射破甲弹时使用,表尺分划为0~600米。
它也可以使用光学瞄准具,主要为65-1式和69-1A式光学瞄准镜。65-1式光学瞄准镜放大倍率为2.5倍,视场15°,俯仰分划为±300密位,方向分划为6000密位,表尺分划为-100~500密位,质量0.7千克。69-1A式光学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5倍,视场12°,质量0.93千克。,镜管上没有准星和照门,照明窗在镜管的左侧,没有俯仰装置,表尺补助分划环后方有一活动分化环,倾斜水准器在本体的前方。
击发机
该炮型前后两个击发机,当对运动目标射击时,前击发机用于以方向机追踪目标时用,后击发机用于以高低机追踪目标时使用。
弹药
T-65榴弹炮82毫米无后座力炮可以使用65式82毫米破甲弹和65式82毫米杀伤高爆弹
65式82毫米破甲弹采用尾翼稳定方式,有65-1、65-2、65-3三代,除了全弹长、装药量、引信等不同外,结构基本相似,采用破甲弹原理,依靠金属射流打击目标。这三种破甲弹的尾翼后端有铝质稳定环,稳定环除了在飞行中与尾翼片一起起稳定作用外,在膛内还与弹头圆柱部共同起定心作用。发射药包与尾翼之间有纸质挡药板。点发射药管和药管装在尾管内。炮弹管的末端设有一个定位板,其直径大于稳定环外径。炮弹装填时定位板被膛室阻挡,以保证击针确实击发底火。
T-65榴弹炮82毫米杀伤高爆弹结构与破甲弹基本类似,只是弹头不再采用破甲弹原理,其弹头带预制杀伤破片,弹体圆柱部装有钢珠套,内装直径5毫米的钢珠780粒,钢珠之间用高压聚乙烯填充。
发射方式
在实际使用时,该炮型要采用炮架发射和肩扛发射两种方式。采用架炮发射时,当架炮完毕后,右二炮手将炮弹推入炮膛,然后提起炮闩关闩。炮班班长向一炮手下达相关指令(装定表尺、俯仰角、方向角)。一炮手调整好瞄准镜诸元,转动方向机和高低机将瞄准镜内相应分划瞄准目标。瞄准完毕后班长下达射击命令,一炮手立即打开保险并保持瞄准位置不变,击发。肩扛发射是一种快捷简便的发射方法,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视敌情、地形、任务等情况,可分别采用立姿、跪姿或坐姿有(无)依托发射。在丛林山岳地带作战时,这种发射姿势可利用地形、地物迅速隐蔽和机动,但其稳定性较差。
性能参数
衍生型号
65-1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T-65榴弹炮研制成功后,中国还曾改进定型了65-1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这实际上是空降部队版本的65式无后坐力炮,可以拆分进行长途运输。
PW78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1968年,中国国防科委十一研究院下达了82毫米无后坐力炮、弹、药、引信瞄准具系统的研究设计任务。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在原预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制,于1971年造出两门样炮,此后参加了北京南口全军反坦克武器表演试验。在经过了多次国家级靶场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后,78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定型,后改称PW78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以下简称PW78式)。PW78式定型装备部队后,中国军工部门人员针对在部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继续进行改进,于1990年、1993年先后定型了PW78A式和PW78B式。
服役情况
T-65榴弹炮82毫米无后座力炮,曾在中国抗美援越战争战场上试用。1969年3月,中国对苏联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该炮被紧急送往前线使用。同年8月,周恩来总理亲自观看全军反坦克武器实弹射击试验,并给予了肯定。随后,该炮型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北京举行全军反坦克武器展览和汇报表演。期间,相关单位研究了科研生产计划,制订了部队近期反坦克武器装备体系的方案,并决定65式投产,以加强团以下单位的反坦克能力。
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该炮随部队参战。在1979年2月的靠矛山战斗中,中国军队使用T-65榴弹炮摧毁了越军70%的火力点,有效支援了步兵战斗。此外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中国军队射手曾使用65式发射14枚炮弹摧毁了敌12个火力点。
1978年,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及火箭增程破甲弹系统荣获中国“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后随着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最初为反坦克而设计的82毫米无后坐力炮已不能很好地胜任任务,加上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装备部队,它们开始逐渐从中国军队退役或供二线部队装备使用。性能更优越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装备部队后,82毫米无后坐力炮逐渐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序列。
相关评价
T-65榴弹炮82mm无后坐力炮具有机动性好、威力大、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战斗中可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和间接瞄准射击。不转移阵地,可对360度范围内出现的目标实施打击。直接瞄准射击时,可根据地形地物和战斗实际情况采取有架跪姿/卧姿或无架跪姿/立姿等多姿射击方式。
参考资料
..2024-10-19
..2024-10-23
..2024-10-18
..2024-10-21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正式定型
装备历程
总体设计
炮身
炮闩
炮架
瞄准具
击发机
弹药
发射方式
性能参数
衍生型号
65-1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PW78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服役情况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